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影評3篇
搜索 影評1
陳凱歌在中國導演行列中很是獨樹一幟,這種獨樹一幟倒并非指的是他的作品風格,而是他的個性。他自詡導演中的文人,對流里流氣的小鋼炮、很官方的張國師大約很是不屑一顧;他也的確是一位很用心在做電影的人,文人有傲骨,他的作品里也充滿了文人的任性和清高,似不與之同流合污的腔調,但觀眾不買賬,于是在經(jīng)歷了《無極》的慘敗《梅蘭芳》的小扳一成加之《趙氏孤兒》的些許回光返照之后,陳導終于放下了身段,嘗試走進社會民生,妄圖與民眾靠齊,這次選了一個很貼近現(xiàn)實的題材,關于人肉搜索。
原著是接地氣了,可改編過來的電影“貴族氣”依然不變,整部作品充滿了不食人間煙火的味兒,原本故事中將一次屁大點的“不讓座”事件炒作成小三兒上位的新聞是很有諷刺價值的,結果卻被改編成了個莫名其妙的愛情故事。
劇情的出離
《搜索》的劇情過于支離破碎。一次偶然的視頻牽引出一個不給老人讓座的新聞事件,媒體與網(wǎng)絡的互動牽涉出視頻中女主角以及其周圍人的一系列連鎖事故,其實,《搜索》想探討的點其實很深刻,電視媒體的暴力以及網(wǎng)絡的無政府主義,新聞記者一味追求獵奇,提供的卻不是受眾群體應當知道的真相,而是媒體自以為是的想通過媒介手段讓受眾知道的東西,其中真相卻被實實在在的掩蓋了,這種挑撥再通過網(wǎng)絡的人肉搜索不斷被擴大,它暗示了受眾群對事件中主角的攻擊性心理,進一步促成了媒體暴力行為的實施,堂而皇之的演變成了一場“正義之戰(zhàn)”。這其實是一個多么充滿寫實感的題材,如果在劇本的修改上略為用心,都將是一出精彩的現(xiàn)實主義戲劇,但《搜索》卻太過流于表面,是電影篇幅問題我倒不承認,劇本存在了太大的問題。
《搜索》原著是葉藍秋在不讓座事件中承受了來自網(wǎng)絡暴力最終走向現(xiàn)實的打擊,其后遭三個大學生騷擾,被迫墜崖身亡,而引發(fā)這則事故的陳若兮再次被民眾推至風口浪尖,最終又被網(wǎng)絡暴力吞噬成了另一個葉藍秋。在原著中網(wǎng)絡暴力是一直存在著的推手,它推動了整個故事的前行,也影響著書中所有人物的喜怒哀樂,而到了電影里這種看不見的力量沒了,卻成了導演本人自以為是的指手劃腳,整部影片的邏輯連同觀眾的邏輯都被導演綁架了,演員的表演變得很虛空,唯一對的那位就只剩下王學圻老師,大約是因為王學圻和陳凱歌太惺惺相惜,一旦相惜就會變得相同,既然相同就無所謂什么影響、被影響的問題了。
三流小劇場的愛情
觀影時,我隔壁有個姑娘在看到葉藍秋寫給楊守誠的遺書時哭了,我很想盡量理解一下這淚點從何而來。葉藍秋對楊守誠的愛大約是寂寞孤單中的最后守候,她擁有了7天的幸福,雖然也許這幸福與楊無關,但因為他參與其中,所以她彌留之際產生了一種依賴般的情感,但楊守誠的愛來自于哪里,7天的相處除了色相上的吸引還能是什么?當然這楊陳兩口子還真是般配,愛與不愛都是信手拈來,片尾陳若兮得知自己相處3年的男友愛上已死的葉藍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算是間接害自己飯碗都丟了的罪魁禍首之后,居然立刻就從冰箱里拿出一罐啤酒和EX冰釋前嫌互相祝福了,這里,批判沒有了,諷刺沒有了,暴力沒有了,葉和楊的愛情卻陡然間升華了,最后再順便給新浪微博做個廣告,靠著對逝去愛人的思念了卻殘生,在網(wǎng)絡中盡情意淫。
沈流舒的妻子莫小渝最后的出走更叫人莫名,電影的前半段一直不遺余力地在表達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不省事女人這一真理,莫小渝的愚蠢和對丈夫的唯唯諾諾在任何細節(jié)里都得以展示,結果卻在影片后半段搖身一變,成了一位坦然面對的勇者,離婚協(xié)議一扔就駕著自己的靚車絕塵而去了,而沈流舒在書中的精明與沉穩(wěn)在電影里也變成了不止一點點的二,他和下屬的一系列對話雷得人風中凌亂,是想幽它一默呢還是想反諷呢,我已經(jīng)看不清陳凱歌想表達的是什么了。
其實并不想每次都拿《霸王別姬》去說事兒,每一位導演可能都有他的巔峰,那么就同樣會遭遇他的低谷,就算想厚重卻不再厚重,想人文卻不再人文,就算那半調子的《趙氏孤兒》都好,我卻怎么也不忍心看到這樣的作品冠上陳凱歌的名號,但之所以每次還對他抱有希望走進電影院,正是因為他的態(tài)度,很像哥哥歌里唱的那樣“那份熱度從來未退”,哪怕廉頗老矣。
搜索 影評2
故事由一場讓座事件展開,剛剛查出絕癥并被保險公司拒絕的白領葉藍秋拒絕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爭執(zhí)中,記者陳若兮偷拍下了葉藍秋的樣貌。
此事上了晚間新聞的專題報道,電視節(jié)目鼓勵市民參與討論,陳若兮也借勢展開網(wǎng)絡炒作,演變?yōu)樾侣勈录,引起市民、網(wǎng)友爭相激辯,葉藍秋成為網(wǎng)絡紅人,在人肉搜索的威力下,個人信息被悉數(shù)曝光。
網(wǎng)絡上,有匿名帖子控訴葉藍秋為第三者,頓時群情激憤,罵戰(zhàn)升級,詛咒和謾罵如潮水般涌來,更有人在其家門口蹲點守候。一個座位的爭執(zhí)最終演變成為一場激烈的網(wǎng)絡事件。
然而,匿名帖子的發(fā)布者是誰?葉藍秋究竟是不是第三者?陳若兮和葉藍秋之間又有什么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圍繞這名女子的網(wǎng)絡風暴還沒有停息,電視臺內部的勾心斗角已愈演愈烈,另一場復仇的風暴也借助網(wǎng)絡之力瞬間襲來。在所謂真相的背后,所謂民意的背后,所謂道德審判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樣的力量在操控?
《搜索》 ,這是一部立足于都市情感話題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作品,是對當下網(wǎng)絡浮躁現(xiàn)象的一次吶喊,飽含著作者對社會現(xiàn)實的尖銳質疑與深刻思考,深入刻畫了當今社會的現(xiàn)實人際關系,把脈三十年來中國社會之怪病癥。
搜索 影評3
大半夜跑看主要是為了陪朋友,對于整部片子不想做太多的評價,還算不錯的一部都市小清新濫情片吧,而且北京的朋友可以找到很多熟悉的風景。
老實說,凱歌兄忽然拍這種片子感覺有點突兀,就像王珞丹在影片最后的造型和表情變化一樣,本來一副天真爛漫的小姑娘瞬間成熟大姐。但更讓筆者突兀的是故事的結局,不知道是編劇的想法還是凱歌兄的想法。
但是筆者說的突兀并不是指藍的死,故事一開始當鏡頭切到葉藍秋在醫(yī)院,加上前面反復強調“體重 變瘦”,筆者腦子里就瞬間浮現(xiàn)出濫情韓劇中各種絕癥的情節(jié)(這些情節(jié)大都是筆者的各種朋友聊天時偶爾聽得),藍在結尾時死已經(jīng)是必然的。
所以筆者估計編劇也好,凱歌兄也好、出品也好,都想到了這一點,作為國產大制作、國際大導演和國際大公司出的電影怎么能和小家子氣的韓國小電視劇一樣呢。所以呢,就是現(xiàn)在這樣一種憋屈的結局。藍突然就是自殺了,自殺的結局大家都能想到,但誰能想到畫面剛從醫(yī)院切出來,就死了。。。。。,筆者猜想應該是感覺如果渲染得太厲害了就太像韓劇了,所以趕緊剎住吧,藍死了后,讓大家可以都瞬間領域生命、生活和愛情的終極意義,整個影片的檔次才能瞬間提升!!
實際上在影片最后可以吐槽的地方還有很多,王學圻假惺惺的眼淚,跳樓死后的尸體就額頭一塊紅,陳紅螞蟻搬家一樣的裝自己的東西,先是珠寶、衣服最后直接開車跑了,而王學圻知道后竟然還似乎很震驚;藍借100w干什么?藍應該一開始就沒打算治病,最后一周花的錢應該也不到10W吧!而且趙又廷莫名其妙的就愛上了葉藍秋。
所以,筆記抱著一種不靠譜的心情,像對電影的結局改一下,可能的幾種不靠譜結局如下:
1、黑色幽默變態(tài)現(xiàn)實版:葉藍秋其實沒有病,而整個新聞事件是王學圻公司、姚晨公司和醫(yī)院做的局,一方面幫助思拓達到不可告人的商業(yè)目的,兩一方面把成紅趕走;但最后因為姚晨嫉妒藍和趙相愛,沒有告訴藍,藍死了,趙又廷知道真相后通過網(wǎng)絡公之于眾,最后壞人受到懲罰。
2、將濫情進行到底:葉藍秋沒有自殺,而是用100W了誰也找不到的地方,(大家可以想想“龍鳳斗”和“暗戰(zhàn)”中的劉德華,同樣是得絕癥,但你會幻想這個人還活著),趙和姚晨分手后,開始了無止境的尋找藍的過程,日本北海道、歐洲小鎮(zhèn)、非洲沙漠、美洲叢林,通過各種微小的線索,比如某處留下的字跡,掛在樹上的絲巾,各種擦肩而過,各種背影,最后終于追到一片海灘,趙遠遠的看見一個人劃著一葉小舟向大海深處進發(fā),沙灘上停著一輛Mini Cooper,趙拼命的叫拼命的喊(現(xiàn)在你可以隨意咆哮了!!!!),但沒有任何回音,畫面一轉,回到趙之前在蘆葦蕩給葉藍秋拍的視頻,葉藍秋在夕陽的棧橋上舞蹈,說著“有一天我要一個只有藍色的地方,這樣就沒有人能認出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