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還是求己
被人問到“求人還是求己?”這個問題,我想多數(shù)人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這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因為沒有人愿意卑躬屈膝看人臉色行事。但在生活中,我卻時刻感覺到:求人其實也并非是難事壞事,相反,若求得好,卻能使你終生受益,用之不盡。
求人,首先要看求的是什么人。那些整天渾渾噩噩的不學之徒,你可千萬別去求他們,縱你原抱定出淤泥而不染的信念,但若整天與其為伍,在他們的“熏陶”之下,也會鬧得一身污濁之氣。那時你求他們放過你,也恐怕脫不開身了。再有一種人我們也是千萬不能求的,那便是權勢富貴之人。他們一身銅臭,卻惹得你垂涎欲滴,這像什么話?人這一輩子,踏踏實實便是自在,為名為利而去溜須拍馬,求這個貴人,求那個富豪,討得他們歡心,你就顏開喜笑,指望著他們給你點好處嗎?若拍到馬腿子上,惹得他們吹胡子瞪眼,不僅是你撈不到什么好處,更有可能是他們從你那拿走點什么。最后留下一個泣涕漣漣的你,做人,何必那么窩囊呢?
那我們應該與誰為伍呢?教給我們知識的老師便是良師益友。面對他們,這時我們就必須十分謙虛了,遇到問題就要不恥下問,這時的求,是求學問,求知識。猶記得于謙的《送東陽馬生序》中那一段描寫“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于謙為了求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倍诶蠋熋媲,他謙虛有禮,耐心誠懇,這種一絲不茍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不已,不免從中生出一股敬意來。
求人,我們可以求傳授知識的老師,在他們牽引下,你打開了一道道知識的門,攀登得更高遠;求人,我們可以求陪伴我們身邊的父母,在他們言傳身教下,你可以獲取許多做人的道理,在耳目濡染中茁壯成長;求人,哪怕是一個對你只有滴水之恩的人,哪怕是一個與你擦身而過素不相識的人,倘若他們幫了,便成為你一生難忘的一次回憶,一次不經(jīng)意的感動。以后的哪一天你也必定會記得曾有一個人,他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幫了你!
在有些時候,我們真的需要求人。求人是一種態(tài)度,而不是一種手段。求人,我們只是在迫于無奈之下尋求幫助,只是為取長補短。我們去求人,但絕不是去依賴他人。因為我們知道,人生是我們自己的,需要我們一步步地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