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話題作文導寫及范文
[文題設(shè)計]
巴金曾這樣說:“在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就從文學作品中汲取大量的養(yǎng)料。文學作品用具體的形象打動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較高的境界。藝術(shù)的魅力使我精神振奮,作者們的愛憎使我受到感染。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饑似渴地讀著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純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發(fā)了我的愛和我的同情。不知不覺中我逐漸改變自己對人對事的看法。優(yōu)秀的作品給了我生活的勇氣,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輝,前輩作家把熱愛生活的火種傳給我,我也把火種傳給別人,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光明!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提高自身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必須多讀文學作品。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思想品格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氣質(zhì),陶冶人的修養(yǎng)。同時,作家是用感情用心靈去寫作,他們對世界對人生的洞察是那么深刻。
請以“閱讀”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一段關(guān)于閱讀的故事,可以寫自己閱讀時的領(lǐng)悟,也可以寫自己對讀物的認識。
要求:(1)立意自定;(2)文體自選;(3)題目自擬;(4)不少于500字。
[寫作導引]
“閱讀”這個話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的最緊密,學生應(yīng)該有話可寫。但由于話題比較寬泛,要出采也不容易。寫作的關(guān)鍵在于把話題轉(zhuǎn)化,或化大為小,或化抽象為具體。如我們可以把它轉(zhuǎn)換成“閱讀 ”的形式,閱讀山川草木,閱讀春夏秋冬,閱讀清風明月,閱讀黎明黃昏,閱讀如夢的歲月,閱讀壯麗的人生,閱讀歷史,閱讀現(xiàn)實。世界的方方面面,無不在閱讀之中。也可以換成“ 閱讀”的形式,寫認識閱讀,重視閱讀,學會閱讀,等等。要寫出對閱讀的領(lǐng)悟、啟迪,這是最主要的。
[借鑒例文]
讀人
魏鈺
書是用來讀的,人是不是也可以好好地讀一讀呢?我想是可以的。
人不但是一本書,而且是本集厚重、神秘、奇妙、歷史與現(xiàn)實、矛盾與統(tǒng)一為一體的大書。讀人是很有意思的。我讀你,你讀我,只要見面,書就互相打開了。
一般來說,人的喜怒哀樂及慣常表情,只要不著意偽飾,我們大約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看像鮮花或清晨露珠似的孩子的臉和飽經(jīng)風霜干核桃似的老人的臉。前者是本透明的童話,后者則是一部人世滄桑了。這種閱讀是調(diào)動了視覺、經(jīng)驗、感覺及想象進行的。這里似乎有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當我們讀那些極富表現(xiàn)力的以文字符號寫成的書時,我們往往會把他們還原成活生生的形象,比如讀優(yōu)秀的小說、劇本;而當我們面對一個鮮活靈動的面容時,我們卻又把他們歸納到抽象的文字或概念上去了。
讀人又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常常讀錯,誤讀。世界是復(fù)雜的,人當然也是復(fù)雜的。有些人讓人一眼看穿,他自己說句謊話臉就紅了,自己揭發(fā)了自己。這種人表里如一,當然讓人一眼看穿,原因大約是淺顯吧;也有一種人卻不露聲色,讓你不知深淺感到城府很深,深不可測,這就給讀者增加了困難,只好慢慢地查字典——檔案,向熟人打探,或經(jīng)過長期交往等等。
有人說,讀人就是讀人的臉色和眼睛,似乎人生的一切都可以從中窺見,即被臉和眼睛記錄隱藏,也被他們發(fā)表張揚,精細的、粗糙的、外向的、內(nèi)向的等等。我贊同這種說法,若沿著這思路深入,他的身材、體態(tài)、皮膚,或舉手投足,也多少隱藏著一些人生的信息或秘密。往事和經(jīng)歷在人們身上和心頭行走,必然會留下一些紀念品,那些聰明的人可以根據(jù)這些遺物加以識別和閱讀。生活中也往往有面善的人干出了極兇殘的事情,常常使人們大吃一驚,連呼看錯了,想不到。我想這誤讀說明了被讀者的虛偽和狡詐,同時也證明了我們讀得膚淺、大意或是天真。
讀人是種智慧和功夫。我曾見過一個夸夸其談、心術(shù)不正的人,知趣地對一個涉世閱人頗深的老人推銷炫耀自己。那位老人自始至終只是定定地看著對方,最多只不過是應(yīng)一句:“奧,是這樣的嗎?”就不再言聲。最后那夸夸其談?wù)呔吐晞轁u弱,恰如一個皮球被不知不覺地放了氣。我暗自佩服那老人讀人的本事,一聲不響就把你看透了。五腑六臟一清二楚,這功夫和境界的修煉,也絕非一日之功。
其實,讀人也有和諧相宜的時候,親人朋友志同道合者,相互來往相處,請至深處不著一句,配合默契,那是一種怎樣的閱讀心境呵。其實,世上許多東西都可以像書似的來讀,人當然更不例外了。隨便想想,就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每天讀的書多呢?還是每天交往的人多呢?這么一想,也就明白了讀人并不是件可有可無的小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