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技巧稿(精選5篇)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技巧稿 篇1
一、了解學生家庭狀況是溝通的前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的終身教師。一個學生在什么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對他來講十分重要。因此,了解學生家庭情況,搞清楚學生父母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家庭結構等,是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前提,有助于我們與家長溝通時對癥下藥,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對學生家庭了解多了,更能理解學生和家長,那么在與家長溝通之前我們就能有計劃的設計和家長交談如何切入主題、如何結束,如何談學生的優(yōu)點和問題,與家長溝通起來就融洽多了,對學生教育起著積極的作用。
二、尊重家長是溝通的第一原則
教師是我們的職業(yè)角色,生活中我們也是孩子的家長,或未來是孩子的家長,我們在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換位思考,許多教師是愛學生的,“恨鐵不成鋼”,說話的時候不選擇用詞,有的時候說出來的話很傷害家長的自尊心。“如果你想得到一個人的認同和好感,就夸他的孩子吧;如果你想最大可能地傷害一個人,使你們的關系中止就責罵他的孩子吧。”一句直白的話揭示了人際交往的原則。
在學生犯錯誤解決問題的時候,顧及家長的面子,尊重家長的感受,有利于教師和家長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另外,隨著社會的進步,現(xiàn)在很多學生家長很多都有很高的學歷,有很高的認識水平和管理孩子的水平,如能經常征求并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見,會讓家長覺得我們當班主任的比較民主、誠實可信,有利于班主任和家長的聯(lián)系溝通。
三、以誠相待架起溝通的橋梁
對學生家長要像對待同事、朋友一樣平等友好,和家長談話要客氣,要注意禮節(jié),不起高調,不發(fā)火。要有包容心,以平常心對待家長的冒失和錯誤。
與學生家長溝通,講究一個“誠”字。只有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家長的心,使他愉快地與你合作,班主任應用誠心架起與家長溝通的橋梁。這樣,即使是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家長,在一個真誠的班主任面前,常會被“軟化”得通情達理。
教育是一門藝術,掌握與家長溝通的技巧,才能讓你的教育行為藝術化,才能達到“溝通零距離”的境界。到那時,你就不會為教育所累,而是切實在享受教育。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技巧稿 篇2
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應注意掌握以下技巧。
一、真誠相待,信任尊重家長。
我們要真誠地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充分感覺到教師是真心地為學生成長和發(fā)展著想,對學生有愛心和責任感。班主任要尊重學生家長,擺正擺好自己與家長的位置。家長與教師一樣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都肩負著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師與家長加強聯(lián)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師與家長其實是同盟軍,家長和教師一樣應該對孩子的成長起教育、引導和示范作用。家長與教師之間不存在身價、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師與家長若能夠相互信任,相互激勵,則會出現(xiàn)友好、愉悅和互相合作的氣氛。所以教師要以真誠與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家長,取得他們的信任,爭取他們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討對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達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二、與家長溝通,要善于傾聽。
成功的老師通常是最佳的傾聽者。傾聽不意味著不說話,但傾聽絕對是少說話。在傾聽時,要聽明白家長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談話的真正用意。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么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yǎng),都不可能把復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鑒。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fā)現(xiàn)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經常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三、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家長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yǎng)都不同,因此,我覺得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于素質比較高的家長,我就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如實地向家長反映,并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于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贊賞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說服家長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對于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要想辦法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四是對于后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我們應盡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說一點,語氣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才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對于個別不太講理的家長,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沉住氣,先讓家長說完,發(fā)完脾氣和牢騷,并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并體現(xiàn)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四、充分了解學生,與家長談及孩子的缺點時注意方式方法。
老師與家長的談話都是為了孩子,作為老師,我覺得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如:孩子的學習成績、性格特點、特長和愛好、優(yōu)點和缺點等等。因此,我和家長談及孩子的發(fā)展情況時是比較具體的,從不籠統(tǒng)、模糊和泛泛而談,沒把握和不準確的不說,讓家長感到我對孩子的關心和重視,感覺到我工作的細致、認真和負責。而且,我與家長交流時,對孩子的評價也是客觀而全面的,既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與進步,也真誠地提出其不足之處及改進辦法。在談到孩子的缺點時,我也是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區(qū)別對待,與很熟悉的家長我就說得直率一些;而有些家長自尊心強的,會把談孩子的缺點視為對自己的批評而感到有壓力的,我就說得委婉一些,注意家長的可接受性,同時也表達對家長心情的理解,以心換心,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就可以達到共同解決孩子問題的目的了。
五、教師要用行動贏得家長的信任。
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并在作業(yè)的批改、班務的管理上,學生活動的組織等方面要認真負責,要讓家長通過這些行動看出你的能力水平,你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讓家長充分相信你,覺得把孩子放在你手里放心,從而支持你。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技巧稿 篇3
1.投資見面會——先揚后抑,讓家長心理適應是溝通的條件。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同時,對自己子女的缺點大部分家長能做到心知肚明,并明智地對待。真正不了解或明知而護短的家長畢竟是少數(shù)。所以,當我們需要就學生的某些心理障礙、不良習慣同家長對話時,要讓家長有個適應的過程,這就是先表揚學生的優(yōu)點和成績,并適時傳達你的喜悅,等到家長的防范意識漸漸淡去,再切入中心話題,這樣比較容易使家長接受。
如果遇到不認帳的家長,那就得更費口舌。有個學生迷戀網(wǎng)絡游戲,經常徹夜上網(wǎng),年輕班主任知情后的習慣做法是:通知家長來;蚪處熡H自登門造訪家長,開門見山,直敘學生上網(wǎng)事實。這樣,家長不僅尷尬自己的失職,個別家長還會倒打一耙:“怎么,你們學校管理不是很嚴格么!怎么這樣?這孩子在家從不這樣!”你看,這種時候,我們就被動了。如果換個思路,讓家長知道學生的進步,先讓他心里接受你,然后再說上網(wǎng)對學習影響,最后再爭取家長的支持,爭取“幫助教育,共同努力!”這個山芋再燙手家長也不會不接。
2.用投資理念分析說服投資方――教育目的的交流是溝通的基礎。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并不見得對學校放心。當我們教育學生的時候,有的家長會想:“這么點小事,何必興師動眾!”根本不去想,老師這樣要求的目的和良苦用心。年輕的班主任老師往往憑一腔熱血開展工作,同這樣的家長接觸碰壁后,工作情緒馬上會一落千丈。面對這樣的家長,我們需要同家長交流教育的目的,不僅要告訴家長怎么教育學生,還要說明為什么這樣做。
當我們同家長坐下來,心平氣和地交流這些內容的時候,家長會認同我們的教育措施,他們會由反對、抵觸到支持、認同,這樣也就達到了我們交流的目的。如果沒有教育信念、目的、目標的交流,家長不知你怎么想,他怎么會放心,怎么會支持你?家長把孩子交給你,就如同把自己最大的資產交給學校這個基金會的管理者――班主任去投資,沒有投資理念的分析,投資者不會憑白無故地相信你的。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技巧稿 篇4
一、與家長溝通,先以禮相待。
首先給大家講一個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事,一次在汕頭的一個店里買了一瓶洗面奶,拿回家一用,結果臉上長滿了小豆豆,當時心里很急,心想下次一定要把東西退還,我再也不用他們的產品,如果服務員態(tài)度不好,就讓他賠償損失,在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天氣比較炎熱,我氣沖沖地到了店里,說明了來意,那個服務員一聽,馬上讓我坐下,并倒了一杯茶給我,當她的一杯茶放到我手里時,本來是憤怒的心一下子平靜了,經過她的解釋和推薦,最后我又試用了她的另外的產品。
于是從這件事我受到了啟發(fā),當有家長怒氣沖沖地來找我時,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家長讓座,再給他倒一杯水,然后才開始談事情。而且效果很好。曾記得這學期有位家長怒氣沖沖到我辦公室說:“我兒子在校車上老被高年級的同學欺負,你們學校解決不解決。”說話的語氣非常強硬。我轉身去搬了一張椅子給他坐,并倒了一杯水給他,當我把水送到他手里時,家長本來緊繃的臉已勉強地露出了一點禮貌的笑容,這時再向家長說明我們老師一定會調查并認真處理的,家長就基本上能接受,這樣事情解決起來就主動了。
第二,與家長溝通要實事求是,也要講究方法。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 ,教養(yǎng)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 “護短”的粗魯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多數(shù)學生在學校做了錯事之后是不會向家長坦白的,反而說別人怎樣錯,老師又如何袒護那些同學,這往往引起家長的誤解。所以班主任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征求意見的態(tài)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駕馭好批評的藝術,用愛心感化家長,使他能理智地與老師一起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陳某是我班的調皮鬼,時常影響其他同學。有一次又將同學的東西弄壞了,可是他的家長卻硬說是其他的同學先影響他孩子的,可見他的孩子回家沒有說實話,家長又袒護自己的孩子。面對這樣的家長,我沒有馬上指責他的孩子。而是先和他聊聊孩子最近的表現(xiàn),肯定他孩子的進步,讓家長感受到老師對他孩子的關愛。然后再和他談談如何讓孩子表現(xiàn)的更好,從而引出這件事,以此事來分析。這位家長也謙虛接受了,并且回家也對孩子進行了教育。后來,學生的進步也很大。事實表明家長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么,他的子女在學校的表現(xiàn)也會相對較好。所以,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既要實事求是,也要講究方法。
三、與家長溝通,報憂也要報喜。
平常我們聽到最多的是:“哪個孩子不聽話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可我很少聽到說:“哪個孩子有進步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長此以往家長只要一聽到是老師的電話,直接反映就是我的孩子在校不聽話了?晌艺J為孩子不聽話可以告知家長,但更多地要把學生的進步告知他的家長,尤其是他的孩子確實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步或成績后,這是你和家長的溝通也尤為重要。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家長不喜歡聽到自己孩子進步的消息,如果你把喜訊帶給家長,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聯(lián)系,這樣學生高興、家長高興,何樂而不為呢?
我班的鄭某,人比較調皮,可干事情很積極,我經常對他鼓勵,成績也有一定進步,他的爸爸在廣州做生意,有一次,我打電話給他,告訴他孩子進步較大,他父親聽后高興的不得了,對我千恩萬謝,又讓他的媽媽打電話感謝我。孩子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更加積極上進了,期中考試還進了班級前10名呢。
四、與家長溝通,應站在家長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在學校,學生難免會發(fā)生磕磕碰碰的事情,當學生不慎發(fā)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時,作為老師一定要站在家長角度去考慮事情。上次我班鄭某在上體育課時,不小心摔倒了,不巧的是剛好摔在眼瞼處,雖然情況并不是很嚴重,但鑒于傷在臉部,而且距離眼睛那么近,于是在了解清楚事情發(fā)生的始末后我馬上打電話給孩子的媽媽,不巧的是孩子的媽媽剛好出差了,只好通知他的奶奶來校,孩子的奶奶匆匆趕到,第一句話就說:誰把你撞的?好不容易最近身體好一點,怎么會這樣。奶奶那種對孫子的疼愛之情流露無遺,后來我跟她說:“醫(yī)生說沒關系,你在家里再留意一下。”他媽媽第二天就趕回來了,因為擔心孩子傷在眼周,不知恢復得怎樣,再說畢竟傷在學校,作為班主任多多少少是有責任的,恰好第二天是周末,于是我就想去孩子家里看看孩子的傷,我的搭檔馬主任得知這件事后,非常贊成我的想法,并欣然和我一同前往,在此也對馬主任對我工作的幫助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謝,事情過去后,家長沒有說過一句埋怨學校的話,反而因老師對孩子的關心而非常感動,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技巧稿 篇5
(1)與“過度溺愛型”家長溝通
與過度溺愛孩子的家長溝通,以情與之共鳴是法寶。大掃除,班上盆不夠用,學生紛紛從家?guī)鑱。我發(fā)現(xiàn)小華拿了一個很小的盆,根本就洗不開抹布,和她一組的同學都埋怨她,嫌她搶著拿盆結果卻拿了個不能用的。當天晚上,小華媽媽打電話給我,滿是埋怨地說:“孩子從小體弱,我哪里敢讓她拿大盆啊?走路不安全,拿去盛水多了她也拿不動?墒呛⒆踊丶也桓吲d地說同學埋怨她拿的盆小,拖了小組后腿。老師,孩子畢竟拿盆了,你為什么不阻止其他學生,讓他們別說小華啊?她回家就斗氣,我怎么也哄不好她。她最聽你的話,你幫我哄哄她吧。”聽了家長的話,我又好笑又好氣:都上初中的孩子了,拿個大盆家長都如此不放心,孩子不高興了家長就慌得求老師哄孩子……但是轉而一想,如果不是十分無奈,家長也不會打電話求救,再說這也是與家長溝通的良機啊。于是,我以一個普通母親的身份和家長聊起了教養(yǎng)孩子的一些經驗與困惑。由于角度一致,很快就與家長產生了共鳴,并且自然地將一些正確的教子方法跟家長做了交流。從那以后,小華媽媽經常給我打電話,主動與我探討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小華也很快融入了班級大家庭中。
(2)與“放任不管型”家長溝通
許多家長忙于生意,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與他們溝通的捷徑是充分利用他們好面子的心理。班上的小成同學活潑聰明但自律能力較差,在一次單元檢測中,小成的成績非常好,當晚我打電話給他的家長。電話接通后,小成爸爸有些不耐煩地說:“老師,我現(xiàn)在正忙,有事能否改天再說?”我立即說:“我找您沒有別的事情,只是想告訴您,今天小成的測試成績非常優(yōu)秀,凡是優(yōu)秀的學生我都打電話通報給家長。”電話那邊傳來小成爸爸喜出望外的聲音:“謝謝您啊,老師。沒想到這孩子還真給我露臉,我都沒管他,他居然學得不錯。”電話也不著急掛上了。我順著他的話說:“是啊,這孩子真聰明,要是您管一管他的話,就更好了。”“對,對,對,以后我一定好好管管他。謝謝您……”記不清他一口氣說了幾個“對”,也記不清他說了多少次“謝謝”。從那以后,他開始主動給老師打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了。
(3)與“脾氣暴躁型”家長溝通
與“脾氣暴躁型”家長溝通,讓他嘗嘗碰壁的滋味是溝通的捷徑。班上一個學生屢次不寫英語作業(yè),我打電話請家長來學校,想了解學生回家后的學習情況。不一會兒,一個家長怒氣沖沖地邁進辦公室,一把拖過我面前的學生,揚起了偌大的巴掌。我急忙擋在孩子面前,使那個巴掌卡在了半空。趁家長發(fā)愣之際,我又一把拉開學生,讓他快回教室上課去?粗鴮W生一溜煙地跑回教室,我回頭問家長他是誰。“我是孩子爸爸。”我邊搖頭邊說:“你是代替孩子爸爸的吧。請你回去,讓孩子的爸爸親自來。”這位家長立時急得滿臉通紅:“我就是孩子爸爸,你怎么不信呢?”“孩子親爸爸哪有對孩子這樣狠的?你那一巴掌要是打上去還不得把孩子打傻啊!”“這……”孩子爸爸一時語塞,不好意思起來。我及時搬過凳子請他坐下,然后告訴他,我理解他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可是優(yōu)秀的孩子是鼓勵出來的,不是打出來的。接下來我們的交流就輕松而融洽起來。
(4)與“失去信心型”家長溝通
孩子的學習成績持續(xù)落后,家長往往就會失去信心。和這部分家長溝通時,通過挖掘表揚孩子其他方面的閃光點來感染家長,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新學期第一次家長會,小雨同學的家長沒來。我想這個學生升級的成績是后幾名,家長一定是對孩子失去了信心才不愿意露面的。于是,我就仔細觀察尋找這個學生的優(yōu)點。一天,我邀請家長到校,他媽媽一來就不停地說:“老師,真丟人,養(yǎng)了這么個不爭氣的孩子……”我微笑著聽她訴說對孩子的種種不滿,直到她停下來,我說:“小雨媽媽,您有興趣圍繞著孩子和我進行一場比賽嗎?”小雨媽媽一臉迷惑地看著我,我告訴她我要和她比賽:她說小雨的缺點,我說優(yōu)點,看誰說得多。結果小雨媽說來說去始終是孩子學習上的缺點,很快就說完了。我說的優(yōu)點則范圍廣,方面多。小雨媽聽著我不停地說著孩子的優(yōu)點,不由得愣住了。我順勢告訴她,不能因為孩子學習不好就否定孩子的一切,應從孩子的優(yōu)點入手,表揚鼓勵孩子,讓孩子把缺點轉化成優(yōu)點。這才是教育的成功。一席話說得小雨媽媽感嘆不已、后悔不已,決定以后給孩子更多的愛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