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些采摘桐子的娃娃,大的不過十歲左右,小的只有五六歲,我當時大約五歲光景。由于當時還是生產(chǎn)隊,大人們安排我們每天采摘桐子都在生產(chǎn)隊下午收工之后。這時候,我們個個背起竹背簍,上到很高的背著人家沒人能夠發(fā)現(xiàn)的山坡,紛紛上樹,七手八腳采摘一陣,扔進背簍里,或者沒有扔進去,那也不要緊,只管扔到地上,下來樹再揀。
孩子家總是貪玩,采摘一陣桐子,就開始胡鬧了;蛘甙焉形蠢先サ耐┤~摘下來編斗笠,戴在頭上,臭美起來。或者摘了桐子互相瞄準,一般都很難打中對方,因為都在樹枝上坐著、騎著,況且還有一些桐葉沒落,有時候打在樹枝上,反彈過來,反而打住了自己。
打鬧不了多久,天就要黑了。于是紛紛加緊摘一陣,慌忙下樹來,把滿地的桐子揀進背簍。而裝不滿背簍,是不敢回家的,大人要狠狠批一通的。怎么辦呢?
我的辦法是,用桐樹枝當“樓板”把背簍中間搭起來,桐子擺在樹枝以上,背簍下半部是空的。這樣回家,讓奶奶驗看了,被稱贊一番過后,急忙跑到放著大堆桐子的墻角或者院壩,把背簍傾倒一空。反正也倒過了,至于背回家的桐子到底有多少,就神不知鬼不覺了。
這件投機取巧的事情,終于被大哥發(fā)現(xiàn)。起初大哥的懷疑來自春節(jié)前,這時候,各家各戶的壯勞力都趁天不亮挑了桐子上公社的桐油廠或者收購站,奶奶說我采了多少背簍,哥哥說不夠斤數(shù)。于是哥哥暗暗開始留意我了。轉年的秋天的一個傍晚,哥哥怕我背不動那么多桐子,從打谷場繞到山上去接我。我硬是不讓他接我的背簍,自己背回了家。哥哥很納悶,說這娃兒憨了,放著輕巧事情不要,非要自己背回家。我趁他不留神,趕忙去傾倒背簍。誰知人算不如天算,還是被他抓了個現(xiàn)行。那次被奶奶整慘了,奶奶破口大罵,還用竹條子排了我的屁股。從此以后,我學老實了,只限于揀柴、打豬草那些事情,偶爾采取這種背簍里搭涼棚的辦法,采摘桐子,則斷然不敢弄虛作假了。
我長大后,參加工作的國營商業(yè)單位正好有桐油,很多人談到桐油的好處,我于是自豪地給他們介紹巴山蜀水間的桐子是那么那么多,說大人曾經(jīng)用油桐的樹根給我打肚子里的蟲,治好過我的肚脹。再后來,更加知道,油桐與油茶、核桃、烏桖并稱我國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它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栽培歷史,直到1880年后,才陸續(xù)傳到國外。四川的桐油產(chǎn)量占全國首位。而中國的桐油占全球的七成。
此時,我心中彷佛聽到了桐子樹在盛夏時節(jié)的沙沙聲響,讓我浮想聯(lián)翩,升騰起一股自豪之感。這種自豪不單單是桐油在中國乃至全球的分量,更有與桐子樹相伴的種種樂趣和某些道理。
※本文作者:同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