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教師讀書班講話稿:閱讀,給心靈的真正放假
讀書之意義,是讓人成為人;教師讀書之意義,是讓教師成為教師。
“腹有詩書氣自華”,書是教師給自己打開的一扇心靈的天窗。透過這個看不見的窗口,教師可以欣賞到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風景,可以遠隔時空聆聽無數(shù)大師的教誨,可以觸摸到人類真善美的心跳。書也是教師給自己深掘的一口清泉,可以給教師以心靈的滋潤,可以成為教師取之不盡的活頭之水。
于永正說過:“讀書是教師最大的修煉!弊x書可以修煉一種精神,不停地讀書,才能使我們生命充實,精神豐盈,人生不再孤獨;讀書可以修煉一種氣質(zhì),養(yǎng)成好的習慣,能使我們變得溫文爾雅,知書達理,風度翩翩;讀書可以修煉一種自信,自信來自實力和底氣,而讀書讓我們實力無限,底氣十足。
教師的讀書未必能讓我們走向出色和卓越,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教師如果不讀書就絕對與出色和卓越無緣,就一定不可能在教育的路上走得太遠!甚至教師不讀書,連成為一個真正的教師都會很難,再說透一點,就會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就會在這個職業(yè)上混下去都很困難。
真正取得成就的教師,沒有一個不是博覽群書,沒有一個不是具有完善的知識結(jié)構(gòu)。正是他們在閱讀上的廣泛涉獵,在知識結(jié)構(gòu)上的完善圓通,打開了他們的思維,拓展了他們的視野,促成了他們多種生長的可能性。
所以說,教師可以什么都不做,但不能不讀書,教師應(yīng)把自己的讀書,作為生活的一種方式,生命的一種狀態(tài),生存的一種需要。
我們之所以提倡師生閱讀,并不是要我讀,而是我要讀,之所以我要讀,并不僅是因為要教書,要考試,而是因為我們要生活。人要生存,就要生活,閱讀就是一種重要的生活,它跟日常的吃飯穿衣睡覺一樣,都是離不開的,只不過閱讀是一種高雅的精神生活。因此應(yīng)讓閱讀成為伴隨我們終身的一種重要生活習慣。
一個人能夠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作為一種生存需要,能夠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應(yīng)酬時間,能夠盡量多安排一些讀書時間,給自己內(nèi)心一份寧靜與優(yōu)雅的歷程,給自己生命一種美好的邂逅與遭遇,那將是不一樣的生命狀態(tài),不一樣的人生風采!
教師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總能增添“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教育思想,得到“夜來一笑寒燈下,始是金丹換骨時”的教育智慧,滋養(yǎng)“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教育自信,激發(fā)“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教育情懷和境界,萌生“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教育激情和追求。
按理說,教師本是一個很執(zhí)著的讀書群體,然而在應(yīng)試教育和功利教育的戕害下,他們眼中只有分數(shù)、只有成績,只有對學生的死整蠻纏,而對于生命中的閱讀,卻逐漸淡化了。不少教師已完全遠離閱讀,這太危險了。
我以為,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不讀書,最應(yīng)該讀書的教師群體,卻成了遠離閱讀的一個群體,而其中最該讀書的年輕教師群體,更成了一個疏于讀書、荒于讀書的群體。
在學校里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缺乏智慧的教師在辛勤甚至忘命地工作著,因為這樣的教師會辛辛苦苦地把本來聰明的學生教得不會學習。
一個老師上課時,是帶著他全部的閱讀史來上課的。現(xiàn)在的很多老師要么不讀書,要么讀書只讀教材和教參,還不說閱讀史,就連基本的閱讀都沒有,我在想,這樣的老師一來是憑什么走上講臺去上課的。二來所上的課也就只能依葫蘆畫瓢,照本宣科,簡單地傳授生硬的知識,絕對達不到左右逢源,深入淺出的境界!
教師讀書應(yīng)是最好的備課,最生動的教材,最崇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最美麗的人生習慣,最發(fā)自內(nèi)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靚麗的一道風景。
一個教師不讀書,不能真正成為教師,一個真正的教師,一定是讀書愛好者,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更是一個對書有著獨特情感的讀書人。
許多教師不讀書,他們常常認為自己工作太忙,根本沒有時間讀書。果真沒有時間嗎?我以為,是否有時間,完全取決于你是否把這件事情視為重要的事情。如果你認為重要,一定可以安排時間;如果你認為不重要,一定會找出很多借口很多理由。如果把讀書作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來對待,我們會抽不出時間嗎?很多教師認為忙,沒有時間讀書,我以為是因為沒有時間讀書,才顯得忙。
一個人的差距在于業(yè)余時間和零星時間的利用。在課余時間,在節(jié)假日,在閑暇時候,在旅途時光,在等飛機、等火車的片刻,在晚上睡覺前,在早晨起來以后,甚至在用來喝茶的間隙,擠那么一點點時間讀一點書,這些都是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就能夠做到的事情。關(guān)鍵還是在于我們是否真正認識到閱讀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