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誠信演講三分鐘(通用3篇)
小學生誠信演講三分鐘 篇1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__年級的學生___,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做個誠實守信的人》。
我曾經(jīng)讀過一個故事,故事的題目叫《誠實與信任》。這個故事說的是有一天作者開車出差回來,不小心碰到了一輛小紅車,小紅車的左鏡片被撞碎了,小紅車的主人又不在,但作者很誠實,留下了一張小字條,上面寫了自己的名字和電話。結果,第二天小紅車的主人在電話里說:“這鏡片不用你賠了,因為你給了我誠實與信任,這讓我很感動。”讀完這個故事,我被深深地感動了:作者遇事主動承擔責任,而小紅車的主人也是個寬容的人,一場糾紛在他們彼此的誠實和信任中悄無聲息地就化解了,這是多么高的思想境界啊!
“人之所以為貴,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亦云惟有信與義”,這是大孝子張九齡寫的。
古時候中國店鋪的門口,一般都寫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八個字。自古在商品買賣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誠實待客、不欺詐、不作假的行業(yè)道德。在當代中國,誠實守信的美德表現(xiàn)在工作和學習上,就是專心致志、認真踏實、實事求是;表現(xiàn)在與人交往中,就是真誠待人、互相信賴;表現(xiàn)在對待國家和集體的態(tài)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誠正直。
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要答應人家做什么事情前,一定要三思,因為有些事情已經(jīng)超出你的能力,或者你并不是很愿意做,但是答應別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一定要做個誠實、講信用的人。
誠實不僅僅是一種做人的美德,還是為人處世的一個重要原則。擁有誠實,便可以坦然地面對紛繁的世界,便可以問心無愧地行走于天地之間。有時撒下一粒誠實的種子,就會有一籃子金燦燦的收獲。
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人有時把金錢看得比誠信還重,但我想跟大家說:“錯!如果一個人沒有了誠信,那這個人就不會被大家承認和信賴。”人有許多美德,有許多寶貴的品質(zhì):善良、勤勞、謙虛等等,但誠實是最純凈的。它是人心靈純凈光芒的折射,不但可以照亮自己,也能溫暖他人。讓我們一起努力做個誠實守信的人吧!我相信通過努力,我們從平常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傳承文明,踐行美德,我們必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譜寫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華章!
謝謝大家!
小學生誠信演講三分鐘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誠信是一束陽光,讓黑暗消失無蹤;誠信是一縷春風,讓枯藤綻放新綠;誠信是一座燈塔,讓迷失不再環(huán)繞。誠信也是一條紐帶,連接著無數(shù)的心靈。小小的“無人饅頭攤”彰顯的是誠信巨大的能量與難能可貴。這是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照亮了人們的胸懷,讓人心底升騰起暖意,如沐春風。
誠信,折射內(nèi)心之美。孫東林忍受喪兄之痛,秉承哥哥孫水林的遺愿,接力送薪。兄終弟及,承諾必履。這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僅是一己之力,就讓眾多民工過了一個圓滿的新年!把灾倚,行篤敬”他們用一顆誠信的心徜徉在生命和信義這條道路上,譜寫出一曲感人肺腑的頌歌。其實,誠信為沒有遠離這個社會,它只是潛藏在人們的心底等待著被挖掘。是誠信,讓內(nèi)心之美永不消失。
誠信,使人免遭禍端!暗命S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奔静嫉囊恢Z千金使他結交了無數(shù)良友。而這些朋友也給了他莫大的幫助。在他得罪漢高祖劉邦后,他的朋友不被重金的懸賞誘惑,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了他。最終使他免遭禍端。一個人誠信自然是得道多助。季布若是逞一時之能而失信于他人,定不會被朋友冒死相護。誠信在生活中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也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起著重要的作用。
謝謝大家!
小學生誠信演講三分鐘 篇3
蔚藍的天空是一個用來懷想的地方。白云便是藍天的記憶。我喜歡一個人站在藍天白云下,仰望天空,不停懷想。
廣闊的藍天似海,一縷縷云恰似一只只船。“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囑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獎,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傾之茫然。”我不禁想到了蘇軾。一個樂觀豁達的文人。“烏臺詩案”是他人生仕途的一個巨大不幸,但也是他獲得新生的一個轉折點。
“烏臺詩案”使他被貶黃州。政治上的失意讓他苦悶過;朋友的疏遠讓他失落過。然而,他很快獲得新生,從仕途的不濟,朋友的不忠,環(huán)境的孤獨中解脫出來。明白了另樣生活的真諦:”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明白了世間很多事情不必強求,忍能常樂,知足者常樂;明白了老夫不能做官,何不做一個常樂的文人。
蘇軾大徹大悟地做上了文人,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前后《赤壁賦》在此時應運而生,成為千古流傳的名篇。
我仰望天空,屢屢白云如棉絮輕輕飄蕩在我的眼中,心里。莫名的感動油然而生,與蘇子同志者能有幾人耶?
天上的云漸漸多了起來,慢慢地聚在一起,一層疊著一層,大片大片的。像羊群在廣闊的草原上游蕩。牧羊人呢,牧羊的人兒去了哪里?
噢,在那!他埋沒在羊群中了。見他揮舞著長長的鞭,口里不挺地吆喝。他是誰?蘇武也!
出使匈奴,卻被無理扣留。要他為匈奴效力。但“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舊漢!”蘇武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引刀自刺。后來,單于將其困于地窖,斷食斷水,逼迫他就范。生存困境沒有讓他失去氣節(jié),失去理智,“武臥呲雪,與毛賓并咽之”。大難不死,單于別無他法,只得將他做到荒蕪人煙的草原上。這一舉動卻造就了一段千古流傳的佳話。蘇武在公元前81年回國,是什么讓他堅持了整整20xx年?是溶化富貴,還是單于的加官進爵?不是,都不是。他堅持20xx年是因為他的堅貞不屈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jié)。
天空多變,云兒時聚時散,時卷時舒,變化莫測。我仰望天空,不停地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