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路在何方作文700字
一切前進的動力皆源自“問”,對自己的尋問,以未來的思索。
人生有很多問號,我們就是在問號中找到了答案,找到了前進的動力,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是與他們同流合污還是辭官回鄉(xiāng)?”這是陶淵明對自己的尋問,在與靈魂的對話中,他選擇了后者,決定了自己人生的走向。
披散著頭發(fā)站在清澈的汩羅河旁的屈平,心中正權(quán)衡著擇生還是赴死,最終他心中的天平偏向汩羅河的清澈。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我們就是在尋問中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但它不定是正確的,只有去嘗試才會知道。有一本書中說過:“仿佛烏托邦的聲音在召喚人們,他們爭先恐后的想擠進天堂,直到門“轟”的關(guān)上那一剎那,人們發(fā)現(xiàn)這里不是天堂而是地獄。”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們便會有一連串的問號:這條路遠不遠?平不平凡?走得辛苦嗎?我得帶多少干糧?有條河擋路嗎……正如由于自己對遠方,對未來的疑惑,才有對未來的思索,決定自己的價值取向。棄醫(yī)從文的魯迅做出了明智的抉擇,讓自己的人生放異彩。因為他在身旁一連呂的問號后果斷的加上了句號。
尋問的價值,在于引導(dǎo)我們尋求答案;讓我們迷失方向的“問”,是思想的垃圾,橫在道路中的石頭,需要我們及時的清除和轉(zhuǎn)移。如同寄出一封沒有地址的信。
陶淵明、屈平在對自己尋問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實現(xiàn)了自己生于人世真正的價值。我們在稱贊他們高潔品質(zhì)時,總是會忘了躲在他們心中的一角曾經(jīng)面對抉擇時的尋問與思索,是它們促使了一代偉人的出現(xiàn)。
當(dāng)我們心中的天平必須要偏向一方時,我們總是被外界的言語打擾而不知所措,其實我需要的不是烏托邦的聲音,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已的心聲。
不去聽天使的聲音或是魔鬼的脅迫,多問問自己:“敢問路在何方?”也許路就在你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