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演講稿比賽學生(通用3篇)
弟子規(guī)演講稿比賽學生 篇1
《弟子規(guī)》想必大家都讀過,看過甚至背誦過,因為《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中的最基本的啟蒙讀物。從兒童的安全,衛(wèi)生,禮儀方面,又到道德素質,精神修養(yǎng),,學習方法等方面,都為我們進行了無微不至的講解,所以《弟子規(guī)》就是我愛不釋手的經典作品,從讀得朗朗上口,到背誦得滾瓜爛熟,每一遍都使我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與收獲。
例如從“父母呼,應勿緩;”到“父母責,須順承”的意思:父母在叫你的時候,你要趕緊答應,不可遲緩不答;父母有事情命令你,要叫你去做,你就要馬上去做,不要懶惰拖沓;父母在教育你的時候,你要恭恭敬敬地聆聽;父母在責備你的時候,你也要耐心地接受。這一小節(jié)對我的啟發(fā)很大。
以前,爸爸媽媽喊我的時候,我總會慢吞吞地答應一下,有什么事需要我,我的行動也不夠迅速。自從讀了《弟子規(guī)》中的這一節(jié),我做事不再慢吞吞,而是用自己的全力,以最快的速度去完成,以前,家長教育批評我時,我都不能虛心接受,有時還會反駁,和他們吵鬧上一兩句,現(xiàn)在這種事再也不會發(fā)生了,會耐心地接受。更會把孝放在第一位,百善孝為先。還要懂禮貌,聽自己父母的話。不惹他們傷心,生氣。懂得做人,從小時候就養(yǎng)成一個懂規(guī)矩,守規(guī)矩的好習慣。并嚴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要按照《弟子規(guī)》上面所說的去做。
這都是我從《弟子規(guī)》中學到的。當然該學的還遠遠不止這些,我要繼續(xù)誦讀經典,學習經典。
《弟子規(guī)》無愧成為我最喜歡經典作品。
弟子規(guī)演講稿比賽學生 篇2
曾幾何時,我們都佇立路口,遙望千年的歲月,而心靈仿佛無所適從。而今,踏上這條心靈的歸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個字——“首孝悌”。百善孝為先,我們中國人是最講孝道的,所以古往今來我們對于“孝”的解讀極為深入:我們懂得“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我們更懂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然而這與“孝”同為重要的“悌”,卻如灰姑娘一般,被我們有意無意的遺忘在某個角落里,我們甚至不知道這“悌”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悌呢?就是指兄弟姊妹的友愛,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間的友愛以及對長者的敬愛、對幼者的疼愛。所以悌是敬愛,是友愛,是疼愛,悌講的是人性的博愛。
大家可知道,在中國古代,古人視“孝”與“悌”同等分量,“悌”的含義亦被古人用行動詮釋得淋漓盡致。
在中國古人眼中,為了“悌”為了兄弟姐妹,縱是放棄生命,放棄自己的幸福也在所不惜。于是悌,儼然成了那個時代一種翩翩君子的風度與品質。人們仰望她,追求她,盡一切可能得到她,她宛若一朵吸取了日月精華的仙苑瓊花,經久不息的綻放。
而今天,我們遺憾的看到,這朵瓊花敗落了,在經歷了物欲與貞潔的激烈斗爭后黯然失色。它在人們心中的美,正在褪了她的顏色,消了她的芬芳。
對于父母,古人是“父母命,應勿緩”,今人更多是“子女命,應勿緩”;對于師長,古人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今人更多是“三年為師,路遇側目”;對于友人,古人是“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今人更多是“同窗整三載,口角時時在”……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是我們的本性不如古人了嗎?其實,在我看來,這不是人性的變化,而是對于傳統(tǒng)美德的漠視。其實,只要我們稍加留意,注意約束自己的行為,“悌”的種子就會在我們身邊生根發(fā)芽,最終枝繁葉茂。見到師長,我們不妨深鞠一躬,道聲親切的“老師您好”;跟同學相處,我們不妨少一些自我為中心,多一些善解人意的體諒;與朋友發(fā)生矛盾,我們不妨少一些斤斤計較,多一點寬宏大量。再細致一點,當行色匆匆卻看到別人手提重物上樓梯時,我們不妨自覺讓開一條通道;當饑腸轆轆排隊打飯時,我們不妨多一份耐心等待,止住蜂擁而上的念頭;當熄燈休息后,住在樓上的同學不妨體諒下住樓下的同學,自覺放輕自己的腳步……
看,這些是不是其實很容易很容易?可是容易是否意味著平凡?非也!你可知道,這每一小步都是自己進步的一大步,而每個人的這一小步卻能促成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所以,悌不難,只要我們試著去改變自己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去嘗試一種新的舉動!
當你這樣做著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天變藍了,大地變寬廣了,周圍的人變得友善了,朋友越來越多了,煩惱越來越少了,身邊的廢墟上,已悄然生出了一片片生命的芬芳。
同學們,希望從今天起,我們的心里都埋好一顆“悌”的種子,讓我們用心的溫度來深深呵護,相信待到明年春天繁花似錦,小樹發(fā)芽的時候,我們也就真的成長了!更希望我們能在《弟子規(guī)》這條遍地繁花的路上越走越遠,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弟子規(guī)》漫長生命中行路的游覽者,而不只是匆匆過客!
弟子規(guī)演講稿比賽學生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踐行《弟子規(guī)》!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
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弟子規(guī)》中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意思是說:在家中,父母叫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許久才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就要趕快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地將話聽到心里。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并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弟子規(guī)》中又講到: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也就是說: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這三點要實實在在的做到。
《弟子規(guī)》中還講到: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
意思是說:事情雖然小, 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告訴父母和老師;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背著大人偷偷地藏起來,
《弟子規(guī)》這些規(guī)矩看起來很簡單,看似平常無奇,但是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們做到了嗎?
從這個月開始,我校將開展《踐行〈弟子規(guī)〉,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活動,希望同學們在活動中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熱愛集體的好習慣、愛護公物的好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校將對優(yōu)秀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
同學們,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認真去踐行《弟子規(guī)》,修養(yǎng)自己的品行,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