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頌
明朝,有這樣一位智勇雙全的讀書人。他奉令于敗軍之際,受命于危難之間,以不渝的信念保衛(wèi)了北京城,改寫了明朝的歷史。這個人,就是于謙。
于謙只是一個讀書人。是的,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窮酸書生,至少在土木堡兵變之前是這樣。直到那一天,尸堆滿地,血流成河。王振死于亂軍之中,王山亡于千刀之下,但即使是這樣,還不足以平民憤。因為,明朝的二十萬尖銳部隊主力大軍,五十余位大臣名將各項人才,皆在土木堡一戰(zhàn)灰飛煙滅。也先還打算攻到京城,奪取大明王朝的江山,奪取天下!
自古以來,英雄都是被逼出來的。想退?除非把半壁江山拱手讓人;想進?把統(tǒng)率群豪的魄力拿出來!每一條走過來的路,都有不得不這樣跋涉的理由。每一條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這樣選擇的方向。而于謙別無選擇!也先欺人太甚!一切皆在此一戰(zhàn),不勝,就死!要死,就要死得像文天祥:
殉國忘身,舍生取義!
寧正而斃,不茍而全!
于謙終于邁出了這一步。他并非天生就是硬漢,于謙也是人,也會畏懼。但是他一生中一切的一切,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在磨煉著他。也正是在這一天天的磨煉中,他逐漸變得堅毅,變得強大。強大到足以戰(zhàn)勝畏懼。
抱著必死的信念,于謙已無所畏懼。
在主將的感染下,士兵們熱血沸騰了。我要金戈鐵馬,我要馳騁沙場,我要看到也先的騎兵在冷酷無情的長矛下一個個倒下。為了北京城,為了大明王朝的天下,也為了我自己,我愿意以性命相拼!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我們都已經(jīng)無所畏懼!
這樣一群無所畏懼的人是所向披靡的。也先不得不下達撤退的命令。前幾天還在耀武揚威的也先,此時此刻正被疑惑、無奈、恐懼等多種情緒紛擾。也先到死也不會知道,決定一場戰(zhàn)爭勝負(fù)的不是兵,而是用兵的人。
于謙死在了獄中,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一面透光的玻璃,倘若在背面涂上水銀,那么它便可做一塊鏡子,去折射無法說謊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