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道德的主題演講稿(通用3篇)
關于道德的主題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做個有社會公德的小學生》。
有人說:“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于金錢;但是如果你失去了社會公德,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苯裉,我想和大家一起交流的話題就是:“做個有社會公德的小學生”。
可能有人會問:”什么是社會公德?“簡單點說社會公德就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在一些小事中就可以體現出來,比如:等侯公交車時,你是否自覺排隊?吃過的食品袋塑料袋是否扔進路旁的垃圾桶?出入教室時有沒有輕聲關門?有沒有輕聲慢步過走廊?有沒有上下樓梯靠右走?每天陪伴你學習的課桌椅是否從不亂刻亂畫?這一切都是一個人是否具有公德心的體現。
社會公德還體現在與人交往之中,一聲謝謝,等于一次情感的'交流;一句對不起,能化解劍拔弩張的沖突;一個不要緊,等于給人吹去一陣溫暖的春風。這些看似極樸實的話語,流露出的卻是發(fā)自內心的真摯情感,讓人感受到的是100度的熱情和溫暖。以禮待人,把笑臉常掛,你會發(fā)現天很藍,花很紅,其他的人也都很友善。
我們四小的學子,都是品行優(yōu)良的孩子,但是在近期,校園里卻出現了一些不講公德的現象:一樓大廳的宣傳畫報被戳、劃得面目全非,品味班級評比分數欄數據經常被擦,特點是小數點不見了,給學校造成非常不好的負面影響。也許做這些事的同學并非有什么惡意,僅僅是出于惡作劇的心理,覺得好玩而已。但是你們可曾想過,自己的行為已經違反了社會公德,違反了做人的基本準則,是非常不可取的!在此,我真心地希望那些曾經有過以上不良行為或者是有其它類似行為的同學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要讓這些不和諧的音符在我們學校重演。
同學們,做一個有公德的人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我們要把”講公德,懂禮貌“作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項基本行為準則,并把它內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文明禮貌,重在表現;良好習慣,重在平時;社會公德,重在你我。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用每一分實際行動去做一個文明的人,一起來告別那些不文明的行為!我相信,只要我們全體同學共同努力,一定能營造出一個更加整潔寧靜有序,健康奮進的四聯(lián)小學,讓文明的號角響徹四小的天空!
最后,我想用一句名言作為我今天演講的結束語: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播下性格,收獲命運!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關于道德的主題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來到這里參加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演講活動,我的心里特別高興。因為,在這里,我可以為道德插上翅膀,讓她在天空自由飛翔;在這里,我可以把道德人物頌揚,為我們樹立行動的榜樣;在這里,我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道德不用苦苦尋找,翹首觀望,她就在我們的身旁。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道德,世界因你而美麗》。
道德是什么呢?是文明?是誠信?是感恩?還是責任?是啊,這些美麗的詞匯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描繪著道德。但是我要說,道德絕不僅僅是這些。在我的眼里,道德宛如山間的涓涓細流,雖然沒有驚濤駭浪的雄偉壯觀,但是能默默地潤人心田;好像顆顆細小的沙礫,雖然沒有碧玉的青翠欲滴,卻能成就萬丈高樓。
說起道德,前些日子的云南大旱再次牽動了我的心。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無一不是道德的縮影,無一不在展示著道德的力量。我清楚地記得,在旱情最嚴重的地方有一名小學生,把學校發(fā)給她的礦泉水偷偷地攢了起來。當記者阿姨問她為什么要這樣做時,她說要留給山頂的媽媽?吹竭@里,我哭了。在電視里,我看到了她那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不舍得用水洗一洗的蓬亂的頭發(fā),因缺水而干裂的嘴唇。我想,她的嗓子也一定干澀了吧,或許她渴得只剩下為媽媽帶礦泉水的力氣了。她攢下的不僅僅是礦泉水啊,更是一個孩子對媽媽真誠的愛,是傳承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云南,有比我還要小得多的背水的孩子,有住在石洞里守護著全村水源的老爺爺,還有許多為那里送水的車輛和叔叔阿姨……在大家的努力下,那里終于挺過來了。我為他們感動了,我在想,道德就像那清清的水,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那么清澈,那么純凈,卻可以讓人們心里甜甜的,暖暖的。
道德讓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更加清新亮麗,讓我們的心情更加愉悅舒暢。當我們隨著爸爸媽媽漫步在清潔而美麗的清水綠堤,是道德讓我們享受著那里的鮮花、綠樹和青草;當年邁的老人擠進公共汽車,是道德讓他們擁有了座位;當放學時幾百名學生一齊涌出校門,是道德使機動車繞行或停止行駛,讓我們的道路暢通無阻……
道德,讓我們感動,讓我們享受,更讓我快樂而幸福。
校園里,我彎腰拾起一團廢紙,老師夸我講究衛(wèi)生;在家里,我為年邁的奶奶打上一盆洗腳水,奶奶把我緊緊地摟在懷里,說我是個孝順的孩子;小區(qū)里,我主動為抱著小弟弟的阿姨開門、拎東西,阿姨夸我有愛心……一句句表揚,讓我感受到了講道德的快樂,讓我體驗到了講道德的幸福。
道德,就像是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散,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成長,就會在哪里開出美麗的金色小花。而我們的行動就像那傳播種子的縷縷輕風。讓你,讓我,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吧,共同播下道德的種子,讓我們的身邊開滿道德的花朵,我們的世界一定會更加絢麗多彩,芳香宜人。
關于道德的主題演講稿 篇3
各位領導、朋友們:
大家好!
非常高興能參加今天的道德講堂活動,我談一點個人體會。道德講堂作為新形勢下推進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平臺,是把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項目化、實踐化的有效形式,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道德講堂以提升公民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文明素質為核心,以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為重點,強化宣傳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積小善為大善”、“積小德為大德”,自覺成為道德的傳播者和踐行者,有利于形成“好人好報”的社會共識,有利于推動“知行合一”的'道德實踐,有利于營造“崇德尚善”的濃厚氛圍。
道德講堂的心形標志,大家在咱們樓道內張貼的展板上也能看到,在上查了一下他的設計說明和含義,是這樣說的:…………關于道德講堂,以前確實了解的不多,從各類報道中,得知在這方面做的很好,在剛才的短片中,大家也看到了。我們現在開展道德講堂活動,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但也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如何更好的把道德講堂活動深入持久的開展下去,我認為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我也是從上找了一些資料,在這里和大家共同學習分享:
第一是道德的定義。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guī)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本意是客觀真理,即自然界的構造、運動、變化等規(guī)律,社會的客觀發(fā)展和變化規(guī)律,人的生老病死等規(guī)律,是自然存在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它客觀存在,左右社會和人類的發(fā)展。順應它去發(fā)展,社會才能健康和諧、人才會健康幸福、自然界才會長足存在。德:本意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需要發(fā)展。在不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前提下,去改造自然、發(fā)展社會、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也是遵循不違背“道”去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從而使社會,自然界和人類能長久發(fā)展、和諧共存。道和德統(tǒng)一到一起就是道德,人們按“道”的規(guī)律去做事、處事,就是有“道德”。從倫理學角度講:“道”是行為的原則,“德”是行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