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鎮(zhèn)干部堅持根本宗旨勇于擔當作為主題發(fā)言稿(精選3篇)
鄉(xiāng)鎮(zhèn)干部堅持根本宗旨勇于擔當作為主題發(fā)言稿 篇1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把維護各民族利益作為黨的一切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黨的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采取的一系列新舉措充分體現(xiàn)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更是將全黨的目光聚焦到作風建設上,從八項規(guī)定,到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四風”,再到重拳反腐敗,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中,使全黨同志牢記并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一、黨的根本宗旨的形成發(fā)展
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馬克思的著作和思想中早有存在。1835年,馬克思在他的《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一文中就提到了“那些為大多數(shù)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列寧在十月革命勝利后強調,布爾什維克黨人時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并在《黨的組織和黨的文學》一文中指出,無產階級文學不是為飽食終日的貴婦人服務,不是為百無聊賴、胖得發(fā)愁的‘一萬個上層分子’服務,而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為這些國家的精華、國家的力量、國家的未來服務,并努力把“大家為一人,一人為大家”的準則滲透到群眾的意識中去。馬列主義為我黨把為人民服務納入黨的宗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毛澤東同志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把“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概括為“為人民服務”,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并將這一宗旨鄭重地寫進《中國共產黨章程》,這是一次漫長的歷史選擇。
1945年,中共第七次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毛澤東在大會上作了《論聯(lián)合政府》的政治報告,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lián)系。進一步提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并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宗旨寫進了黨章“總綱”和“黨員應盡的義務”,以后的歷次黨代會都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我們黨的宗旨寫進黨章,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根本宗旨的最終確立。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于”,強調如果哪個黨的組織嚴重脫離群眾而不能堅決改正,那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提出的“三個代表”,提出的“以人為本”,提出的“群眾路線主題教育”都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注入新的時代內容,都豐富和發(fā)展了黨的宗旨的深刻內涵。
這就是我們黨根本宗旨的發(fā)展歷程,可以說,正是因為我們黨堅守著這個根本宗旨,才能夠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才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才能成功地進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取得一系列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
二、根本宗旨淡化的原因分析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不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衡量一名共產黨員是否合格的根本標尺。當前,在我們黨卻出現(xiàn)了一些根本宗旨淡化的現(xiàn)象,根本宗旨為什么會淡化,兩個字,變了,什么變了?一個最根本的變化,黨情變了,黨的xx大早就提出“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zhí)政的黨。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這段話告訴我們,從革命黨到執(zhí)政黨,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黨的歷史方位變了。執(zhí)政前,黨離開人民就不能生存,許多老一輩革命家對黨與群眾的這種血肉聯(lián)系認識尤為深刻。執(zhí)政以后,個別領導干部被權力腐蝕,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下,一些領導干部的群眾觀念越來越淡薄,有的領導干部甚至由人民公仆變成了人民老爺。同群眾的關系從“魚水關系”變成“油水關系”,甚至“水火關系”、“火柴關系”。事實上,我們許多同志確實已經沾染了不少官氣。這讓我想到了著名的“耿飚之問”。
耿飆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一位不要軍銜的國防部長,在他的回憶錄里,很少講他的赫赫戰(zhàn)功,卻說了“一件非常痛心的事”。1991年,耿飆重返半世紀前戰(zhàn)斗過的隴東某縣。就在抵達慶陽縣的當天晚上,他住的招待所外人聲鼎沸,黑壓壓來了一大批告狀的老百姓,訴說他們對縣鄉(xiāng)干部的不滿,怎么勸說也不肯離開。耿飚感到震動,也深為痛心。在離開慶陽的最后一天,耿飚接見了縣里主要領導同志,到場的還有甘肅省的負責人。耿飚沒有批評也沒有責備,只是講了一件真實往事。50年前,耿飆任副旅長的129師385旅就駐扎在這里,有一個戰(zhàn)士侵犯了當?shù)厝罕姷睦,而且還很嚴重,旅部決定按紀律槍斃他。老百姓知道后,也是黑壓壓來了一大群人,齊刷刷下跪為這個違紀的戰(zhàn)士求情。往事說完后,耿飆十分激動,大聲地問道:“現(xiàn)在,我要問問今天在座的你們這些人,不管哪一個,如果犯了事,老百姓還會替你們求情嗎?!”耿飆一問驚人,全場鴉雀無聲。“耿飚之問”告訴我們每一名黨員,現(xiàn)在的百姓對于我們的黨,對于我們的領導干部是“四看四不看”,不看歷史看現(xiàn)實,不看政績看敗績,不看宣言看行動,不看中央看地方。
三、堅持執(zhí)政為民乃公仆本色
有人說“耿飚之問”問得好,振聾發(fā)聵、令人警醒,在于把戰(zhàn)爭時期軍民的魚水關系與如今官民水火不相容的差距揭示了出來;用事實闡述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深刻道理。誰脫離了人民,必將自取滅亡;告誡了“得民之心者勝,失民之心者敗;得民之心者榮,失民之心者辱”這個被歷史反復驗證的教訓。民為國之本,國以民而存。所以,我們的領導干部要堅守根本宗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做一名人民滿意公仆。
堅守理想信念,追求宗旨意識。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是人們政治信仰和世界觀的根本體現(xiàn),是中國共產黨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強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們黨的政治優(yōu)勢。曾說過:理想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并指出,理想信念就是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F(xiàn)在一些領導干部不信馬列信風水,不信蒼生信鬼神,這些迷信背后其根源就在于理想信念不堅定,不能明辨大是大非,折射的是信仰的缺失,宗旨意識的淡化。那么,我們黨員干部應該信仰什么?有人說信仰馬克思主義太虛,信共產主義太遠,只有信真金白銀最真。我們黨員干部應該信人民,我們黨執(zhí)掌政權并將長期執(zhí)政,說到底是人民的選擇。如果人民不選擇我們,那么,最終導致的后果將是國將不國,黨將不黨,我們的黨員干部應該信仰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堅持群眾路線,踐行宗旨意識。什么是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我們黨的群眾路線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群眾路線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一個硬幣有二面,其最終的目的都是“服務”,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那么,誰是群眾?人民在哪里?對于國家工作人員來說,自己直接的工作對象就是人民群眾,對于領導干部來說,自己的下屬是人民群眾,對于我們自己來說,自己也是人民群眾。山西平遙古城縣衙大堂正門有副楹聯(lián):“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莫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雖年代久遠,但道理依然深刻適用。我們來自人民、植根人民,不是游離群眾之外的另類。時刻牢記“自己也是人民”。堅守宗旨意識,堅持執(zhí)政為民,就是要對人民有感情、有熱情、有激情,在人民最盼的地方贏民心,在人民最急的地方見真情,在人民最怨的地方改作風,我們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讓我們坐在臺上。
鄉(xiāng)鎮(zhèn)干部堅持根本宗旨勇于擔當作為主題發(fā)言稿 篇2
“堅持根本宗旨,發(fā)揮黨員作用”專題學習討論活動既是黨組織安排的規(guī)定動作,也是普通黨員的自覺性行動。作為一名黨員,要時刻牢記黨員身份,緊記本職工作責任,不畏困難,勇于擔當,無私奉獻,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全鎮(zhèn)所有黨員干部要對照“四講四有”合格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牢記根本宗旨,發(fā)揮黨員作用,著力提升黨群干群關系,以“四體現(xiàn)”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
一要在謀篇布局中體現(xiàn)根本宗旨。始終把為人民謀福祉作為所有工作的出發(fā)點,在謀篇布局時充分考慮群眾需求,尊重群眾意愿,回應群眾關切;
二要在統(tǒng)籌推進中體現(xiàn)根本宗旨。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拉高工作標桿,高起點謀篇布局,當前要緊抓災后恢復重建,狠抓扶貧攻堅、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民生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全鎮(zhèn)中心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并取得實效;
三要在勤政廉政中體現(xiàn)根本宗旨。作為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在工作中要率先垂范,切實做到勤政為民、廉政辦事,勇于擔當,不忘初心;
四要在建功見效中體現(xiàn)根本宗旨。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群眾的需求作為工作的落腳點,多想群眾之所想,多解群眾之所盼,以實績體現(xiàn)干事成效,共建羅嶺美好未來。
鄉(xiāng)鎮(zhèn)干部堅持根本宗旨勇于擔當作為主題發(fā)言稿 篇3
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井岡山精神的基石。井岡山斗爭時期,雖然斗爭環(huán)境異常艱苦,物質條件極為困難,但井岡山軍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關,鞏固和擴大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鑄就了艱苦奮斗的豐碑。依靠艱苦奮斗,我們黨戰(zhàn)勝了無數(shù)艱難險阻,從勝利不斷走向新的勝利。今天,我們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就是要用井岡山精神砥礪本色,在艱苦奮斗攻難關上展現(xiàn)新風采。
加強學習,不斷增強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的自覺性。能不能保持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說到底是能不能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問題。加強思想教育,也必須從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根本問題入手。如果長期不注重學習,必然導致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fā)生蛻變,導致權力觀和利益觀發(fā)生扭曲。這是一些黨員干部走上違紀違法道路的共同軌跡。胡長清在自悔時說:“我不學習,迷失了政治方向,由于學得少、學不進,頭腦空虛,思想貧乏;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對為什么入黨,入黨干什么,當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沒有真正弄明白,為什么而奮斗,只是紙上談兵。”在當今社會各種思潮相互激蕩的復雜情況下,我們每一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及黨紀法規(guī),在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上下功夫,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觀念,并通過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進一步充分認識新的歷史條件下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的重大意義,尤其是要認識到不僅要在群眾生活還不富裕的情況下艱苦奮斗,即使將來經濟發(fā)展了,群眾生活富裕了,也不能丟掉艱苦奮斗的作風。艱苦奮斗不只是物質生活的節(jié)儉,更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要更加自覺地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正確對待權力、地位和自身利益,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不良風氣的能力,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jié)。
要堅持勤儉節(jié)約的原則,努力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我們黨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每個黨員干部必須具備的品德修養(yǎng)和行為準則。人的一生有長有短,人生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奉獻,作為一名黨員干部,黨和人民在賦予自己權力的同時,也給予了我們相應的待遇,誠然,這個待遇不算高,但與當前國家的經濟水平和人民生活狀況來看,已經不低了;同改革開放前相比,同貧困地區(qū)和城市下崗職工比較,應該說很好了。捫心自問,應該知足了。但是,在一些黨員干部身上卻存在著一種驕奢之風,一門心思想待遇,整天琢磨換車換房。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就要像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楊善洲、高德榮那樣,心系百姓,“深懷為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強調指出:“各級領導干部應該依靠國家給予的工資收入來安排生活,雖然絕大多數(shù)領導干部工資收入并不高,比較清苦,但必須堅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原則。你是領導干部,就應該有這種覺悟和奉獻精神,不能想著在工資收入之外再去撈點外快,賺點什么好處。如果領導干部整天都想著自己先富起來,那就不對了,而且很危險。一旦產生了這樣的思想,就很容易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去搞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必將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黨員干部應該樹立正確的利益觀,時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應時刻想到還沒有富裕起來的地區(qū)和群眾,千方百計幫助他們致富,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建設上,造福一方,做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把精力用在事業(yè)上,在帶領群眾艱苦奮斗中,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的困難,激發(fā)廣大群眾的熱情,堅持不懈地艱苦創(chuàng)業(yè)。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情的原則,決不允許揮霍公款公物,講排場比闊氣、鋪張浪費的現(xiàn)象發(fā)生。在個人問題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清正廉潔,無私奉獻。
黨員干部要反對享樂主義,帶頭廉潔自律。黨員干部的作風如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廉潔自律,不僅本人在群眾中威信高,而且也可以把本單位風氣帶好;反之,黨員干部追求享樂,不僅本人喪失了群眾威信,而且還可能帶壞一批干部,帶壞本單位的風氣。 堅持艱苦奮斗,反對享樂主義,必須嚴格自律、自重、自省、自警,做到慎獨、慎微、慎始、慎終。一名黨員干部,行“儉”還是行“奢”,關鍵是思“儉”還是思“奢”。黨員干部在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中,要不斷加強科學理論的學習,下功夫改造主觀世界,堅定自己的信仰,錘煉自己的意志,保持高尚的思想情操和精神追求。要懂得“小節(jié)不保、大節(jié)難保”的道理,不管地位怎樣變化,生活水平怎樣提高,不論在“工作圈”還是“生活圈”、“社交圈”,都要始終堅持以清養(yǎng)廉,以儉養(yǎng)德,潔身自好。要經常審視自己,艱苦奮斗作風哪些做到了,哪些沒有做到;廉潔自律的規(guī)定,哪些執(zhí)行了,哪些沒有執(zhí)行,從中找出問題和差距,深挖思想根源和危害,對存在的問題,能改的立即改,能辦的馬上去辦,需要統(tǒng)籌兼顧逐步解決的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解決,讓群眾見到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