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向者的口才訓(xùn)練方法(通用3篇)
內(nèi)向者的口才訓(xùn)練方法 篇1
一、信念對我們鍛煉口才的重要性
常常聽到有人說:“我的成長環(huán)境不好,所以沒有機會練口才。”“我工作的環(huán)境實在是太差了,我根本沒有機會去鍛煉。”甚至還有的人會講,“我之所以口才不好,是因為我父母他們也不會講話。”
其實,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與環(huán)境、出生并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我們的毛主席生長在農(nóng)村,一個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還不是創(chuàng)造了我們偉大的新中國;華羅庚因家境不好,讀了初中后就輟學了,不也成了著名的數(shù)學愛;“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nèi)基父親是以手工紡織亞麻格子布為生,母親則以縫鞋為副業(yè),家里十分貧窮,但通過自己努力,創(chuàng)造了白手起家的神話。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一個人的思想其實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一個人的行為決定了一個人的習慣,一個人的習慣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我們往往會成功我們想像中的那個人。如果你覺得你不可以把口才練好,那么你永遠都練不好口才;如果你認定口才都是練出來了,沒有練不好的口才,那么,擁有良好口才只是時間問題。一個人對事物的信念,往往直接決定著我們的命運。
二、讓信念進入我們的潛意識
世界潛能大師博恩·崔西曾經(jīng)說過:“潛意識的力量比意識大三萬倍以上。”讓信念進行我們潛意識,只有通過不斷地自我暗示。
三、練習口才的三個信念
1、只要有開口說話的機會,我就開口說話
2、只要有上臺的機會,我就沖上舞臺
3、只要有練習的機會,我就用心練習
這三個練習口才的信念,如果你真能運用到生活中去,我想,不出一個月的時間,你的口才水平一定會有一個質(zhì)的飛躍。
內(nèi)向者的口才訓(xùn)練方法 篇2
首先,注意日常的素材積累。
內(nèi)向的人傾向于”語不驚人死不休“式的演講,如果是一些平淡無奇的觀點,講起來會讓自己非常不舒服,會擔心別人不認同,擔心自己演講失敗。內(nèi)向者并不善于用動作、姿勢來讓自己脫穎而出,必須借助于深刻的內(nèi)容。
圈主建議,對于一些重要演講,至少兩周之前,就應(yīng)該有意識的積累這方面的素材,看相關(guān)的參考資料,一旦有靈感,馬上記錄下來,作為自己將來“驚人之語”的重要來源。圈主之后也會分享一篇文章,介紹如何有效利用Evernote工具整理自己的日常靈感和思路,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選擇自己擅長的并且有激情的主題。
如果你是一位內(nèi)向者,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演講水平是會經(jīng)常波動的。有時候,你在講到一些話題的時候突然變得滔滔不絕、慷慨激昂;有時候,你卻變得瞻前顧后、結(jié)結(jié)巴巴。究其原因,是看所講的主題是不是你自己深入思考過的,是不是你真的很有激情的。內(nèi)向者在面對那些自己特別擅長并且有激情的話題時,腎上腺素的作用會讓自己逐漸忘記緊張和焦慮。
第三,限制你的演講時長。
對于內(nèi)向者而言,長時間的演講會覺得不那么舒服。因為內(nèi)向者總是傾向于表達自己深思熟慮過的觀點,即興發(fā)揮并非他們的特長,除非自己之前有深厚積累的話題。因此,他們會傾向于在之前把要講的內(nèi)容整理得非常仔細,如果演講時間過長,他們會擔心自己忘詞,反而加深焦慮感。
另外,如果你看過TED演講視頻的話,應(yīng)該知道,TED演講是18分鐘或者更短的。18分鐘聽起來短暫,似乎無法傳達足夠多的信息。然而,TED大會策辦人安德森卻認為“這個時間長度足夠莊重,同時又足夠短,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無須寒暄太多,直接進入主題。”并且,“如果你希望你的信息像病毒般擴散,這也是一個完美的時間長度。”
第四,限制你的演講內(nèi)容和觀點。
演講者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試圖通過一次演講傳達一生所學。其實,專注于一個觀點,能讓你更清晰地組合你的材料。有時候,盡管你有很棒的案例,但如果不能直接支撐你的觀點,那無論你多么想用它,都應(yīng)該放棄。專注“一個”觀點,用故事來推進演講,這也是TED演講者共同的做法。
第五,設(shè)計一個引人入勝的開場白。
演講的前一兩分鐘,是觀眾參與程度最高的時刻,如果觀眾沒有被演講者吸引,注意力游離,那后面就不可能再轉(zhuǎn)回來。而對于一個內(nèi)向者來說,前兩分鐘的觀眾冷漠和不熱情,也會直接影響心態(tài),影響接下來的整個演講氣氛。反之,如果前兩分鐘能夠收到聽眾的鼓勵和贊同,接下來他的發(fā)揮會非常不同。
第六,控制你的語音語調(diào)。
放慢語速,提高聲音,注意語調(diào)變化……這些都是演講技巧的陳詞濫調(diào)了。但是,不得不說,雖然所有人都知道,但真的未必能夠做到,尤其是對于內(nèi)向者。這些要點,圈主自己也在不斷努力中。
第七,將觀點提煉成令人難忘的口號。
要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效果,有一個辦法,就是提出一些令人難忘的口號。口號有兩點注意:第一是要短小精悍,這樣便于記憶;第二是“以行動為中心”,可以多用動詞。
第八,不要讓講臺成為溝通障礙。
關(guān)于用不用講臺,答案是視情況而定。使用講臺的目的是刻意展示力量和權(quán)威。但是,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和鼓舞觀眾,講臺是大敵。因此,要設(shè)法讓自己從講臺后面走向觀眾。
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你開始走動,就真正地走動起來,并且你的走動是有目的的,不要為了走動而走動,更不是為了釋放緊張情緒。
好了,不知以上建議是否有用呢?
內(nèi)向者的口才訓(xùn)練方法 篇3
1.何謂善用空間的演講
所謂空間就是指進行演說的場所范圍、演講者所在之處以及與聽眾間的距離等等。演說者所在之處以位居聽眾注意力容易匯集的地方最為理想。例如開會的時候、主席多半位居會議桌的上方、因為該處正是最容易匯集出席者注意力的地方。
反之,如果主席位居會議桌之正中央,則會議的進行情況會變?nèi)绾文?恐怕會使出席者注意力散漫了,且有會議冗長不休的感覺?因此,讓自己位居聽眾注意力容易匯集之處,不但能夠提升聽眾對于演講的關(guān)注,甚至具有增強演說者信賴度權(quán)威感的效果。
2.演講時的姿勢如何
演說時的姿勢(posture)也會帶給聽眾某種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縮縮的印象。雖然個人的性格與平日的習慣對此影響頗巨,不過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講的姿勢,即所謂“輕松的姿勢”。要讓身體放松,反過來說就是不要過度緊張。過度的緊張不但會表現(xiàn)出笨拙僵硬的姿勢,而且對于舌頭的動作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決竅之一是張開雙腳與肩同寬,挺穩(wěn)整個身軀。另一個決竅是想辦法擴散并減輕施加在身體上的緊張情緒。例如將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觸桌邊、或者手握麥克風等等。
3.演講時的視線
在大眾面前說話,亦即表示必須忍受眾目睽睽的注視。當然,并非每位聽眾都會對你報以善意的眼光。盡管如此,你還是不可以漠視聽眾的眼光,避開聽眾的視線來說話。尤其當你走到麥克風旁邊站立在大眾面前的那一瞬間,來自聽眾的視線有時甚至會讓你覺得刺痛。
克服這股視線壓力的秘決,就是一面進行演講;一面從聽眾當中找尋對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溫柔眼光的人。并且無視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視線投向強烈“點頭”以示首肯的人,對鞏固信心來進行演說也具有效果。
4.演講時的臉部表情
演講時的臉部表情無論好壞都會帶給聽眾極其深刻的印象。緊張、疲勞、喜悅、焦慮、等情緒無不清楚地表露在臉上,這是很難藉由本人的意志來加以控制的。演講的內(nèi)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總覺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縮縮,演講就很容易變得欠缺說服力。
控制臉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頭”。人一旦“垂頭”就會予人“喪氣”之感,而且若視線不能與聽眾接觸,就難以吸引聽眾的注意。另一個方法是“緩慢說話”。說話速度一旦緩慢,情緒即可穩(wěn)定,臉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夠為之泰然自若起來。
5.有關(guān)服飾和發(fā)型
服裝也會帶給觀眾各種印象。尤其是東方男性總是喜歡穿著灰色或者藍色系列的服裝,難免給人過于刻板無趣印象。輕松的場合不妨穿著稍微花俏一點的服裝來參加。不過如果是正式的場合,一般來說仍以深色西服、男士無尾晚宴服(tuxedo)、以及燕尾服為宜。其次,發(fā)型也可塑造出各種形象來。長發(fā)和光頭各自蘊含其強烈的形象,而鬢角的長短也被認為是個人喜好的表征。站出來演講之際,你的服裝、究竟帶給對方何種印象?希望各位好好地思量一番。
6.聲音和腔調(diào)
聲音和腔調(diào)乃是與生俱來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間有所改善。不過音質(zhì)與措詞對于整個演說影響頗巨,這倒是事實。根據(jù)某項研究報告指出聲音低沉的男性比聲音高亢的男性,其信賴度較高。因為聲音低沉會讓人有種威嚴沉著的感覺。盡管如此,各位還是不可能馬上就改變自己的聲音。
總之,重要的是讓自己的聲音清楚地傳達給聽眾。即使是音質(zhì)不好的人,如果能夠稟持自己的主張與信念的話,依舊可以吸引聽眾的熱切關(guān)注。
說話的速度也是演講的要素。為了營造沉著的氣氛,說話稍微慢點是很重要。標準大致為5分鐘三張左右的A4原稿,不過,此地要注意的是,倘若從頭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來進行,聽眾會睡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