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林則徐的高考作文素材
“虎門銷煙”的林則徐為我們詮釋了何為氣魄,何為錚錚的愛國精神。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有關林則徐的作文素材,供大家參考,希望你們喜歡!
有關林則徐的作文素材1
我喜歡林則徐的一副對聯(lián):“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容納百川,成就了浩瀚的大海;容納無數(shù)天體,成就了無邊的宇宙。自然界如此,人心也如此。中國古代有句俗話,宰相肚里能撐船。說的是做大事的人,必須有大量。
我喜歡藺相如,不僅僅因為他敢于在威風如虎的秦王面前仗義執(zhí)言,捍衛(wèi)了趙國的利益;更是因為他為了國家的大局,在廉頗宣惡言“我見相如必辱之”之后,不與廉頗爭列:每朝時,常稱病;甚至走路碰到了廉頗,也“引車避匿”。而當廉頗得知藺相如這樣做是“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真相的時候,羞愧難當,親自登門,負荊請罪。留下了一段流芳千古的美談——將相和。
我不喜歡舞臺上的白臉曹操,所以小時候看三國演義,急切地盼望他打敗仗,快快垮臺。然而,事與愿違,曹操不但沒有垮臺,反而實力越來越強,這是為什么?現(xiàn)在我明白了,他勝在了具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張繡曾經(jīng)殺了他的長子,可以說是有刻骨仇恨,但最終卻成了他陣前的猛將;陳琳當年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他的八輩祖宗,等于掘了他家的祖墳,可是最終卻成了他帳下的謀士。有這樣的容人的氣度,事業(yè)哪能不成。
我替周郎惋惜,如果他不糾結(jié)于“既生瑜,何生亮”,而把諸葛亮的智慧當做自己的智慧來欣賞,把諸葛亮的成功當做自己的勝利慶賀,“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風流人物也許就不會英年早逝。
由古人的故事,我想到了同學關系。我們天天生活學習在一方空間里,難免會遇到一些不順眼的人,不順心的事。但是只要我們以包容的心態(tài)來對待我們的同學,我們的同學之間就能和諧快樂。包容了別人,你內(nèi)心的空間不但不會縮小,反而會神奇地擴大。包容越多,你的胸懷就越寬廣,你的人生價值就會越大。
還記得說過的一句話:“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來容納中美兩個大國。”真是高瞻遠矚!今天他將以身份踏上美國的國土,兩個大國的元首將進行“不扎領帶”的會晤。中國和美國,這兩個曾經(jīng)敵對的大國都能實現(xiàn)互相包容,我們同學之間,還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呢?
有關林則徐的作文素材2
尊敬的林則徐老爺爺:
您好!
人們都說您是中國近現(xiàn)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作為中華子孫,龍的傳人——我無比敬佩您!
我對您的敬佩是源于“虎門硝煙”。想當年,可惡的鴉片讓我們削弱了意識,摧毀了身體的體質(zhì),使我們變得不愛勞動,不求上進。是您,一馬當先,堅決支持黃爵滋的嚴禁主張,提出了六條具體禁煙方案,并率先在湖廣實施,成績卓著。在禁毒期間,您一絲不茍,以身作則,懷著“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的決心,帶領著全城百姓,在虎門摧毀了237萬余斤的鴉片。那壯觀的一幕,點燃了我們的愛國之心!
然而,您卻在鴉片戰(zhàn)爭當英國進犯天津?跁r,投降派官僚乘機誣陷您,昏庸的道光帝竟然聽信了讒言,于1840年10月3日以“誤國病民,辦理不善”的罪名,將您革職查辦。1841年5月初,又令您以四品卿銜去浙江隨營效力。但不久,道光帝以奕山詩的廣東方面的軍事失敗歸罪為您“廢弛營務”,下令將您革去四品卿銜,遣戌伊犁。您真正讓我無比敬佩的是您在逆境中的鎮(zhèn)靜坦然,和一直堅守著心中的那份責任!
如今,雖然您已經(jīng)去世了,但是您的高尚人格將永遠地刻在人們的心中!
有關林則徐的作文素材3
輕煙縈繞的虎門,黃沙漫天的戈壁……多少次,我從睡夢中,透過兩處閃耀著太多歷史光輝之地,看到了一位中華民族的英雄,一位中華民族的精魂……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林則徐的吶喊,也應該是所有有良心的中國人,所共同發(fā)出的聲音。一八三九年,林則徐,他在虎門用翻滾的石灰水,親自組織銷毀了二百多萬斤的鴉片。正是在這一年,中國近代最屈辱的戰(zhàn)事,堂皇地找到了它的借口。
輕煙在虎門的上空氤氳許久,這并非硝煙,而是一種比硝煙更為復雜的煙氣。硝煙僅僅是摻雜了戰(zhàn)爭的氣息,而在這煙里,除了戰(zhàn)事,更多的則是一位仁臣的血性,一位愛國者的痛楚以及一位中國人的決絕。
時勢,造就了林則徐這樣的英雄,而一個沒落的王朝,也是產(chǎn)生這樣時勢的根本原因,自然,在這樣一個王朝里的林則徐,終究是不會太得志的,所以,在痛快地了結(jié)完虎門的鴉片后,他被謫到了落后而又遙遠的西部——伊犁。
林則徐是一個在時局的洪流里逆流而上的勇者,這一次,他本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tài),接受了一項名為“改革”的考驗。
那個遙遠的如同隔世的地方,林則徐在改革,確乎是改變了那里的。他推行“坎兒井”,這使得干旱的戈壁潛來了一股隱隱的綠色,一股隱隱的清涼。因為擁有了極度匱乏的水,伊犁的老少對這位大清朝最后的仁臣感恩戴盡;也因為這身有鳥獸圖案的官服,伊犁的百姓慶幸迎來了一位賢官。
烏紗帽上羽翊,終于一如“坎兒井”里的漣漪一樣,迎來了難得的光輝,這是屬于林則徐的,而林則徐的這點光輝,也在屈辱的中國近代史上烙上了一塊屬于中國的奪目亮點,以驅(qū)散了不少難堪的歷史細碎,進而盡其一生,以其偉大的靈魂,贏得了后世無限的敬重與目光……
通過林則徐徐堅強的身軀,我看到的,是一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做為一個中國人最基本的責任心。正是這簡單而又高尚的心靈和傳統(tǒng)的儒家底蘊拌合在一起,形成了林則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格與一生。
為此,我想今天每位中學生都應敬仰這我們常人所望其項背的心靈,都應該努力與這平凡質(zhì)樸不過的心靈看齊,因為雖然時代變了但我們始終都要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這一點亙古不變。
逝去的時光流為歷史,今天也即將成為明日的歷史,在這個怪異的時間漩渦里,總是有一些像林則徐一樣,值得我們永遠在心底為之吊唁的人。
所以,我們永遠不能讓這些古人離我們遠去,因為虎門上空的輕煙還在彌漫,伊犁土地上的綠洲仍然豐茂……
今天,時光的水滴叩響了歷史的大門,我們真的應該和自己談談;我們的古人,離我們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