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詩詞文化800字作文
詞,在中國是一種重要文化,亦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人們創(chuàng)作詩、討論詩、欣賞詩、研究詩。詩詞,的確是我國文化之瑰寶。但詩詞在中國的現(xiàn)狀:卻又是頗為不容樂觀的,它正從人們的生活中逐漸離去、消退、被忘卻。
詩詞,對現(xiàn)代人們是否還有用處呢?答案,毋庸置疑的為“是,而且大有益處”。
詩詞,能有效的提高人們的審美。對比起時下火熱的“歐美風(fēng)”“日韓風(fēng)”等打扮甚至整容,詩詞中的美是否更勝一籌?外國文化之美是應(yīng)肯定的。但讀過李清照,“暖雨晴風(fēng)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淚染輕習(xí),猶帶彤霞曉露痕”,“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是否也將一位待字閨中少女的美好形象詮釋的淋漓盡致了呢?柳眼般狹長清澈的眼睛,微潤洇透粉頰,擺弄纖細(xì)手指,F(xiàn)代興起的古裝,不也是在還原著這種最純真自然,情感流露的美嗎?它與今人們胡亂整容,用化妝品將自己因生活瑣碎而不再光鮮的外表粉飾太平相比,好太多了。
詩詞,能讓人感知作者情感,進(jìn)入詩意世界。古今人們雖年代相距甚遠(yuǎn),但人們的喜怒哀樂,情感的變化卻是相似的。因此,詩詞是助人以解讀他人情感的良方,詩詞的精妙之處,亦是在于能用簡句數(shù)行,傳達(dá)出復(fù)雜的情感,在表情達(dá)意方面古人卻是已做到精而準(zhǔn)了。比如,李白的高興,就在“輕舟已過萬重山”中;而杜甫的憂國,藏在“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李商隱對愛情的感慨,是在“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diǎn)通”中的。情感可以如此表達(dá),多好!這樣優(yōu)雅的抒情方式,是遠(yuǎn)高于現(xiàn)代情感詞被濫用甚至是被“錯用”的。
詩詞,讓人富有文化底蘊(yùn),充滿浪漫詩情。這一點(diǎn)古代的詩人們是有真切感受的,尤其是李白,他的性格,他的才情,都與詩,他最愛的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他瀟灑,倜儻不也是因他富有詩意?一位富有詩意的人,生活會過的更有情調(diào),對凡事也看得開。
詩是能夠改變?nèi)藲赓|(zhì)的精神之物。有詩意的人,生活的苦難,便打不倒他,亦能更加享受生活的樂趣。詩詞如此重要,何不細(xì)細(xì)品賞,斟酌字句?用充滿詩意的心,去呼喚詩詞那輕靈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