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會思想的葦草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葦草。
一個會思想的人,是不會被這個世界輕易左右了的。
真正意義上的活過,
其實,不是跟著別人走了多久,而是獨自走了多遠。
這樣的人,似愚非愚,大巧無巧。
但他們,卻在思考中抵達內(nèi)心的寧靜和豐富。
有一天,當葦草枯去,大地蒼茫,如果順著時光回溯,
還能找到一個人,那一定是他的思想,還在塵世的大幕上熠熠閃亮。
那是他的生命,給世界留下的,珍貴的化石。
永遠不要苛求別人說的話都是你希望聽到的。
世界沒有那么美,人心也沒有那么純粹。
不是每一陣風,都會順著你的心思吹來,
無論你有多么好,無論你在多高的位置上。
有多寬廣的世界,就有多復雜的人心。
有多復雜的人心,就有多叵測的想法。
不要糾纏在別人的情緒中,更不要拿別人來折磨自己。
每個人的世界,都是自己給的。
你若看透了,其實,天地一片澄澈。
大凡人世痛苦,多因放不下。
其實,痛的人也知道,但還是放不下。
只因不想放,只因不能放,只因放不了。
當然了,不管多大的痛,終究還是要過去的。
也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所執(zhí)之事有了轉機,
一是時間讓一顆執(zhí)于欲望的心有了轉向。
一個人優(yōu)雅的氣質(zhì),文化可以熏陶出來,
而深刻,只有歲月能給。
也就是說,再厚重的歷史典籍,再華美的詩書,
不過是讓你經(jīng)歷著別人的經(jīng)歷,
而歲月,卻讓你經(jīng)歷你自己。
你有多深刻,實際上是,你的歲月有多百轉千回,
你的經(jīng)歷有多獨一無二。
說到底,氣質(zhì),是精神深處的美在修煉;
而深刻,是靈魂里的痛在呼吸。
生命是一場盛大而私人的修行。
對于大美的塵世,詩意的氣質(zhì)是要告訴你有多該來,
而被痛苦噬咬過的深刻是要告訴你來一次多么不易。
一個人若是找不到知音,
就永遠不會找到內(nèi)心的家園感。
生活中,你可能會跟成百上千個人相遇,甚或是相處,
表面上迎來送往,一團和氣,卻從未有過契合感。
無論多熟悉,都覺得這些人只是生命中的過客,
在心底里,從未接納過他們。
也就是說,你的身邊一直很熱鬧,但你始終很孤獨。
有的人,內(nèi)心家園的疆域很小很小,小到只有自己。
這樣的人,不遷就,不湊合,
一輩子都在心底里高貴地突圍著,
決絕地在這個世界尋找著另一個自己。
偶爾走走神,多么美好。
我覺得,這是一個人豐富自我精神世界的一種方式。
它的可人之處在于,不費什么周折,
就能構筑一個海市蜃樓般的世界,
神游一番,奔逸一番,陶冶一番,愉悅一番。
然后,回過神來,樓逝了,海遁了,
云飛了,風散了,而你在,世界在。
什么都沒少,但你快樂過。
一個人,如果在現(xiàn)實世界活得不夠逍遙,
不妨在精神世界天馬行空一番。
一個釋放自我的出口,于安妥心靈,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