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大講堂演講稿(精選3篇)
道德大講堂演講稿 篇1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說:“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民間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于耳,廣為流傳?梢,誠信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經(jīng)過漫長、沉重的生活之浪淘瀝而出的赤純之金。
著名的海爾集團曾有過一次這樣的經(jīng)歷:在與客戶簽發(fā)合同之后,由于種種原因,公司延誤了發(fā)貨時間,為了信守合同,公司決定采用空運,為此損失了一大筆錢,卻由此贏得了信譽?偛米院赖恼f:“我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寧可失去所有的財產(chǎn),也不愿失去信用。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誠信的種子種在心里,它就會開出最美的花,結(jié)出最甜的果。
大家還記得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嗎?還記得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嗎?還記得戴高樂為了一句:“沒有司令的命令絕不離開”而去做一個哨兵站到第二天嗎?做人,就應該像他們那樣,把誠寫在臉上,把信裝在心里。我曾笑過華盛頓的笨,笑過戴高樂的傻,直到后來,一位老學者告訴我:“誠信和諾言不僅僅是幾句話,如果你說了,但是沒做到,那它們就是宣告你將失去美好東西的判決書。”上了大學,大家都懂得講誠信的重要性,卻又遭到了社會的物質(zhì)沖擊,以至屢屢發(fā)生為了利益而背棄誠信的事情。
如今,大學生的誠信問題日益嚴峻。為什么?老實的人吃虧,說假話的人當?shù),是我們大學生的價值觀發(fā)生了傾斜。而教育的惡性競爭,滋生了大學生的投機心理。考試除了衡定、評判、甄別大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外,在選拔性的考試中,更是一種競爭。社會普遍的浮躁心理,使得我們大學生學風浮躁,坐不住板凳,耐不住寂寞,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甚至作弊。在座的這么多同學,有多少人能站起來,坦然的說:“我考試從未作過弊!”很遺憾,我不能這么坦蕩的對自己說,即便只有一次,我還是欺騙了自己。
誠信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鴻毛之輕,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
誠信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靈魂貶值,可以讓人的心靈高貴;誠信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心情灰黯,蒼白,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愉快。
我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僧斘衣牭侥切┟坝脛e人公司大名的人,津津樂道發(fā)財之道時,我恨得咬牙切齒;當我看見學術界出現(xiàn)東拼西湊的專著,東拉西扯的體系和博士生導師的剽竊現(xiàn)象以及假新聞、假文憑、假證書的泛濫時,心里不免有些悲涼。真的,如果將“爾虞我詐”用在商業(yè)運作或人際交往中,我只有變成悲觀主義者了。
也許我們只是路旁的一株小草,無法如鮮花般迷人燦爛;也許我們只是山間一條不為人知的清泉,無法如大海般浩瀚奔騰;也許我們都只是蕓蕓眾生中一平常之人,無法如偉人般驚天動地萬人矚目,但也絕不可丟棄誠信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
讓我們都做誠信的人,讓我們呼喚誠信的春風吹綠每個人的心田!因為誠信是生命中最絢麗的色彩,是我們屹立于天地之間的腳下基石,是茫茫大荒,漠漠古今,那一點浩然正氣,千里快哉風!
道德大講堂演講稿 篇2
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能夠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我們這天不去討論道德和知識誰更重要,但我堅信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識者。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為他們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蘇轍就曾寫道:“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能夠?qū)W而能,氣能夠養(yǎng)而至。”這就說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個人認為,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三國時期的劉備以前以此教導過他的兒子。我們?nèi)绻軌驈纳磉呅∈伦銎穑瑖烙诼杉,那么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積跬步,以至千里;匯小溪,以成江海。我們要善于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好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觀念,務必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不能只講動機不計效果,也不能只根據(jù)效果去決定其善惡。要注重道德認知,處理好知與行的關聯(lián),注意實際行為的鍛煉,在實踐中增強道德情感、意志力。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從事教師這個特殊行業(yè)的我們該如何做一個有道德的教師呢?我認識到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于孩子們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yè)、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我們?nèi)粘煸诳陬^上的“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既受同學的影響,也受教師的影響,而主要是受教師的影響、學生愿意接近的教師,比學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要大。作為教師,你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學生成為有道德的人,就要讓學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對學生產(chǎn)生更大的影響。因此,我們自己就首先要成為有道德的人,這是我從事教學教育工作以來感觸最深的。只有大家相互信任了,才能更好地幫忙學生提高成績,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如何成為師德高尚的老師,如何作一個有道德的教師呢?
一、教師要經(jīng)常自。
教師這項工作,體現(xiàn)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能夠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yǎng)成了自省精神,就能夠在一日工作之后,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能夠激勵自己,這是用心進取的表現(xiàn)。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里,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刻一長,就會脫離群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的威信。當然,只有自己發(fā)奮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持續(xù)一種人格上的平等,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聯(liá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聯(lián)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構(gòu)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聯(lián)。但處理不好,會產(chǎn)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正因每個學生都有不一樣的個性,然后根據(jù)不一樣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學工作中,只有多了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才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構(gòu)成了一種和諧關聯(lián),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三、務必樹立平等對待觀:
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它發(fā)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于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發(fā)奮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于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zhì)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fā)展。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xiàn),就是師生之間持續(xù)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教師切勿將此言明白為能夠用“家長”的身份來干涉學生、指使學生甚至利用學生。有句古話說:人有德于爾,爾不可忘。爾有德于人,爾不可不忘也。
道德大講堂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親愛的同仁們: 大家,上午好!
我叫蔡玉萍,來自西江衛(wèi)生院,非常榮幸能和各位交流學習。今天,我的演講要從一部電視劇說起,那就是最近熱播的醫(yī)療劇《心術》,隨著《心術》的熱播,醫(yī)患關系這個敏感話題在相關社會新聞報道層出不窮的風口浪尖,被推到了公眾面前。然而透過表象,我們可以看到《心術》就是在談人心、講人術、論人情,它是一部探討人心、解剖人性、展現(xiàn)社會的電視劇。一方面是患者,一方面是醫(yī)者,在“救我”和“信我”之間博弈。
作為一部電視劇,雖然不能解決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和復雜的社會問題。但是它卻為我們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讓患者和醫(yī)者清楚地看到對方平時不為人知的部分,換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作為一名醫(yī)務工作者,在看過這部劇后我的內(nèi)心發(fā)生了巨大的震蕩,久久不能平復,我也一直在思索,“救我”和“信我”之間到底是怎樣的矛盾和聯(lián)系?重要的是如何讓“信我”更具有說服力!缎男g》的編劇在開篇就提到:這世上有三樣東西對人類是最重要的:信、望、愛。我能看到的對這三個字最好的詮釋,就是醫(yī)院。”看到這段話我既感到自豪又意識到壓力,作為一名醫(yī)者如何堅定自己的“信仰”,如何讓患者看到“希望”,如何詮釋“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這也是我今天要闡述的主題:那就是作為一名醫(yī)者,要有“仁心”、強“仁術”、存“仁愛”,讓“信我”在頻繁的醫(yī)患糾紛中屹立不倒。
在這里,我沒辦法用語言來定義何為仁心、仁術和仁愛,也沒辦法直白的告訴大家怎樣去做。但我卻記得:當我剛進入醫(yī)療隊伍的時候,我是多么的無助,生活是多么的沒有色彩;而當我見證了大量的“生與死”、“眼淚和微笑”,突然認識到多看到一張笑臉,少看到一滴淚水,自己的內(nèi)心是多么的充實,生活是多么的有意義。每減少患者一份病痛,內(nèi)心則增加了一份“積淀”。我還記得:當我把針頭刺入患者身體的時候,當我看到柳葉刀下血肉模糊的時候,當我擔心患者咨詢疑難雜癥需要解答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是多么的緊張,對專業(yè)知識和臨床經(jīng)驗是多么的渴求,光陰急轉(zhuǎn),一晃數(shù)載,雖然現(xiàn)在可以坦然的為新護士傳授經(jīng)驗,可以準確無誤地傳遞器械物品,不再會擔心解答不了患者的疑問,但我卻忘不了自己半夜三更在燈下反復閱讀著醫(yī)學知識,忘不了奔忙于數(shù)位患者之間的急匆身影。我更記得:當我看到病愈少年滿臉微笑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是多么的幸福,而當我無助于重病患者遠離人世的時候,眼淚是如何的止不住,內(nèi)心又是如何的難過……
人們都說,醫(yī)護工作者是白衣天使,需要是仁心仁術完美無缺,用博愛的心普渡眾生的道德圣人才算合格。盡管這其實是傳統(tǒng)認知,對也是普通人的醫(yī)護人員的一種過度拔高,但我卻極其愿意身體力行著這種準則!叭市娜市g仁愛”,這個短語說來只不過六個音節(jié),但有多少人能全面的說出它所包含的意義呢?電視劇《心術》中霍思邈告訴我們他對這個詞的理解,那就是以醫(yī)者的真心,換得病人的笑容,救死扶傷,不僅在于治療身體的疾痛,更在于對病人心靈的撫慰。這又何嘗不是我們的想法和行動呢?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個事例:一位痛苦不堪的腹痛伴腹瀉病人,經(jīng)過醫(yī)生耐心的檢查、開方、護士精心護理后病情好轉(zhuǎn),腹痛解除。病人非常感激,臨走悄悄地在墻壁上寫下感謝:“我來自安徽,謝謝3號值班醫(yī)生,服務很好,病人就是他們親人!”在護士值班室的門上留言:謝謝護士!我相信,當那個護士看到這樣留言的時候,她的內(nèi)心一定是充滿了喜悅和欣慰的,因為,那句“謝謝”是對她最大的肯定和鼓勵,是她最需要的回報。其實作為普普通通、有著血肉之軀、有著七情六欲的醫(yī)護人員,我們從不奢望自己死后墓碑上能夠刻著“英雄”二字,如果在自己死后有人會對著墓碑豎著大拇指說“這是一名醫(yī)者”,那么我們的一生足矣。
我希望用《心術》中的一段臺詞來結(jié)束今天的演講:“醫(yī)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叫治病救人,你能夠看好病人的疾病,這只能說明你是一個醫(yī)務工作者,一個技工,和修鞋匠、賣饅頭發(fā)糕的師傅沒任何區(qū)別。微笑服務那是小CASE,是你作為人應該做的,根本不應該提到評比的標準里去。第二重叫人文關懷,你不僅看好病人的病,你還有悲天憫人之心,對待病人要像親人一樣,我知道你就在這條路上行走。但我希望自己能夠做到第三重,那就是進入病人的靈魂,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最后,我要對各位領導、各位同行,以及千千萬萬同胞們尤其是那些承受著病痛的患者們大聲說一句:請相信我們!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