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讀后感
《三體》讀后感(二)
從外文明來看,我們似乎可以將其對宇宙能量的使用方式作為其發(fā)展程度的度量衡。從物質層面來看,使用機械能和化學能為第一階段。青銅時代和冷兵器時代,乃至火藥時代都是屬于第一階段的外文明。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隨著核武器的出現(xiàn)(原子彈、氫彈、中子彈等)。人類對物質的控制層面達到了量子級別。
從《三體》中的說法來看,那就是物質的維度。機械能是低速過程的能量,化學能打開的也僅僅是化學鍵。相比核裂變和核聚變產生的能量簡直是微不足道。所以這個層面就被定義為文明一級。從茹毛飲血的零級到掌握使用火,人類開始了外文明一級的發(fā)展契機。到能夠使用核能,人類文明開邁入了外文明二級。
在核能的應用中,原子彈是最低級的應用。我們僅僅能夠利用核能產生的破壞力去破壞事物。其實,一旦產生核反應,技術就無法控制了。聚變是比裂變更深入的核能量。但是真正的如何控制,出現(xiàn)在核能發(fā)電上。通過電磁學和核物理學的發(fā)展,人類終于可以隨心所欲的制造、儲存和傳輸能源了。這大大加速了人類文明的巨大發(fā)展。
二、內文明
為了控制和完善個體的突發(fā)性,作為群體動物的人類同時也發(fā)展著內文明。內文明是維系整個智能生物種群進化的內在動力。
在浩瀚宇宙的演變過程中,個體的力量是很渺小的。需要進行合作,而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個體之間也會產生利益的沖突。如何調整和完善整個群體的穩(wěn)定,內文明便會產生。
內文明有時候對于個體來說具有兩面性。一方面他是激進的,一方面又是保守的。也就是說,對于某一個事實,往往都有兩種截然相反但是卻都是正確的理論。
比如安樂死,有人贊成有人反對。同性戀,有人贊成有人反對。其實保守意識是群體為了拉住那些激進分子。而激進的意識,則是在推動后進人還能繼續(xù)進步。其最終結果是保持了一個社會的穩(wěn)定和協(xié)調發(fā)展。
也有一些意識,人類群體都普遍反對。比如吸毒、艾滋病。但是,也有些人會去吸毒和性亂交。這種情況,就有些像健康整體和癌細胞的關系。
內文明除了維系群體內部關系外,也在協(xié)調群體和外界的關系。包括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和宇宙的關系。比如:星球文明和星際文明對于宇宙的理解當然會不同。但是這些統(tǒng)稱為內文明。
不同階段的內文明,都由外文明決定。但是內文明的形式,又反過來影響外文明的發(fā)展。
三、外文明
外文明的表現(xiàn)主要是技術及其基礎自然理論體系的建立和發(fā)展。目前人類文明具有兩個相互獨立但是互補的子外文明形式——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
西方文明的典型就是科學體系及其相關技術的總稱。而東方文明則有著完全不同的表述方式。這種方式更接近于認識論。這包括儒家、道家思想,以及五行八卦等東方符號體系。這兩種子文明有著很多不同點,但是無論如何,他們都是人類文明的偉大瑰寶。他們之間也在不斷融合。關于這兩類文明的論述,筆者將會有其他論文進行深入研究。
回到三體的故事中去,三體世界和人類世界都有著自己的外文明和內文明。當然,三體世界的條件是艱苦的,文明的發(fā)展非常艱難。但是不可否認,三體世界的生物在漫漫進化過程中,還是找到了適合三體世界進化的生態(tài)模式(生命演化平臺)。
這種模式就是脫水模式。雖然大劉沒有涉及其他低等生物,但是三體人作為該星球的高等生物,也具有著很多的代表特征。換言之,很有可能,其他的生物都具有類似的脫水能力。這樣,在惡劣條件下(亂紀元),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鏈都可以得到保存。
當然這種方式的進化效率會非常低,所以進化出高等生命的概率就會更低。可以說三體文明真是一個充滿了磨難的文明。
除了對于三體文明的感慨外,《三體》還有很多值得一說的地方。地球人類的分化;環(huán)保主義者向拯救派的轉變;文化革命對于個人的強烈影響。都是說不完的話題。
作為《地球往事》的第一部,《三體》的確開始探討一些人類面臨的終極問題和可能的解決方法。但是更多的是這些問題導致的不良后果。也許,人類開始從搖籃期逐漸長大。我們需要通過外星人、環(huán)境保護等各個角度去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率先完成文化進化。
不然,可能人類很快就會遇到巨大的災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