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演講稿(精選6篇)
幸福人生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讀《平凡的世界》,感受幸福人生”。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濃縮了黃土高原在1975年至1985年這十年間的變化,它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輝宏浩瀚,再現(xiàn)黃土高原當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景象;它是一部青年人的奮斗史,光輝燦爛,而又充滿感慨與遺憾;它更是一部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教育史,讀完它的人,心情都平靜了許多,感覺自己真的很幸福,對現(xiàn)代人的教育意義非常大。
當我們沉迷在燈紅酒綠的城市生活,我們被物質與欲望迷惑,總想得到那些不可能屬于自己的東西,膨脹的欲望,虛偽的攀比心理,把自己嚴嚴實實的包裹起來,我們越來越感覺不到幸福。靜下心來,慢慢品讀完《平凡的世界》,我知道的不僅僅是對歷史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毅力、恒心、善良、孝順、恩情。
《平凡的世界》一書中的主人公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形象,每個形象代表一個不同的性格,少平的善良、少安的堅強、葉潤的軟弱,小霞的堅強。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卻是少平的妹妹蘭香,她身上幾乎具備了孫家人所有的有點,無論是品性上和體貌上的,她是標準的中國式女孩,這樣的女孩是令人向往的。蘭香很聽話,也很懂事,她更善良,當孫家亂成一團的時候,她把父母忘記做的事情都做了,特別是那個給豬倒食的細節(jié)描述,讓我留下了感動的淚水,如果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的話,那么我希望這個國家很窮,但實際這不是我們不懂事,不珍惜眼前生活的理由。
孫少平,那個充滿才氣,不斷奮斗的少年,用他的經(jīng)歷來告訴我們大家,在生活中自尊、自強、自信、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是紛繁的交織在一起,而“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于他對勞動的態(tài)度!蔽矣洃洩q新的一句話是關于對少平“苦難”的描述,“他在生活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jīng)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他現(xiàn)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通過這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經(jīng)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于苦難的學說’”。在困難面前,他沒有放棄,也沒有沮喪,而是不斷的堅持,面對苦難,他能樂觀面對,這些品質,都是我們缺少的。
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不是隨心所欲的創(chuàng)造,并不是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
每個人都在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這種創(chuàng)造史是基于整體歷史條件的,孫少安的創(chuàng)業(yè)是基于農村整體條件的,加上自己的知識文化水平及視野有限,在改革浪潮中,他選擇辦磚廠是對農村變化的一種“近期”肯定的思考,屬于他視野范圍之內的遠見。在整個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也是在不斷的摸索著發(fā)展方向,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在不斷的探索,因為摸索,沒有經(jīng)驗,難免會遇到一些反反復復的事情。孫少安能在這個歷史階段開磚廠是農村人思想認識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是改革釋放了他們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熱愛勞動積極性,他們開始謀劃未來的幸福藍圖,也預示著開放的巨大浪潮將席卷全國。
孫少安、孫少平是改革開放出去有位青年的典型代表,在他們的身上反映出農村當時的思想變化和無法在短期內發(fā)生實質性改變的惆悵。他們是平凡的人,在進行著不平凡的努力,處在他們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內心充滿著希望和幻想,現(xiàn)實環(huán)境和能為他們提供的必要支持卻是非常的“骨干”。我雖然不能真切的感受當時歷史發(fā)展的“特殊性”,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們看到的輝煌成就,是在孫少平、孫少安他們探索走過的基礎上走創(chuàng)造出來的,現(xiàn)在我們看不到他們走過的腳印,但是我們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一個背著更多包袱摸索前行的身影。
當我讀完《平凡的世界》一書的時候,我內心非常的平靜,從未有過的平靜,這種平靜不是無動于衷,而是細細的回味,慢慢的品酌。一部長達十年的歷史小說,再現(xiàn)了改革開放前期和初期我國黃土高原地區(qū)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是對歷史的存儲和“拍照”,它留給子孫后代的是鮮活的記憶,有血有肉更有感情。
生活在今天,不用溫飽而愁,要吃的有吃的,要穿的有穿的,有地方玩,物質條件非常豐盈,但是我們不快樂,不幸福,我們滿足著太多太多欲望膨脹之后的需求。與《平凡的世界》中的任務相比,我們幸福的像花兒一樣,但是我們沒有真情的感受的到。
我愛《平凡的世界》,愛《平凡的世界》中的故事情節(jié)和現(xiàn)實寫照,我愛書里面主人公的奮斗精神和自嘲般的“生存哲學”,我更愛書中由內而外散發(fā)的那種讀完之后讓人平靜、溫馨,以及簡簡單單的幸福情懷。
作為一名護士,面對著形形色色的病人,有的時候心理面感覺不舒服,當我讀了《平凡的世界》,我深深的領悟了書中的一句話,“我尊重每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但是我力爭讓自己對生活的理解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由于每個人的經(jīng)歷、社會地位、風俗習慣、性格愛好等不同,他們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水平也不一樣,我不在用自己的喜好來看待病人,而是用一顆尊重每一個病人的心來面對我的病人。
作為一名護士,肩負著減輕病人痛苦的責任,我用心用情為病人服務,當看到他們健康起來,看到家屬們向我表示感謝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作為護士的我真的很幸福。
我愛我的職業(yè),它是偉大的,充滿愛的,我愛我的病人,希望他們早點康復。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普通的崗位,不普通的工作,是一本書給我心靈深處的慰藉,讓我找到了幸福的內涵,原來有愛,就有幸福,物質匱乏的年代,主人公們能幸福的奮斗,今天,我們更應該感受社會發(fā)展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時代感,而不是用金錢、名利把自己嚴嚴實實的裹起來。
讀《平凡的世界》,感受幸福人生。
幸福人生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有人問我,幸福是什么?有人可能會說是出門旅游,有人可能會說是得到很多金錢,有人可能會說是長生不老, 有人可能會說是快樂的玩!鋵嵨艺J為幸福是很簡單的東西,有時是一句溫情問候,有時是一次好玩的活動,有時是見到久違的朋友。對于幸福我最想說的答案是,幸福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幸福是有家人的關愛。
其實我在讀小學的時候,并不知道與家人在一起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也不會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媽媽是我的老師,小學六年都在她的呵護下成長,我甚至厭倦父母的嘮叨。可是上了初中以后我才知道,和父母在一起有多么幸福。因為我在一所不錯的寄宿學校上學,一周很難見父母一次,雖然星期六可以回家,但周日晚又要回校了。上周末的一次遭遇,更讓我深感有媽媽之愛的幸福。
上周住校時,因晚上睡覺沒好好蓋毛毯讓我引發(fā)了劇烈的咳嗽,那咳嗽聲如拉風箱般刺耳,似乎都把肺要咳出來了。周六中午一到家,媽媽就從我的咳嗽聲聽出了不妥,問我為什么咳得那么厲害?我如實告訴了媽媽。媽媽一聽完就像一陣風似地把我送到醫(yī)院診斷,結果是支氣管炎,再拖延就會發(fā)展為肺炎。好險!媽媽當機立斷,讓我聽從醫(yī)生的安排好好輸液兩天。其實我知道媽媽工作很忙,周六上午她還是參加了一個重要培訓后才回的家,手頭上還有許多需要處理的事情。為了讓我咳嗽更快好轉,她毅然放下手上所有工作,在醫(yī)院陪我度過那漫長而無聊的輸液時間,并買了很多潤喉糖給我吃,以減輕誘發(fā)咳嗽的幾率。一個多么細心的媽媽呀!在輸液的過程中,媽媽和我聊老師聊同學聊班里的事,最后還用對答形式復習歷史知識。她28年前學的初中歷史如今80%都能準確說出,我對這位記憶力超強的媽媽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伴著夕陽的到來,我總算輸液完了,咳嗽癥狀明顯好轉。媽媽拉著我的手走出醫(yī)院。當我看到夕陽投射在地上我倆拉得長長的影子時,那一刻,我真幸福!有這樣愛我的媽媽是我今生的幸運!
幸福人生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幸福是簡單的,有人說吃東西是幸福、玩游戲是幸福,還有人說睡覺就是幸福?墒牵业男腋s和任何人都不一樣,是一個聲音——“吱”。這個聲音在別人的眼里是只有鬼故事里才有的。但我卻認為這比任何東西都來得珍貴。
我家也算是一個老房子了,雖然門換了幾次,可是還是會發(fā)出聲響。
有一天晚上,因為做作業(yè)做的太晚,我穿好睡衣便倒頭就睡。迷迷糊糊中,我聽見時而有輕輕的腳步聲,“噠…噠噠…”像夜里樹枝被風吹著、拍打著窗戶,又像沒了電的鈡,秒針沒力氣地跳兩下,我頓時睜大了雙眼,睡意一下子全沒了,腦門上剎那間豆大的汗珠便順著臉頰流了下來,心在寂靜的黑夜里“咚、咚、咚”地跳著,好像跟腳步聲應和著。
我慌忙想:“是誰?會…會是鬼嗎?”不想還好,想后卻被自己嚇到了,一聽“鬼”這個字眼,便渾身起雞皮疙瘩,下意識地慢慢地移動沉重的身體,盡量縮在被子里,身子怕得發(fā)抖。那個聲音卻還是不給面子似的移動著,像死亡的鐘聲。
最后,只聽“吱”的一聲,門被打開了,慢慢移出一個黑影,伸出手向我這邊摸索,他抓住了我的床單,霎那間,我看到了那蒼白的臉,嚇得叫了一聲迅速卷縮到墻角,用驚悚的眼光看著他,他愣了一下,便開了燈,“喂,臭小子,把你爸當成什么?!”我定睛一看,原來是老爸,在看看自己這副慌張樣,便沒好氣地說:“老爸!你半夜三更的摸到我房間干什么呀!嚇死我了!”老爸連忙解釋。我看著他一臉自責的樣子和通紅的眼睛,心里一陣酸。我知道他因為怕我晚上踢被子,所以為了來為我蓋被子而強迫自己上半夜不敢深睡,“沒關系沒關系,您早點睡吧,不然早上的工作沒法做呀!
從此以后,他還是晚上會過來看我,“吱”的一聲,我便知道老爸來了,那一刻便是我最幸福的時刻。
幸福人生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幸福就是不斷追尋理想后成功的喜悅。而前年那次比賽的經(jīng)歷,使我切實感受到了這種汗水澆灌出的幸福。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眲側氤踔校壹尤肓藢W校的機器人社團。我有一種隱隱約約的幸!皠(chuàng)業(yè)”時期的躊躇滿志,獨上高樓,對未來無限的展望和爭勝的勇氣決心。我認真向老師和老隊員學習,努力充實自己,豐富知識。漸漸地,比賽臨近了,我們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為了比賽,我和隊友們奮斗到深夜。校園中,群燈熄滅,走過的夜路只有幾盞昏黃的路燈陪伴,在黑暗的襯托下更有孤獨和寂寥之感。睡了五六個小時之后,晨光中我睡眼惺忪的和清冷的風趕往學校。困倦整日侵襲著我,但我不能放棄,因為我內心深處有對勝利的渴望和對機器人的熱愛。比賽日益臨近,日程更加緊張。我的午餐已成為了在機器人教室吃的方便面,但我們都沒有怨言。有一次,在匆匆睡了四小時后我趕到教室上課,大家都尚有些迷糊,老師便半開玩笑地指著我對大家說:“他比你們睡的都少,但你們還沒他清醒呢!”漸漸地,在這種瘋狂的、日復一日的訓練中,我們的實力不斷增長。此時,我的幸福感提升了。這是一種米開朗琪羅式的“愈痛苦是我愈歡樂”,伴有喬布斯“我一周工作90小時”的自豪——我感到了奮斗的歡樂和生命的存在。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睌(shù)月的努力,我與隊友們厚積薄發(fā),一路披荊斬棘,過關斬將,走出了市賽,走出了省賽,走向了國賽,并取得一等獎的好成績——我積攢的幸福終于噴薄!那一刻,我很幸福!
人生就是一個追尋與奮斗的歷程,從中我們收獲幸福。我幸福,因為我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猶未悔”的信念;我幸福,因為我有奮斗的激昂與成功的歡欣。為了那一刻的幸福,奮斗吧!以苦為樂,苦痛又能奈我何!
幸福人生演講稿 篇5
老師們,同學們:
在我們二中,每個班都有自己的班級文化特點,比如說:有的班級,充滿青春活力,充滿自信;有的班級,同學們互相幫助,和諧融洽;而有的班級,富有競爭意識,方方面面不落人后。這些,都可以被稱為班級的文化特點。這些班級獨特的風貌精神,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一定的形式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它具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著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每個班都應結合自己班級的特點,全面開展建設班級文化的活動,提升班級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
那么,我們怎樣去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創(chuàng)建優(yōu)美的教室環(huán)境,窗明幾凈,志趣高雅,讓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愉悅心情
教室是我們學生呆的時間最長的場所,試想如果你的教室垃圾成堆、腳下總是黏糊糊、臭氣滿屋,你還有心情學習嗎?因此,每個班都應該重視教室環(huán)境,讓墻壁潔白如新,黑板報圖文并茂,桌椅物品整整齊齊。優(yōu)美的環(huán)境能使人心情愉快,能讓人奮發(fā)向上。所以請我們的同學彎彎腰,隨手撿起一張紙屑,而我們的教室更整潔干凈!
二、抓好班級學風建設,比學趕幫,力爭上游,讓良好的風氣激勵學習
班級學風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以學為主,班級上形成比學趕幫的學風,不僅能提高這個班的成績,而且有利于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甚至會對學生一生的學習產(chǎn)生影響。所以,請你加入閱讀的隊伍,請你加入討論習題的隊伍,少一些追跑、少一些打鬧!
三、形成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互幫互助,團結奮進,讓融洽的關系溫馨心靈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形成團結一致、積極向上班集體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的同學能聚在一起就是一種緣分,相處四年更是不易,只有我們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團結在一起,班級的各項工作方能順利開展,這也有助于更好地發(fā)揮班級整體效應,幫助學生學會與人交往,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四、培養(yǎng)對班級的責任感和義務感,意氣風發(fā),勇?lián)熑,讓崇高的使命指引方?/strong>
一跨進我們的校門,一走入我們的班級,同學們就當對班級產(chǎn)生一種歸屬感。要使班級向前發(fā)展,我們同學就該肩負起作為集體一員的責任意識。學生是班級真正的主人,擁有全方位管理班級事務的義務和權利,切不可推卸責任,要有個人利益服從集體的意識和決心!
同學們,我們知道,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班級文化建設,有利于提升學校形象,豐富學校內涵,彰顯學校特色!每個同學做好自己,為班級盡一份小小的力,創(chuàng)建幸福班級,成就理想人生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談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或多或少對它都有一定的了解。21世紀是一個法制社會,法律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離不開它的束縛。有了法律,社會才有和平和秩序,否則我們將生活在一個混亂的世界,想象一下就知道那是一件多么可怕和痛苦的事情啊!
有句古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點滴小事,積累成山。別看這“學法用法,從我做起”,說著容易,可要真正做到,還是得有很強的法律意識和覺悟的。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要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要小看一件小事情,它正是你素質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或許在不經(jīng)意間你就做了一個好公民,也或許在不經(jīng)意間你就違反了規(guī)章制度。舉個再簡單不過的例子,當你在過馬路的時候,你有沒有嚴格按照交通規(guī)則呢?“紅燈停、綠燈行、黃燈等一等”的規(guī)定你有沒有銘記在心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也能充分體現(xiàn)公民的素質和修養(yǎng)。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沒有了法律我們的生活將無法正常的運行。所以我們就應該要遵守法律,遵守規(guī)則。而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如何去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學生呢
首先,我們要從小養(yǎng)成遵守紀律的習慣。
英國著名文學家莎士比亞說過:"紀律是達到一切雄圖的階梯",我們要實現(xiàn)心中的理想,就應該時刻不忘記紀律這一"階梯",做遵守紀律的模范,要養(yǎng)成遵守紀律的習慣,就要在以下及方面下功夫:
一是時刻注意培養(yǎng)自己遵守紀律的自覺性。遵守紀律貴在自覺,自覺是遵守紀律的關鍵。
二是將遵守紀律的道德觀念落在行動上。遵守紀律不是在口頭上,而是在實際行動上。
三是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三國時,劉備在臨終前曾諄諄告誡他的兒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兩句話千百年來一直是人們道德修養(yǎng)的座右銘。其實,紀律修養(yǎng)也一樣。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以小紀而不遵"。
其次,要做到學法、懂法。
英國著名思想家溫斯坦萊說過:"假如有很好的法律,但人民不了解它們,這對共和國來說就像沒有任何法律一樣糟糕。"我們青少年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想不走錯路,必須鋪設好自己的人生軌道,這就是要注意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制觀念,否則,便會因為不知法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同學們:我們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棟梁, 讓我們肩負起國家的歷史使命,學會自我保護,學會求知,學會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牢牢記住“學法用法,從我做起”!在紛繁的大千世界里, 健康,快樂,平安的成長。 讓生命的航船繞過一道道暗礁和險灘, 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一位著名學者曾經(jīng)在世界文學大會上這樣說過:如果說水是生命之源,那么人文素養(yǎng)就是國家發(fā)展之源泉;如果說土地是萬物之基礎,那么人文素養(yǎng)就是國家發(fā)展之基礎;如果說綠葉是鮮花的再生者,那么人文素養(yǎng)就是國家發(fā)展的先行者。
是什么讓人文素養(yǎng)站到了這樣一個重要的地位呢?
一個人的精神有三大支柱:科學、藝術、人文。科學求真,給人以理性;藝術求美,給人以感性;人文求善,給人以悟性。這三者缺一不可。但在今天,我們看到我們的學生也往往有知識,缺人文!既然如此,我們應從哪里汲取精神養(yǎng)料,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呢?從中華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中。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肚中無貨,表面上的裝腔作勢,只會讓人感到可笑。只有擁有了一種儒雅之氣,才能表現(xiàn)出一種風度。而這股氣的培養(yǎng),便要求我們扎根于經(jīng)典文化,讓其在心中釀出一股芬芳。
而對于現(xiàn)今人文社會的發(fā)展,我們不消極地悲嘆世風日下,但是我們要看到:我們也不再用“雖千萬人吾往也”來表達自己的憤慨和決心;我們不再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來形容那女生的漂亮……橫流的物欲幾乎淹沒了人文的身影,人文似乎已被擱置到了一個荒涼的角落,只剩下寥寥可數(shù)的人仍勇敢地擎著人文的旗幟做著無力的吶喊。中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所以理應果斷地擎起人文大旗,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提高人文素養(yǎng),讓我們從課堂做起。珍惜每一次可以提升自己人文的機會。課上老師不經(jīng)意的一語,便將給你巨大的感悟,而我們在這種不斷的感悟中不斷向前。同時,我們也應從文化歷史的浩瀚大海中領略“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意氣風發(fā),去品味“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寧靜致遠,去感悟“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深刻哲思。我們也應參悟儒家“禮之用和為貴”的仁義禮讓,道家“清靜無為”的自由豁達,釋迦“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的千年偈語。我們也應回味秦時明月下呼嘯翻滾的巨鹿遺風,漢邊關中貫徹寰宇的封胥豪情,暮清六合上的不堪回首的辛酸屈辱,盛唐紫城外海納百川的天下大同。將厚重的歷史思想的深邃和文化的遺饋投注于貫通的熔爐中,讓自己充分吸收它們的精髓,化作言談舉止間一抹儒雅,一種氣節(jié)。
同學們,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21世紀屬于我們這一代青年,我們理應肩負起時代的重任,提高人文素養(yǎng)將是我們的武器,讓我們從點滴做起,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在校為構建人文二中而努力,在外為建設和諧社會而努力吧!
幸福人生演講稿 篇6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曾經(jīng)看過一篇文章叫《教師最需要什么》,那么作為教師,我們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看了孫健升教授的《陽光心態(tài)十二講》,我覺得現(xiàn)代教師最需要的是心中藏著太陽,即擁有陽光般的心態(tài),另一方面則是常懷感恩之心。
很喜歡孫教授的開場白:“陽光心態(tài),燦爛人生”,F(xiàn)在我已經(jīng)把這八個字當作自己的座右銘了!
我想不管從事什么行業(yè),擁有陽光般的心態(tài)都是至關重要的,作為教師擁有陽光般的心態(tài)就更重要的,一個教師的心里沒有陽光,如何讓學生心里有陽光呢?所以教育行業(yè)的特殊性要求教師必須具有陽光心態(tài),只有懷著這種心態(tài)才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曾經(jīng)聽到有教師抱怨工作壓力大,瑣事多,工資低……如果教師這一行業(yè)真得像他們說的那樣,那我們身邊又怎么會出現(xiàn)那么多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教育崗位上的教師呢?把一生都奉獻給教育事業(yè)的教師又怎么會比比皆是呢?我想造成這兩種孑然不同的觀點的正是心態(tài),只要你的心態(tài)夠好,只要你是真得愛教育這一個行業(yè)而不是僅把它當作謀生的手段,我想再苦再累也是可以堅持的。
另一方面作為教師,我們整天需要好同事、學生、上課、作業(yè)、批改、輔導打交道。有時想想確實很枯燥、乏味。這時我們更需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需要陽光心態(tài),一旦你懷有陽光心態(tài),那么你擁有了一雙從這些瑣碎的事情中找到幸福的彗眼。其實幸福很簡單:當犯錯的學生在你孜孜不倦的教誨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時,你的心中一定是幸福的;當看到學生取得進步后的一張張稚氣的笑臉時,你的心中一定是幸福的;也許還有可能更簡單,可能只是家長一句句簡單的問候,或只是學生一張薄薄的賀卡與一次簡單的探望,當然也可以是分別多年后的師生相聚時的歡笑……
除了保持陽光心態(tài)外,常懷一顆感恩之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個教師自己都不知道感恩,那他又怎樣教育出懂得感恩的學生呢?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學生學會感恩之前,自己應該先懂得感恩,教師只有先學會感恩,才會將感恩化作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踐行與自己的生活和教學之中。
作為教師,除了要感恩我們的父母外,還要感恩國家、社會、學校,感恩家長、學生。感恩國家培養(yǎng)了我們,感恩社會給了我們一份工作,感恩學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感恩家長對我們的信任,對我們工作的支持,感恩學生,因為是學生成就了老師,感謝他們督促我不斷創(chuàng)新自己,不斷追求進步。
教師學會感恩重在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人才。做一支蠟燭既要照亮別人又要保護自己而不是讓自己消滅掉。但愿感恩之心永遠存于我們教師之中,在我們教育中結碩果。
水滴感恩大海,因為大海讓它永不干涸;花朵感恩綠葉,因為綠葉使它如此艷麗;小鳥感恩藍天,因為藍天任它自由翱翔……因為感恩,所以收獲;因為感恩,所以幸福;因為感恩,所以有強大的工作動力,作為教師要常懷感恩之心。
陽光心態(tài),燦爛人生。讓我們用陽光心態(tài)開啟感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