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在縣委經濟工作暨干部培訓會議上的講話
三要團結一心共克時艱。越是困難,越容易團結,這是國人的共性。在嚴峻的經濟形勢面前,在重大的歷史機遇面前,比拼的往往是精神,比拼的往往是智慧,比拼的更是團隊的戰(zhàn)斗力。全縣上下要堅定地自覺地團結在各級黨組織的正確領導下,不折不扣執(zhí)行縣委的決定,自覺地務實地在本地區(qū)、本領域、本工作崗位尋求突破;要堅定地自覺地團結在共同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在項目爭取上搞好銜接,在產業(yè)培育上良性互動,在工作推進中及時溝通,在遇到梗阻時共謀出路;要堅定地自覺地團結在維護社會大局穩(wěn)定上,該到場的必須第一時間到場,該處理的必須及時果斷處理,在共同的價值取向面前,在急難險重事項面前,沒有職務高低之分,沒有你我分工之別。切忌在工作推進中制造矛盾,在分工合作中相互掣肘,在遇到困難時落井下石,一定要在困難面前檢驗黨性、檢驗友誼、檢驗人格。
二、知足感恩添措施,切實解決過度依賴轉移支付支撐,自身造血功能不強和自力更生精神淡化的問題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但**2229平方公里土地的產出,遠遠不能滿足105萬**人民的需求,地方財力與人口總量極不匹配,資源環(huán)境與人口總量極不匹配,有限的收入與巨額的支出形成強烈反差(分析數據略)。同時,我們必須看到自身的造血功能不強,XX年全縣48.67億元的gdp,提供的財政預算總收入僅為2.58億元,gdp對稅收的貢獻率僅為3%,遠遠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今年,伴隨金融危機影響的加深,我們面臨的財政壓力可想而知。盡管如此,我們仍有一些同志習慣于依賴財政干預,解決問題首先想到財政出財力,部門困難首先想到增加部門編制,本職工作推動也要財政追加預算,單位經濟捉襟見肘卻引導高檔消費,大把花錢卻不考慮資金的來路,生財有限而消財無度,聚財無術而散財有方,這對于一個依賴轉移支付支撐的貧困縣來說,是十分危險的。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財源培植,解決自身造血功能不強的問題;必須切實發(fā)揚自力更生精神,靠大家的智慧和雙手,做大財政蛋糕。
一要在積極拼搶項目上培植新增財源。財源就在政策中,財源就在項目中。固定資產投資每增加1個百分點,就可以拉動經濟增長0.75個百分點。全縣上下務必牢固樹立“項目決定未來”的思想,善于在災后恢復重建中拓展項目,從中央和省擴大內需、保持增長的措施中挖掘項目,從黨的xx屆三中全會決定和中央一號文件中尋找項目,從民生需求中利用中介機構、慈善機構轉換項目,從優(yōu)化發(fā)展環(huán)境擴大招商引資中引進項目。不具備開工條件的,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開工;凡是具備開工條件的,必須特事特辦,抓緊開工;在建項目務必按照保進度、保質量要求,提前加快;凡資金到位、積壓財政沒有及時開工實施的,一律從嚴問責。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要成為抓項目工作的主體,而不是等待項目的實施,都要主動做好項目的前期工作,積極向主管部門申報,徹底改變鄉(xiāng)鎮(zhèn)抓項目無所作為、無從下手的現象。要鼓勵企業(yè)、業(yè)主圍繞做強企業(yè)、做大產業(yè),生成項目,爭取項目,只要有利于產業(yè)壯大,只要有利于解決就業(yè),只要有利于帶動周邊群眾致富,不管是國有還是民營,我們都要積極地支持。
二要在加快支柱產業(yè)培育上培植主體財源。產業(yè)是縣域經濟的血液,是富民強縣的抓手。培育產業(yè)重點是抓園區(qū),要把推進土地流轉、加快園區(qū)建設作為工作的重點,實行項目配套、連片開發(fā)?h委、政府確立的四大支柱產業(yè),由掛包縣級領導負責,必須形成較大規(guī)模的產業(yè)園區(qū)。每個經濟工作部門、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要在園區(qū)建設上有自己的抓手,有明確的套路,形成有影響的典型。要抓住建設規(guī)劃、基礎配套、產業(yè)選擇、群眾發(fā)動等關鍵因素,在資金投入、建設機制、發(fā)展環(huán)境等方面著力,逐步連點成線,連線成片。六大示范片建設,必須始終堅持高標準推進,積極引進業(yè)主,群眾參與開發(fā),項目拼盤建設,在全市只能是一流。今年,縣委、政府確立的飲料食品工業(yè)實現增加值增長20%以上、畜牧及其加工業(yè)增加值增長5%以上、建竹木基地5萬畝的目標,只能超不能減,能超必須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