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作詩一首:春夜喜雨/心中的一泓清泉/傳遞/有句話常掛在嘴邊/要說愛你不容易/時間不會使記憶風(fēng)化/季節(jié)/行走在消逝中/懷想天空/詩意地生活/一步與一生/必須跨過這道坎——我能。
我不禁佩服自己的詩才,寫得多好啊。有溫情,有勵志,有婉約,有剛硬,起承轉(zhuǎn)合,一個也不少。但實在是對不住,這首情詩各行文字,分別是今年京、贛、粵、津、魯、閩、浙、蘇、滬、遼等地的高考作文題目。
看來,作文題目與“個人”靠得越來越近了。1932年北京大學(xué)入學(xué)考試的作文題是《藝術(shù)與人生》或《科學(xué)與人生》,有那個時代青年人口頭上是“人生”、“反抗”的調(diào)子;1936年的是《試述五四運動以來青年所得之教訓(xùn)》,完全是策論的要求,是嚴肅端正的政委面孔;1946年西南聯(lián)大聯(lián)合招生的作文題是《社會與人生》,也是沉重得讓人咬牙切齒。家仇國恨、救亡圖存,時代的印記,也在作文的字眼里。所以,以“詩意地生活”為玄想,以“時間不會使記憶風(fēng)化”來解讀情感的溫柔、曼妙,說明作文的調(diào)子變了,還可以嗅出點人本的氣息,畢竟,我們有了與以往不同的生活。
當(dāng)然中間也有反復(fù);謴(fù)高考的1977年的作文題是《我在戰(zhàn)斗的這一年》,次年是縮寫《速度問題是個政治問題》,基本上是政工干部的強項。類似的題目,我們希望它徹底地“行走在消逝中”,這才是年輕人和家長的福氣,也是每個公民的福分。
我想,高考作文,仍然有主題正確、格調(diào)高雅、內(nèi)容健康積極的尺子,離真正的“吾手寫吾心”恐怕還有些遠?磥恚杂傻刈魑,真實地表露,也必須跨過一道坎。那種來自開放心靈的真實文字,帶著自由思考和個體生命的印記,是我們的作文傳統(tǒng)里緊缺的。多年前,讀到了沈從文先生日記里的一句話,“今日見一大胖婦人從橋上過,心中十分難過。”平淡、蘊藉、溫暖,讓人會心。借用今年廣東高考的題目,在作文里,我們要“傳遞”的是真實、自由的思考,以及,美好的人性。 南方都市報(三季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