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高蹺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東北人,東北的文化藝術形式很多。你瞧,這不就是嗎?鞭炮齊鳴,春節(jié)又到了,人們陶醉在歡樂之中。
“咚鏘,咚鏘,咚咚鏘……”是鑼鼓聲,一定是秧歌隊來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急忙沖出屋子。
我循聲望去。喲,街道上的人可真多!有年過半百的老奶奶,有拄著拐杖的老爺爺,有手里牽著大孩子、懷里抱著小孩子的婦女,他們都向同一個方向涌去。我腿快,跑到前面一看,啊,是高蹺隊來了!
家鄉(xiāng)的大秧歌分兩種:一種是地蹦,另一種是踩高蹺。高蹺隊的人數(shù)一般在20人左右,隊員的年齡都是20多歲,他們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臉上畫著各種圖案,腿上綁著高蹺,扭起秧歌來有趣極了。踩高蹺、扭秧歌可以說是家鄉(xiāng)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文化形式。
你瞧,高蹺隊被人們圍在中間。隊員們有的身穿緞子襖,頭戴紫金冠,有的身穿大袍子,拿著花手絹。他們的服裝異彩紛呈,有紅的、綠的、粉的,服裝的邊緣還鑲著對稱的花邊,真是鮮艷奪目。再往他們臉上看,嗬,真棒!有的是孫悟空的臉譜,有的戴著豬八戒的面具,最可愛的是年輕小伙子扮演老婆婆,身穿大褂子,嘴里叼著大煙袋,耳朵上掛著一串紅辣椒,一動一晃悠,真是有趣極了!高蹺隊不僅穿著華麗,表演也很出色。看,鼓聲一響,喇叭一吹,鑼一敲,演員們便扭了起來。你看,他們扭得多么熟練。∫徊揭粋鼓點,一步一個動作,是那么輕快協(xié)調。隊形變化多端,時而像一只蜻蜓,振翅欲飛;時而像一條長蛇,曲折盤旋;時而像一條飛龍,正欲騰空而起。鼓聲越緊,他們的秧歌步就走得越快,扭得越精彩,贏得了觀眾的陣陣喝彩。正當人們看得入迷的時候,鼓聲突然停下,高蹺隊分成兩排,大家正在納悶兒,只見4個演員跪在地上,“孫悟空”縱身一躍,騎在被抬的人的背上,那4個人緩緩地站了起來,抬著這兩個人邊走邊扭。原來這叫“騎大象”,緊接著,一個女演員踩著鼓點的快節(jié)奏,又開始扭起了秧歌,人們贊不絕口。
“賞錢二十。”一位領頭的老大爺高聲喊道。原來,高蹺隊表演到此結束,不管到誰家去表演,主人都要憑自己的心思賞點兒錢,也算是慰勞演員們,不過說出的錢數(shù)可是賞錢數(shù)的兩倍。
表演結束了,高蹺隊向別處走去,人們意猶末盡,還在津津有味地議論著剛才的表演。
你也想看看我們這兒的高蹺表演嗎?那就請到我們東北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