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里有條街
我的家鄉(xiāng)是一條古色古香的小街,在大山深處依山婉轉延長,淡淡的清霧彌漫在清晨的小街,人們開始忙碌起來,街有兩里多路長,房子的形狀各有特色,地勢高低不同,結構也不同,房子之間大都共用一個山劃墻,一家挨一家,緊密相系,房里大都分堂屋,廚屋,和“房屋”,房屋既現(xiàn)在說的臥室,大多家有后院子,后院都有生長著茂盛的果樹,院子是歇息乘涼,以及曬糧食的好地方。街的中間部分稍微平坦一點,住這一段的人家很幸運,房子的結構類似“四合院”,進家門可以欣賞到花草樹木,陶瓷,古董,石器的擺設,“天井院”可以采光透氣,清新的陽光微微照射著安靜的家,潮濕陳腐的氣息漸漸隨陽光飄散,街上家家有樓上的,都是木制的閣樓,樓上可以存放糧食,或客人來的時候打鋪蓋。
房屋大都是土墻黑瓦,面朝街的部分全是木屏,街中心是用均勻的石子砌成的花紋,經(jīng)過年月的洗禮,或深或淺模糊了最初的棱角,街是有兩條相映的房屋對望著的,房子相互平行雙起雙落,又相互曲折的延伸著,這里可以看見不知道什么年代的石凳子,兩邊高蹺著,中間可以坐上兩三個人,平滑有光澤,街的一處也可以看見高大的禮堂,石獅子依舊虎視眈眈的守護著被主人遺棄的家當,里面陰森森的全部是用石構成,外面也是用大石條壘的臺階,那里面的建筑豪華,由于小時候常聽大人講那面有嚇人的故事,遺憾的是沒有仔細留意它。
街上人家似乎很講究雕刻,家家的窗子上都有精美的圖,窗子正方行,里面的圖呈圓形的,花紋鳥獸神態(tài)不一,端莊大方。房檐兩端用瓦砌成的“龍頭”都一律向天翹首著。街的周邊竹林茂盛,青翠欲滴,樹木郁郁蔥蔥,品種繁多,棗,柿,桃?guī)缀跫壹叶加,也可以在街的被后面看見高大的皂角樹,參天的杏子樹,成排直入云霄的白楊樹等?br>街的遠一點便有山更高,還有大河寬寬的,水很清涼,田地寂寥……
我記憶里的一點一滴,在闊別家鄉(xiāng)多年后漸漸清晰的出現(xiàn)在眼前,那街檐下悠閑的婦女們拉著鞋底談笑風生,我依然執(zhí)著的堅持,自己還是那個不懂事的小孩子,依然還在看著她們溫暖干凈的笑容。
街上有偌大的古老的學堂,莊嚴肅穆,教室的結構布局都是極其考究,一間間教室寬大明亮,在久遠的時候是難得的一見的,有鐵匠店鋪,金銀加工用的風箱,我還見過的老鐵匠,那叮叮當當?shù)那么蚵,爐子里的火苗正燃燒的旺……據(jù)說他們家當年的繁華。這里還保留著賣豆腐的鋪子,有曾經(jīng)以賣油條成名的人家,有理發(fā)店至今延續(xù),曾經(jīng)的大藥鋪,大染房與大的落滿灰層的織布機,有陰冷的長滿青苔的儲藏鹽的大鹽庫……有最新的合作社,這一切都說明這條小街曾經(jīng)的熱鬧非凡,在僻靜清貧的大山世界,集著方圓大山里淳樸的鄉(xiāng)民來這里求學,購物。小街當年如何的沸騰我想象萬千,我認識小街時候舊時的繁華落盡,她帶著花香和野草的芳香,靜謐的純真的如一顆顆星星亮晶晶的讓你深情的仰望著,用一種新的智慧孕育著新一代的小街山民。
最記得清楚,春天我們那里的房屋頂瓦上會長出一種叫“瓦松”的植物,有6,7寸高,把整個房頂打扮的綠盈盈的,與家家后院子的綠樹交向生輝,許多鄰村的人家會過來淘些回家加入米酒,據(jù)說可以治療某病的,它是小街驕傲的獨特的另一種風景。
(2)竹子
外婆的家在街頭,是在山的底角,房子的前面稍微平緩,過去就是陡坡,所以不像別的人家面對的是人家,卻是一片四季常青的竹林。
那片竹,總能清晰的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竹的清風高節(jié),空靈雅致小時候根本不懂,喜歡她只是因為記憶里孩童時候的美好片段。
春天的某一天,竹筍突然的就冒了出來,嫩嫩的筍子縫隙里到處都是,連結實的土路上竟然也會頑皮的破土伸出幾根來,或在路的正中央,或在石頭坎的邊緣,像小孩子那樣頑皮,專門與你做對來著,因為筍子出的比較多,外婆就在這個時候請來鄰居們幫忙采些回家,把那些尖尖瘦瘦或密集一些的筍子采走,用水煮熟,在用涼水浸泡著慢慢食用。我不關心吃它,我很喜歡這時候大人們用筍葉編制的小竹傘,硬硬的葉青青的顏色,有小孩子巴掌那么大,精巧的編制,讓我們一群沒有玩具的小家伙,把它當成珍惜的寶貝,這傘伴隨著我們的笑容,保護著我們幼稚的童年,想起來依然看的見當年的伙伴一起圍著大人,期待著發(fā)給自己一把小傘的眼神,那讒讒的可愛的模樣,一輩子不在忘記。
※本文作者:一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