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還是不服
或許古人不曾想到,《弟子規(guī)》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竟成為了現(xiàn)在人們爭論的焦點。
或許他們只是想借此來維護社會倫理秩序。于是有了新文化運動中打倒一切傳統(tǒng)權威的宣言。當然也有了在歲月號沉沒后,三百多名學生因服從而罹難的悲劇。
于是,服與不服,成為了一個問題。但是我想說,這根本不是問題。
服從與反抗、順從與質疑就像陰陽,貫穿于歷史之中并不斷相互轉化。當下的言論認為:“根深蒂固的‘服從文化’加劇了‘歲月號’沉船悲劇的殺傷力!钡菂s沒有看到啟蒙思想中的絕對自由平等同樣加劇了法國大革命的“殺傷力”。
我們似乎應該在服從與反抗之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不偏不倚地行事,拒絕極端。
我不由得想到了西點軍校,其一向以紀律極其嚴明著稱。在校時必須服從長官便是其校訓之一。這看似抹殺了學員的自由,限制了學員的個性。實則不然,以艾森豪威爾與麥克阿瑟為例,他們在作戰(zhàn)時詭招奇出,兵行詭道,完全不拘泥于章法。然而在時間觀念及日常細節(jié)上卻一絲不茍,極其認真。由此不難看出,西點軍校所要求的服從被踐行在了日常行為上,而關鍵時卻知變通。在慨嘆之余,我似乎又理解了服從與反抗的實質。
服從,不是阻止個性的張揚,自我的突圍,而是對行為的內(nèi)在約束,對秩序的保障。反抗,更不是簡單的叛逆與暴力的反叛,而是建立在一定規(guī)則上的對權威的質疑,是一種變通的靈活。所以,服從與反抗更多的是一種個性解放與遵守規(guī)則上的統(tǒng)一。
所以朋友,在對“歲月號”沉船事件唏噓之余,請不要大肆抨擊“服從文化”而大力宣揚“反抗精神”。在這起悲劇之后,隱藏的是一些人拘泥于絕對服從的現(xiàn)實,而我們需要做的,則是尋找到服從于變通的平衡點,從而作為指導我們行事的依據(jù)。只有這樣,才可以達到人生的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