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爸爸有話說讀后感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竟然感到了悲哀。
我想到了,我,我的同學,很多很多的孩子們,一直都是渾渾噩噩的長大。似乎,在中國,教育的目的只
是為了考大學,上大學,拿學位。很多中小學生沒有基本的職業(yè)意識,更沒有職業(yè)規(guī)劃,甚至包括很多大學生也沒有足夠的職業(yè)意識和技能,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么。
學生沒有職業(yè)意識,沒有足夠的技能和專業(yè)化的態(tài)度,大學畢業(yè)時也沒有很強的、立即工作的能力,這樣就很難就業(yè)。
在中國,家家戶戶都是拼高考,屆時憑著分數在幾天時間內臨時選擇專業(yè),把孩子送進大學,糊里糊涂地塞進一個專業(yè),糊里糊涂地鎖定自己的人生,哪里談得上什么人生設計。
美國,雖然是個崇尚自由獨立人格的國家,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但美國并不是提倡沒有職業(yè)意識,沒有職業(yè)目標的教育。相反,美國很多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尋求升學顧問的服務。升學顧問以超前的眼光和專業(yè)的高度,從小對孩子進行專業(yè)化的人生設計和職業(yè)規(guī)劃。
沒有理想,人生迷茫,很多孩子從小就沒有生活和奮斗的人生目標,這種教育害了很多孩子,使孩子在寶貴的童年、少年時代,錯失了可能塑造孩子輝煌一生的機會
我希望,中國的父母以后要從小關心孩子的成長,給孩子一個好的規(guī)劃,也希望中國以后有升學顧問這樣一個新興職業(yè)的產生。
由一份《暑假活動表》所看到的
——閱讀《人生設計在童年---哈佛爸爸有話說》有感
春游結束,本來是應該好好休息的,神死鬼差又走進書店。自認為這一兩年來的閱讀量足以在三年二班同學面前好好吹噓一番,但越是讀書,越是覺得自己不懂的東西越多,就越發(fā)愛讀書。在新華書店一呆又是三個小時,原來疲勞的雙腿三個小時后,居然一點也不酸了,這不得不說是“書蟲”的奇妙感受。
買了《人生設計在童年---哈佛爸爸有話說》這本書,回家就遭人質疑:“又是教學的,你自己是當老師的,還要看教育書?”我老老實實地告訴他:“幸好我還有自知之明,確實是覺得教育這門學問,我還沒入行!”賴在沙發(fā)上,又手不釋卷地看了起來。
的確是一本好書!我想能給許多作家長和教師的一些啟發(fā)。這本書不同于以前看到的成才勵志故事書的,是作者本身就是八十年代旅美,任教美國a&m大學,而且還是獨立升學顧問,也就是專門研究職業(yè)教育問題的。書中的很多教育思維融合了中西方的特點,最主要的是通過他女兒高倩的教育實例,讓我們領略美國教育文化和教育現狀,改變了我們以前許多的片面觀點。這并不是一本獵奇、記趣的書。這是一個來自中國的教育工作者,通過自己在美國教育女兒的過程,對美國中小學教育進行第一手的深入體驗和分析后,寫成的書。
畢竟我的博客要面對我的廣大學生,因此我想在這里把一個小姑娘的暑假活動表發(fā)給大家。請大家詳細讀一讀,然后我再作說明:
高倩13年暑假活動表: 從幼兒園到高中(1987~1999年,5~8月)
幼兒園 做數學題、看書、看電視。
一年級 用打字機學打字,做數學題、看書。
二年級 隨父母駕車北上3周,游歷美國東北部及加拿大共十幾座大中城市。做數學練習題( 舒爾蒙成人教育系列《初等數學習題集》,包括算術、代數、幾何習題共2 500道 )。閱讀英文版的中外小說,包括《青春之歌》、《紅巖》、《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