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林趣話》讀后感
探究發(fā)現(xiàn),與專題教學相結合。
在蘇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有“漢字”專題。在這一專題中,包含了漢字的起源與發(fā)展,漢字的與英文的對比等內(nèi)容,F(xiàn)代漢語中的漢字可以到甲骨文中,到銘文中,到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去尋找其淵源。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連續(xù)使用了幾千年而且還在使用中的文字。和世界上主要的其他文字比,漢字是最簡潔的。同一個文件,中文版總是最薄的。漢字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文字。沒有人不知道漢字書法有其他文字書法不能比擬的魅力。行如流水的草書,秀麗的楷書,端莊的大篆小篆,不僅使中國人、海外華人著迷,而且有的洋人斗大的字不識一升,也把漢字條幅掛在中堂,以示對中華文化的向往。講到漢字專題時,可以給學生舉很多于漢字音形義有關的示例,帶領學生感受漢字魅力!了解漢字的特點和功能,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yǎng)思辨探究能力和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樹立規(guī)范用字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資料信息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古今對比,與文言文教學相結合。
文言文中有很多古今異義字,這是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大難點。我想,從漢字的本義入手,再來理解漢字的引申義、比喻義,自然也就不難了。如八年級下冊學習的課文《核舟記》中,有個重點語句的翻譯,“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在這個句子中重點字詞是“比”字,學生翻譯過程中常用疏漏,實際上,“比”字寫法很象形,像兩個并列的人挨得很近,如王勃詩中“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边@膾炙人口的名句中的“比鄰”就是近鄰,也就是挨得很近的鄰居。在此句中,也是使用了“比”字的本義,“挨著”。并由“并列”引申為“等到”的意思,如九年級上冊《陳涉世家》中的“比至陳”,就解釋為“等到”。文言文教學中這樣的例子實在是不勝枚舉,“自太初有字,于是民族的心靈、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托”,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地”。 我們一定要帶領學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溫度,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才有溫度。
中文以中華民族特有的造境方式,使中國人千年抒懷不已。喜怒哀樂,借助方塊字,宣泄自己的感情、抒發(fā)自己的抱負,發(fā)而為言,著之為文,綿延不絕流淌成為中國的文化長河,陶成精品,冶成箴言,鑄就了巍巍的中華魂魄。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該讓我們的學生更加喜歡漢字,更加喜歡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本《語林趣話》 ,讓我們看到漢字的古老歷史和它的演變過程,看到中華燦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