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熟處理(2)——拉油
1、拉油的作用
(1)拉油能增加菜肴的香味,消除原料的異味。如潮州菜用羊肉烹制的菜肴,多數(shù)事先要經(jīng)過拉油,然后再進行燜燉,這樣,羊肉的膻臊味就大大減少。另如香菇,經(jīng)拉油之后則香味更加濃烈。
(2)拉油使菜肴更加嫩滑爽脆。蔬菜原料經(jīng)過拉油,鮮嫩滑潤,肉類原料拉油之后,其鮮香爽脆質感尤為明顯。
2、原料拉油的幾種情況
(1)掛糊拉油。一般魚類、禽畜肉類拉油,大都是先掛糊。因為拉油之后還需進一步加工烹調(diào),如不掛糊,原料的鮮味和水分就會大量外溢,原料萎縮,影響菜肴的進一步烹調(diào)。
(2)不掛糊拉油。不掛糊拉油是指原料經(jīng)加工后不掛糊,直接投進油鍋里拉油。大多數(shù)蔬菜原料是采用此法。如“厚菇芥菜”中的芥菜,“繡球白菜”中的菜膽,“燜金錢冬瓜”中的冬瓜以及以珠瓜(苦瓜)為原料的幾個菜肴,都是不掛糊而拉油。“紅燒魚頭芋”的芋也不掛糊拉油。
(3)主料拉油,輔料不拉油。較多的菜肴是主料拉油,輔料不拉油,魚類、禽畜肉類普遍如此,這是菜肴制作的需要。
(4)輔料拉油,主料不拉油。一般是因為主料不宜拉油,而輔料經(jīng)拉油之后濃香溢出,主料為了吸收輔料的香味而需要輔料拉油。如“神仙魚翅”,需要白豬肉、雞絲、筍片一起(火靠)燉,吸取其肥香,因此白豬肉與雞絲一起拉油后再炒筍片。香菇經(jīng)拉油之后,香味濃郁,所以“紅燜鮑魚”、“蠔油鮑角”需用的輔料香菇,都要先拉油。而鮑魚為了保持其鮮甜原味,則不宜拉油。
(5)主輔料都拉油。主料拉油是整個菜肴烹制色、香、味、形的需要。輔料拉油是為佐味,要求的角度有差異。
3、拉油注意事項
(1)正確掌握油溫。拉油是項細致的操作技術,過火則會使原料變老韌,不夠火又達不到烹制菜肴的要求。要使原料拉油恰如其分,首先是正確掌握油溫。一般拉油都是熱油投料,不是原料與油同時下鍋。油經(jīng)加熱之后,油溫立即升高,有些原料需要在溫度偏低的情況下下鍋,有的則要在中等的油溫放料,有的則需油溫較高才投料。因此,正確判斷油溫的高低,按照原料所需的油溫拉油,是十分重要的。如“生炒明蠔”要求油五成熱即放料,翻動至蠔熟透撈起。若油溫太高會使已掛糊的蠔外表炸焦而里面可能未熟透。
(2)油量要多。拉油一定要有充足的油量,必須是鍋里的油能淹沒原料。油量充足,原料才能受熱均勻,翻動自如。否則,有的過火,有的不夠火,烹制出的菜肴就不能保證質量。
(3)不同性質的原料要分開拉油。有些菜肴,主料要拉油,輔料也要拉油,一般都要分別處理,不能貪求方便而“一鍋煮”。
(4)正確掌握拉油時間,控制原料受熱程度。蔬菜類原料拉油,時間都是比較短,肉類的拉油要求就多種多樣,比較復雜。拉油更需掌握分寸。如“油泡馬鞍鱔”,鱔魚肉加濕粉下鍋拉油至8成熟,就需撈起。拉油要掌握油溫,要控制時間,對有的原料,還要善于從表面色澤進行鑒別,使拉油能按菜肴烹制需要,達到恰如其分。
(5)掌握拉油原料的數(shù)量。若拉油的原料太多,不宜一次拉油的,就應分次處理。原料太多,尤其是含水量較多的(如蔬菜類),倘若過量投料,勢必使油的熱度急劇下降,這樣控制拉油的時間和掌握原料受熱的程度均較困難,故必須根據(jù)油的多少,投放適量的原料,使拉油原料適合菜肴烹調(diào)需要。
(6)注意原料的翻動。為使原料受熱均勻,拉油時要對原料進行翻動。但翻動要從原料的特點出發(fā)。小原料翻動要多;大塊原料受熱面大,受熱速度較慢,一般要受熱到一定程度之后才翻動,因此翻動較少;釀有輔料的主料,翻動要小心,防止破壞菜肴造型。翻動是為了使原料受熱均勻,并有防止互相粘連、粘鍋和炸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