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淺閱讀
淺閱讀,即一種當下流行的網(wǎng)上快速讀書方式。由此我想到一個詞“深閱讀”,即傳統(tǒng)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一種讀書方式。我認為只有將這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完美融合,我們才能成為新的讀書e族。
社會在高速發(fā)展,讀書文化受到?jīng)_擊無可非議,所以要完全擯除網(wǎng)絡對讀書的影響是不可能的,所以與其厭之,不如樂意受之,并完美用之。
所以我要說的是:淺閱讀,我們要樂意受之,完美用之。
于午后捧一杯香茗,微風拂過,翻起頁頁泛黃的扉角,感受書的香蘊,這是何等愜意!是這傳人經(jīng)典,授人美德的書教會我們孔子的謙虛為德——“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是這傳人傲骨,給人熱血的書吶喊出樹人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臒嵫序v的革命情結(jié),激勵著多少熱血青年,鼓勵著多少澎湃的心;是這豪放與婉約的孿生姐妹,教我們吟唱出易安的種種凄迷:“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币步涛覀儗彾攘藮|坡的傲岸不羈:“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笔堑,這人類的精神食糧,母語的精髓渾厚,我們不能遺棄,他是我們沸騰的熱血,是我們不能丟的根,所以那些斜倚在書店一角,默默地讀書,不知天黑的日子不能丟,如果你丟了,虔誠地撿拾那些日子。
但是,與在圖書館默默沉浸截然不同的“淺閱讀”我們也不能丟,而且丟不了。
淺閱讀以快速獲取信息為目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淺閱讀不失為一種準確、快速獲取信息的好方法。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沒有淺閱讀,只知徜徉于古典讀書方式的你,很可能會被這個時代拋棄,為了開闊眼界,為了獲取信息,為了成為時尚的現(xiàn)代人,為了高效率地學習、工作,淺閱讀不可丟,不能丟。
若心靈需要一劑溫熱的良藥,那么請選擇我所說的深閱讀,于午后,捧一杯香茗,聆聽書中的多愁與善感,給迷失的心靈一份滋養(yǎng);若你苦惱于桌前大堆的工作,不妨打開網(wǎng)頁,開始“擺渡”一下……
讓深閱讀與淺閱讀像一對孿生姐妹一樣地步入我們現(xiàn)代人的心扉,作個張弛有度,亦“深”亦“淺”的現(xiàn)代人。
深淺結(jié)合,相得益彰。
閱讀,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閱讀,可以激發(fā)人的志趣;閱讀,可以活躍人的思維……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讀書的方法都要求我們讀書時要精讀、細讀、深閱讀,要求我們必須“細嚼慢咽”,這就勢必要耗費我們大量的時間。然而,對于一個高中生來說,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時間就是分數(shù),時間就是前程,時間就是未來。因而學生都不愿將太多的時間花費在閱讀上,久而久之,“淺閱讀”便在學生之間流傳甚廣,那么,“淺閱讀”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我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對于一個身在考場的人來說,你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深閱讀;對于一個身在高三的人來說,時間不允許你去深閱讀。因而在時間緊迫時,我們只能淺閱讀,只能了解文章的大意來達到我們的目的,雖說“淺閱讀”就像吃快餐,好吃沒營養(yǎng),積累不了什么知識,但對于壓力逼迫的高三學生來說,追求一種簡單輕松,實用有趣的閱讀興趣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而,對于“淺閱讀”和“深閱讀”的看法,主要在于你個人的態(tài)度和需要。
閱讀的過程就像是泡茶的過程。
在酷熱的夏季,滿頭大汗的你最需要的就是一杯清涼的食鹽水,因為它不僅可以幫你消暑降降溫,還可以補充你體內(nèi)缺少的鹽分。這就像是考場中的“淺閱讀”,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尋找自己所需的答案。然而在嚴寒的冬季,瑟瑟發(fā)抖的你最需要的則是一杯溫熱的茶水,因為它不僅可以幫你去寒升溫,還可以驅(qū)除你體內(nèi)的寒氣。這就像是閑暇時的“深閱讀”,慢慢品嘗作者的思想,方能獲益。因而在閱讀時,我們應根據(jù)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到底是“淺閱讀”還是“深閱讀”。
其實,我們閱讀就是為了陶冶我們的情操,激發(fā)我們的志趣,活躍我們的思維,豐富我們的知識。雖然我們的目標相同,但達成目標的方法卻不計其數(shù),因而在閱讀時,我們需要根據(jù)我們的需要,選擇閱讀的方式,比如“淺閱讀”還是“深閱讀”。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這“黃金屋”和“顏如玉”需要各自的需求來追求,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