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無錫作文800字
汪曾祺爺爺說:“凡事不宜茍且,而于飲食尤甚,中國的許多菜品,所用原料本不起眼,但經(jīng)過一番‘講究’之后,便成了人間至味。”我覺得以此作為開篇,再合適不過了。
到了無錫,必須得吃蟹黃小籠包,不過吃也很講究。我第一次吃蟹黃小籠包時(shí),張嘴便咬,結(jié)果蟹黃小籠包送了我一個(gè)特別的見面禮——里面的湯汁噴了我一身,連嘴唇都給燙腫了。婆婆告訴我:心急可吃不了小籠包。這下,我學(xué)聰明了,小心翼翼地夾起小籠包放入小碗中,先用筷子在小籠包的頭上“開窗”,那湯汁如同小溪流水一樣緩緩流出,我拿起小碗吮吸著這小籠包的“甘露”,哇!味道咸咸又甜甜,還夾雜著蟹黃的鮮味,真是口齒生津!接下來,我要大開殺戒了,連肉帶皮一口便送進(jìn)嘴里,嫩嫩的皮和鮮美的肉摻揉在一起,越嚼越香,越嚼越舍不得吞咽腹中,令人回味無窮……
說到無錫,大家一定會(huì)想到太湖。“太湖三白”就是無錫的名菜了,分別是銀魚、白蝦和白魚。也許你會(huì)疑惑:為什么“三白”中有“銀魚”呢?原來銀魚通體透明,色澤清亮,一捕撈上岸,顏色便會(huì)變成白色,故為一白,實(shí)在神奇。在清康熙年間,銀魚還被列為貢品呢!銀魚可以烹飪出各種佳肴,可以做銀魚羹等。我最喜歡吃的是銀魚炒蛋,蛋香中透露著幾分銀魚的鮮味,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至于太湖白蝦,有詩云:“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shí)色澤仍潔白。”我們福建的蝦,煮熟便成了紅色,嬌艷得很。而太湖的白蝦卻純得可愛,令人舍不得吃。白蝦殼薄肉鮮,特別是做“醉蝦”,蝦還可以蹦跳。白蝦殼好剝,幾秒鐘解決一只,一吃便停不下來,讓人吃得非常過癮。再來說說太湖的白魚吧。白魚的嘴并不大,你很難想象它是食肉魚吧。無錫人會(huì)先將白魚腌制后再清蒸,吃起來魚肉細(xì)膩鮮嫩,鱗下脂肪多,特別好吃。白魚是長江下游上等名貴魚,以前也是貢品,因此被人們夸為無錫“第一魚”。
中國人是最會(huì)吃的,在以前,民以食為天,而如今,我們在美食中尋找的是一分歡愉,更是一分情意。熊熊烈火燒的是人間美味,道道美食品的是人間情味。清風(fēng)徐來,有美食相伴,亦有好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