卷十一 志第三◎樂
《明君》辭:
明君御四海,總鑒盡人靈。仰成恩已洽,竭忠身必榮。圣澤洞三靈,德教被八鄉(xiāng)。草木變柯葉,川岳洞嘉祥。愉樂盛明運(yùn),舞蹈升泰時(shí)。微霜永昌命,軌心長歡怡。
《鐸舞》歌辭:
黃《云門》,唐《咸池》,虞《韶舞》,夏《夏》殷《濩》,列代有五。振鐸鳴金,延《大武》。清歌發(fā)唱,形為主。聲和八音,協(xié)律呂。身不虛動(dòng),手不徒舉。應(yīng)節(jié)合度,周期序。時(shí)奏宮角,雜之以徵羽。樂以移風(fēng),禮相輔,安有出其所!
──右一曲,傅玄辭,以代魏《太和時(shí)》。"徵羽"下除"下厭眾目,上從鐘鼓"二句。
《白鳩》辭:
翩翩白鳩,再飛再鳴。懷我君德,來集君庭。
──右一曲,《舞敘》云:"《白符》或云《白符鳩舞》,出江南,吳人所造。其辭意言患孫皓虐政,慕政化也。其詩本云'平平白符,思我君惠,集我金堂'。言白者金行,符,合也,鳩亦合也。符鳩雖異,其義是同。"
《濟(jì)濟(jì)》辭:
暢飛暢舞,氣流芳。追念三五,大綺黃。
──右一曲,晉《濟(jì)濟(jì)舞歌》,六解,此是最后一解。
《獨(dú)祿》辭:
獨(dú)祿獨(dú)祿,水深泥濁。泥濁尚可,水深殺我!
──右一曲,晉《獨(dú)鹿舞歌》,六解,此是前一解。古辭《明君曲》后云:"勇安樂無慈,不問清與濁。清與無時(shí)濁,邪交與獨(dú)祿。"《伎祿》云:"求祿求祿,清白不濁。清白尚可,貪污殺我!"晉歌為鹿字,古通用也。疑是風(fēng)刺之辭。
《碣石》辭:
東臨礙石,以觀滄海。水河淡淡,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粲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言志。
──右一曲,魏武帝辭,晉以為《碣石舞歌》。詩四章,此是中一章。
《淮南王》辭:
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樓與天連。我欲渡河河無梁,愿作雙黃鵠,還故鄉(xiāng)。
──右一曲,晉《淮南王舞歌》。六解,前是第一,后是第五。
《齊世昌》辭:
齊世昌,四海安樂齊太平。人命長,當(dāng)結(jié)久。千秋萬歲,皆老壽。
──右一曲,晉《杯槃歌》。十解,第三解云:"舞杯槃,何翩翩,舉坐翻覆壽萬年。"干寶云:"太康中有此舞。杯槃翻覆,至危之像。言晉世之士,茍貪飲食,智不及遠(yuǎn)。"其第一解首句云"晉世寧",宋改為"宋世寧"。惡其杯槃翻覆,辭不復(fù)取。齊改為"齊世昌"。余辭同后一。
《公莫》辭:
吾不見公莫時(shí) 吾何嬰公來 嬰姥時(shí)吾 思君去時(shí) 吾何零 子以耶 思君去時(shí) 思來嬰 吾云時(shí)母那 何去吾。
──右一曲,晉《公莫舞歌》,二十章,無定句。前是第一解,后是第十九、二十解。雜有三句,并不可曉解。建武初,明帝奏樂至此曲,言是似《永明樂》,流涕憶世祖云。
《白纻》辭:
陽春白日風(fēng)花香,趨步明月舞瑤裳。情發(fā)金石媚笙簧,羅袿徐轉(zhuǎn)紅袖揚(yáng)。清歌流響繞鳳梁,如驚若思凝且翔。轉(zhuǎn)眄流精艷輝光,將流將引雙雁行。歡來何晚意何長,明君馭世永歌昌。
──右五曲,尚書令王儉造!栋桌偢琛,周處《風(fēng)土記》云:"吳黃龍中童謠云'行白者君追汝句驪馬'。后孫權(quán)征公孫淵,浮海乘舶,舶,白也。今歌和聲猶云'行白纻'焉。"
《俳歌》辭:
俳不言不語,呼俳噏所。俳適一起,狼率不止。生拔牛角,摩斷膚耳。馬無懸蹄,牛無上齒。駱駼無角,奮迅兩耳。
──右侏儒導(dǎo)舞人自歌之。古辭俳歌八曲,此是前一篇。二十二句,今侏儒所歌,擿取之也。
角抵、像形、雜伎,歷代相承有也。其增損源起,事不可詳,大略漢世張衡《西京賦》是其始也。魏世則事見陳思王樂府《宴樂篇》,晉世則見傅玄《元正篇》、《朝會(huì)賦》。江左咸康中,罷紫鹿、跂行、鱉食、笮鼠、齊王卷衣、絕倒、五案等伎,中朝所無,見《起居注》,并莫知所由也。太元中,苻堅(jiān)敗后,得關(guān)中檐橦胡伎,進(jìn)太樂,今或有存亡,案此則可知矣。
永明六年,赤城山云霧開朗,見石橋瀑布,從來所罕睹也。山道士朱僧標(biāo)以聞,上遣主書董仲民案視,以為神瑞。太樂令鄭義泰案孫興公賦造天臺(tái)山伎,作莓苔、石橋、道士捫翠屏之狀,尋又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