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度作文900字
微風(fēng)拂過那樹繁花,淡白的櫻花毫無修飾地掩飾落下,翩翩似你的言行,卷舒開合任天真。
春分后十五天便為清明,家鄉(xiāng)不興什么“寒食”,但吃火鍋楊樹攤餅卻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節(jié)目,母親最擅長攤楊柳燒餅,母親的攤餅面子柔軟,春意裊裊,綠意婆娑。
“丫頭,去你嬸家后院湖邊采些柳葉回來。”
“嗯。”放下筆桿,回頭瞧見母親,篩著蕎麥面,親近卻不端莊。身襲一身翠綠長袖,一直農(nóng)村特色的大腳褲,瞧見像極了一副少女春意圖,母親已年過四十,可這景象,依舊讓我入了迷。
踏著駘蕩的春風(fēng),舊野桃紅柳綠盡收眼底,陽光席卷世界,一路走著,采著麥葉做麥哨,采了柳葉做楊笛。
“媽,回來了我!”拎著一大袋的柳葉,屁顛屁顛地要蹭到母親身邊。
母親早已混好了那蕎麥糊糊,茶幾上的水壺也正汩汩地泛著水泡。定著神,端坐在椅上,繡著十字繡,正瞧見我進(jìn)來,邊坐下了,“水井邊有個大盆,柳葉到了進(jìn)去,洗凈了再拿回來。”
初春的井水,涼得透心,一著水,便覺得冷颼颼,可母親卻不偏不倚,那份脫俗的典麗,悠悠地掠過我心。
捋過柳葉,母親精選了三兩只嫩芽,放入玻璃杯,提著水壺,向其中充水。
“茶斟七分滿,留下三分作人情。”一字一聲,動人心弦,捧茶與我,那杯茶,如雨后純雅的清風(fēng),似薄暮明凈的清泉,品一品,雖清淺苦澀,但卻也碧綠清澈。
接下來,便是大戲。
又見過母親先用麥秸桿把鍋燒熱,將茶面糊糊斜著盆口沿鍋邊這么一周,然后用鏟子迅速向四周攤平,攤勻攤薄,繼而放香油呀,撒蔥花呀,最后用鏟角將餅在鍋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地烤,反過來覆過去地烤,直烤地餅面直流油,餅底金黃,這一“圈”一“攤”一“輕”簡直出神入化。
母親的楊柳攤餅與北方的兼并可是不能同日而語,母親的風(fēng)度存在于平日的細(xì)節(jié),竄在于平日的每一次言談。一個簡單的農(nóng)家灶便成就了這等美食。
楊柳攤餅更是蘊含了母親的風(fēng)度,品嘗母親的楊柳攤餅便如讀一首關(guān)于春天的詩,婉轉(zhuǎn)秀麗,神韻天然,那裊裊的清香悄悄地滲入腦際,悠悠地掠過心頭,便漸覺如山泉凈心,如醍醐灌頂。
好香,好香!香的不濃烈,香的不粗俗,香的不華麗!那攤餅香便似母親的風(fēng)度—親切,淡雅,韻致。
絲絲縷縷,遠(yuǎn)遠(yuǎn)近近,飄飄忽忽,悠悠長長!
你的風(fēng)度縈繞我心,叫我如何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