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保共享的演講稿(通用3篇)
環(huán)保共享的演講稿 篇1
同學們: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人類與垃圾的歷史:與垃圾共存亡。》垃圾一詞,同學們并不陌生,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了解垃圾的故事,垃圾的歷史。
說起垃圾,隨處可見,也源遠流長。人類的歷史多長,垃圾的歷史就有多長,對于垃圾的嫌棄恐懼也就有多長,關(guān)于處理垃圾的智慧也就有多長。盡管人類文明不斷進步,技術(shù)日新月異,可是幾千年來處理垃圾的方式了基本也就是四種:傾倒垃圾、焚化垃圾、回收和減少垃圾的數(shù)量。
從歷史上來看,幾千年前的瑪雅人多半將垃圾集中到露天垃圾場,這些垃圾場大到因為甲烷氣體的堆積而發(fā)生爆炸;古希臘的特洛伊人將垃圾隨手扔到地上,并不清掃出去,而是隔一段時間找來干凈粘土,和垃圾一起鋪滿平整,然后再鋪上新地板,眼不見為凈。如此(ci) 幾次(ci ) ,許多家庭的地板越來越高,而不得不加高屋頂,重新開一個門;古代的耶路撒冷人利用蓋西那河谷的天然氣口冒出的火焰焚燒垃圾,后來蓋西那(gehenna)這個詞(ci ) 就變成了“地獄”的同義詞。
古人產(chǎn)生垃圾,傾倒垃圾,然后將其余的事兒交給大自然處理,掩埋、分解、堆積肥料,大自然有足夠的能力解決。但這種自然生態(tài)的循環(huán)被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發(fā)展打斷了,城市沒有能力消化和利用垃圾,于是垃圾變成了恐懼(ju)的困擾。
過去千年里(li),城市的骯臟令人難以形容”。比如,巴黎的美麗不是從來就有,幾百年前巴黎的街道沒有鋪路石,狹窄、坑洼不平,空氣難以流通,而且常年不見陽光,滿地都是人便、腐(fu)水、垃圾、馬糞、豬雞鴨鵝屎(shi)以及塵土混合成的爛泥漿。大多數(shù)街區(qū)沒有廁所,行人隨意方便。一下雨,即使最繁華的街道都變成了水坑。
那時的城市是垃圾“從敞開的窗戶慷慨大方地扔出來,一大堆垃圾糞土!比藗兞晳T隨手隨地扔垃圾,“小心水”、“下邊的人注意啦”是城里人的口頭禪。就連法國國王國王路易十一有一次夜間散步,被臨街窗戶便盆里潑下的污水淋了個落湯雞。國王猶如此,其他人何足論。
環(huán)保共享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
親愛的同學們,當你踏著晨光走進我們花園般的校園時,當你坐在干凈整潔的教室里學習時,你是否想到老師、同學們?yōu)榇说男燎诟冻?
我們都渴望校園中能有郁郁蔥蔥的草地,都期盼在整潔干凈的環(huán)境中學習、玩耍,都希望在舒適溫馨的宿舍里進入夢鄉(xiāng)。
可是卻有同學不懂得珍惜這些美好的事物。請同學們放眼校園仔細看看——那潔白的墻壁被打上了鞋印、球印;桌椅上留著亂涂亂畫的痕跡;水龍頭開著,讓水肆意的流失;美麗的草坪、花圃上留著無情的腳印;塑料袋、包裝盒、果皮紙屑扔得滿地都是,在其他同學午晚休的時候,宿舍樓內(nèi)外高聲的喧嘩,打破了這一片寧靜。這些現(xiàn)象與我們美麗、文明、和諧的校園多么不協(xié)調(diào)!
我們崇尚文明,我們都需要生活在干凈、整潔、美麗的環(huán)境中,然而,為什么我們總把打掃、維護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為什么總是毫不憐惜的踐踏這片寧靜與美麗?為什么總是逃脫作為板中一份子的責任?
同學們,立即行動起來吧!一片紙,我們撿起;一滴水,我們節(jié)約;一堆垃圾,我們打掃,愛一棵小樹苗,保護一只小青蛙。為了我們的校園,做我們能夠做的一切!拔鹨陨菩《粸椋鹨詯盒《鵀橹。為此我向板中全體同學呼吁:創(chuàng)建清潔、文明的校園,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讓我們從現(xiàn)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加強自我約束,相互監(jiān)督,爭做保護校園環(huán)境的小衛(wèi)士。
讓我們承諾——愛我板中校園,讓母校綠色永遠蓬勃,讓板橋中學成為我們學習的樂園,我們美麗的家。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環(huán)保共享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經(jīng)濟水平的逐漸上升,許多在過去未曾出現(xiàn)的新奇事物占據(jù)了多數(shù)人的視野,其中,名為“共享資源”的新名詞,也正悄然融入人們的生活,多數(shù)衍生品如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等風靡一時,似乎預(yù)示著“共享時代”的來臨?扇缃,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出現(xiàn),到底是好
是壞?雖論不出一個確切結(jié)果,但今天,我便來談?wù)勊^“共享”的優(yōu)與劣。
過去的半年中,小區(qū)里舉行了一個活動,“共享圖書角”。乍一聽覺得頗為有趣,故積極響應(yīng),拎了一沓書,捐給了圖書角。起初幾天,大伙都十分熱情,捐書的,借書的,來來往往絡(luò)繹不絕?蓛扇齻星期之后,圖書角的人氣便大不如前了,一是因為新鮮感消的差不多了,二是圖書角中的書籍大多“傷痕累累”,變得破爛不堪。我曾去看過一回,書堆最上方便是我捐贈的一本《意林》,往里一翻,好嘛,本來干干凈凈的一本書,不知何時,上頭添了幾個手舞足蹈的小人,再往后看看,幾頁上沾了油漬,幾頁皺巴巴,不成樣子,心下憋悶的緊,揣了那幾本書回家。其余人似乎同我想到了一塊去,不消幾日,圖書角中書便去了個七七八八,約莫一個星期后,轟轟烈烈舉辦許久的圖書角慘淡收場。
這便是“共享”的劣處之一?v使多數(shù)人都對共享之物懷有期許,但總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人帶著惡意去破壞,近日以來,“共享單車”遭到破壞或被偷的事件屢屢發(fā)生,讓人不由思考共享資源的出現(xiàn)是對是錯。
雖說如此,轉(zhuǎn)念一想,共享資源帶給人們的便捷更是不容忽視。過去幾年或許上下班都需要擠著公交車或是擁擠的地鐵,還得匆匆忙忙掐準時間點,趕不上或是趕上了被人潮擠下來的事件多如家常便飯,自然是苦不堪言,F(xiàn)下有了共享單車資源,只需掃掃二維碼便能騎上車前往目的地,按時歸還即可。比起往日,方便迅捷了許多。
簡而言之,“共享時代”中的種種早已深入人心,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理念,而我則希望更多人能夠適應(yīng)新的變化,若能愛護這些共享資源,與人方便,與己方便,那么更是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