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分享會總結(jié)發(fā)言稿(通用3篇)
讀書分享會總結(jié)發(fā)言稿 篇1
首先,很高興能夠參加這次活動,感謝區(qū)委給我這樣一個機會,讓能我有幸在這里和各位前輩分享有關(guān)讀書的心得體會。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當天我發(fā)了一條朋友圈,請大家就讀書這件事說一句話,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共鳴,大家回復(fù)非常踴躍——有的人說,一本好書就像一個朋友,書友多少種朋友就有多少類;也有人說,讀書的過程就像思想在旅行,還有人說,沒有書的人生無法想象……看來對于讀書這件事,每個人都有許多獨到的見解。關(guān)于讀書和個人的關(guān)系,我覺得楊絳先生有一段話總結(jié)的非常精辟,她說: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jīng)常去,時刻去。我們可以傾聽前朝列代的遺聞逸事,也可以領(lǐng)教當代最奧妙的創(chuàng)新理論或有意驚人的故作高論。反正話不投機或言不入耳,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門——啪地合上書面——誰也不會嗔怪。這是書以外的世界里難得的自由!
確實是這樣,讀書帶給人的是一種極致的自由,同時也無限延伸了我們生活的空間。就我個人而言,讀書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能讓我成為一個更有趣的人,而讀書的過程也是一種極為美妙的人生體驗。在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音樂,戲劇,美食,旅行……在享受這些的時候,我們總是希望能夠和志同道合者來分享,在分享中得到認同,獲得更大滿足。國家博物館一位公眾教育專家曾經(jīng)說過:在所有的分享當中,知識的分享是最高層次的分享。我非常認同這句話。我們今天在這兒正是在做這樣一件高尚的事情。我們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但讀書又不僅僅只為追求個人的愉悅,知識需要傳遞才更有力量,在交流中建立更加廣泛和密切的聯(lián)系,在互動、碰撞中促進思考,最終形成一種良好的循環(huán),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行為。
而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往往也會有困惑。所謂智者多憂,前不久的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上映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影片,其中有一部南美洲的電影《蛇之擁抱》深深打動了我,電影是根據(jù)上世紀一位德國植物學家在亞馬遜叢林中的探險日記改編的,其中有個情節(jié)是探險家和當?shù)夭柯涞囊欢螞_突——常年的叢林生活使探險家和當?shù)夭柯浣⒘肆己玫年P(guān)系,對他們的文化也十分了解,又一次,在他去部落交換食物補給后正離開時,突然發(fā)現(xiàn)他的指南針被部落的孩子拿去了,他非常焦急,再三要求首領(lǐng)歸還?吹竭@里,很多人都以為探險家的焦慮是擔心沒有指南針而無法繼續(xù)旅行,因為他一再重復(fù)說,我不能把指南針留在這里,甚至不惜要動武強行奪回。這讓他的印第安向?qū)謿鈶,他說:“知識是屬于所有人的,你們白人不能壟斷!”但是探險家卻說:“不,你不明白,我真的不能把指南針留在這里,他們的知識體系是建立在星象和風向之中,如果有了指南針,他們就會依賴它,而忘記從祖先繼承來的知識,忘記自然賜予的天賦。”而在影片的結(jié)尾,隨著歐洲文化不斷強勢入侵,印第安人的雨林文化最終消亡了。
這段情節(jié)讓我感觸很深,和古人相比,我們獲取和分享知識的渠道實在是太多了,特別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可能面臨選擇:如何辨別,怎樣取舍才能不忘初心,不迷失方向,始終保持對讀書那份純粹的熱愛,我們讀書的目的又是什么,是裝點門楣、充實談資、提高身份,還是求道解惑、學以致用、經(jīng)世濟人?目的不同結(jié)果也會不同,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古人又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想,我們的閱讀和分享,不應(yīng)該是人云亦云,也不是為了炫耀博學,最重要的是為了培養(yǎng)明辨和思考的能力,是能夠塑造獨立的思想,建設(shè)積極的行動,影響和改變我們的行為,就像剛才法師所說,學修并進,最終達到回歸天真、知行合一的境界。
如果總結(jié)幾個關(guān)鍵字的話,我理想中的讀書軌跡,應(yīng)該是一個從內(nèi)心愉悅到傳遞力量,再到改變行為的升華過程。
以上就是我對于讀書與分享的一點粗淺的體會。最后,再次感謝區(qū)委領(lǐng)導(dǎo)和工作人員為本次活動付出的心血,我也希望能在今后更多地參加這樣的活動,和大家一起努力,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更好的自己,在分享中創(chuàng)造更美的世界。
讀書分享會總結(jié)發(fā)言稿 篇2
何為“儒雅”?一是學識深湛,二是氣度溫文爾雅。從一看來,在座諸君,為人師表,皆曾十年寒窗,囊螢映雪,萬人同過獨木橋。然后魚躍龍門,登臨高等學府,拜名師,研經(jīng)著,深造數(shù)載,略有小成,乃走向講臺,手執(zhí)教鞭,經(jīng)營傳道授業(yè)解惑之大業(yè)也。學問之深湛,有目共睹之,此所謂增城職校,儒雅之師也。
深湛學問既有之,溫文爾雅之氣度又從何來呢?
讀書人儒雅,君不見瀟灑飄逸、放浪不羈的李太白,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才思敏捷、風流倜儻的蘇東坡……都讓我們無限神往。讀萬卷書,就是讀書人風度儒雅的雄厚基礎(chǔ)。
謝冕老師曾說:“讀書人是幸福人,因為他除了擁有現(xiàn)實的世界之外,還擁有另一個更為浩瀚也更為豐富的世界!逼肺读赖摹皥(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我不禁潸然淚下;吟誦他的“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我體會到了那種離別之痛;賞讀李叔同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我感受到離愁別緒的傷悲。品賞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讓我感受到人生的流逝;吟誦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讓我明了人世間的坎坷。
為人師表,我們當胸懷壯志,“我愿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道出了我們的愿望;“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正是我們?yōu)榻逃聵I(yè)建立功勛的不死決心。“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保侨逖沤處煹暮狼槿f丈。所以說,誦讀經(jīng)典,讓我們鑄就了儒雅為師的理想和追求。
做儒雅教師更是一種心態(tài),文如明燈,為我指路。李白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顯示了人生不為追名逐利而煩惱,只為享受生活而釋懷;“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給我們一種人生的灑脫,一種豁達的淡然;有了執(zhí)著的追求,更要拿得起,放得下,“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這才是真正的儒雅教師的風度。
儒雅是骨子里的東西,真正儒雅的人,一舉手一投足,就能體現(xiàn)出來,無須刻意表現(xiàn)。正所謂“胸懷家國行方遠,腹有詩書氣自華”。有的人不肯讀書學習,沒有文化修養(yǎng),一身名牌,但胸無點墨,談吐粗俗。即便硬是學別人儒雅,也只能學得皮毛,附庸風雅,不倫不類,最終只落得個貽笑大方。老師們,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誦讀經(jīng)典名篇吧,學習儒雅文化,共建書香校園,同造儒雅師風。
讀書分享會總結(jié)發(fā)言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五年級二班的,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交流讀書的經(jīng)驗與體會。我與大家交流的題目是《書籍—心靈成長的搖籃》。
自從學校開展書香校園讀書活動以來,我受益匪淺,我的閱讀量有逐步的提高,我的眼界變得更加開闊,我也能在書本中找尋到真正的快樂。讀書成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學校開展的讀書活動期間,我讀許多書,有:《木偶奇遇記》、《青銅葵花》、《五三班的壞小子》、《愛的教育》、《草房子》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愛的教育》,因為這本書讓我明白愛的真諦。這本書是一個四年級小學生恩利科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他告訴我們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群星更璀璨,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錢買不到的感覺。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為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墒俏覀兊纳畈荒苋鄙偎,其實它的意義已經(jīng)融入生命,成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就是在愛中長大的,父母對我們的愛,爺爺奶奶對我們的愛,親戚朋友對我們的愛,老師對我們的愛。我們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里。所以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珍惜這份濃濃的愛,讓它永遠和我們相伴。
我就是在這本書中尋找到愛的真諦,可見書籍是多么的重要啊!書籍是駛向文學海洋的一條小船,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熱愛書籍,品讀書籍,在書的海洋中去盡情遨游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