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記憶作文800字
小的時候,許多有趣的事,我總是記憶猶新。
但基于孩子的天性,我最深刻的就是與吃有關了。我們湖南人吃豆腐有甜的,也有咸的,還可以放辣椒咸菜的。我老家多愛吃辣的,里面還放山胡椒,吃起來滿頭大汗。我老家人似乎家家戶戶都會做豆腐,卻只是過節(jié)日才做,平時都是買來吃的多。
豆腐看似簡單,實際處處有講究,哪個步驟都必須分明,不是每一家做的豆腐都眾口稱贊的。我們老家的房子算是大的,屋頂上總是曬著豆子,谷子。院子里養(yǎng)著雞,圈在一個竹籬笆里的是小雞崽。時常因為我的淘氣,小雞崽鉆到別人家門口的小菜園子里啄青菜。一只中華田園犬阿黃總是歡快地攆麻雀,而麻雀對于阿黃圓胖的身子自是要靈巧得多。如果能吃上一碗豆腐,最是解饞了。
遠遠地聽到“涼豆腐哦……”的吆喝聲,便跑到里屋去跟奶奶要上5毛錢。奶奶正準備去收拾豆子谷物,便從兜里掏出一塊錢,有時甚至是兩塊錢,讓我買上幾碗放桌子上。她總是笑著點點一下我的額頭,再叮囑“可別弄丟了”,又繼續(xù)去忙活。賣豆腐的總是同村的陳老頭,他過去是挑擔子,現(xiàn)在是推著三輪賣了。陳老頭有點胖,卻總穿了干凈的藍褂子套著,里面是白背心,肩膀上半搭著一塊雪白毛巾。他總是笑瞇瞇地將孩子們伸過來的碗盛得滿滿的。“我媽說要多放辣椒,還要放蔥花。”“我家里說不要太辣的,放木香油。”“我不吃芹菜的。”……孩子們?nèi)氯轮。幾只土狗在遠處的田野上打滾追趕,幾個覓食的雞被狗的歡騰嚇得咯咯叫喚。人家菜園子紅辣椒迎著正午的太陽,和著青綠的葉子一起搖擺。奶奶在屋頂上瞇著眼看著我們笑,皺紋里都是慈愛。
年幼的口味是一個人的根,會把他的胃和故鄉(xiāng)長時間地聯(lián)系在一起。誰要是觸動了這條根,就會觸動他關于故鄉(xiāng)的許多記憶。哪怕是愛吃豆腐的饞嘴小孩,也逃不過。
逢年過節(jié),我們老家依舊會做豆腐,尤其會做豆腐乳,用罐子腌好可以吃上一整年。大街上的王致和豆腐乳其實味道并不比我老家的豆腐香辣有滋味。因為我老家淋在豆腐乳上的油除了常見的花生油,更多的是土法小作坊的麻油,還有已經(jīng)不多見的棉油。吃棉油是要加熱的,不能直接淋在豆腐上。但是加過熱的棉油滲透在豆腐乳里,格外地香倒是真的。
奶奶說,現(xiàn)在農(nóng)村很多從城里回來的人,都喜歡用超市買的色拉油,色拉油看起來衛(wèi)生,其實很多是不衛(wèi)生的。爺爺從過去的糧油店里討來一點棉油,加了干辣椒炒出辣子油來,給我們裝了好幾瓶子。爺爺說:“別說是自己家里腌制豆腐了,就算是自己煮面條,淋上一點自己家里土法做的油,那家的味道就回來了。”
我聽了,連忙跑過去說:“有秋辣椒拌油鹽炒的嗎?我想吃。”
我爸連忙起身說:“那我去廚房給你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