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隨筆
心理健康對人的發(fā)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那關(guān)于心理健康這個話題,大家都在說什么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心理健康隨筆,一起來看看。
心理健康隨筆篇1: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
個體生活于人類社會的大生態(tài)系統(tǒng)之中,個體的存在狀態(tài)受到整個社會生活的影響。學生生活、學習于家庭、學校、社會之中,其心理健康狀況極大程度上與這些外在的生活環(huán)境相互聯(lián)系,受到他們的強烈影響。只有了解這種聯(lián)系和關(guān)系,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我們才能找出導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根源,才能幫助學生比較徹底有效第矯治其心理不健康的狀態(tài),使其享受健康的生活。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元,人們最早也最久生活于家庭之中。家庭因素對中小學兒童的身心健康來說影響很大。國內(nèi)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環(huán)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員的心理行為異常。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員變動,如父母死亡、父母離異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關(guān)系緊張,如父母關(guān)系、婆媳關(guān)系、姑嫂關(guān)系、兄弟姐妹關(guān)系不和諧,家庭情感氣氛冷漠,矛盾沖突頻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如專制粗暴、強迫壓制,或溺愛嬌慣、放任自流等;以及家庭變遷,出現(xiàn)意外事件等。
二、學校因素
兒童時期,花在學校的時間要占去32%,僅次于在家庭的時間。學校對兒童發(fā)展和心理健康的影響也僅次于家庭的影響。
學校因素主要有學校教育條件、學習條件、生活條件,以及師生關(guān)系、同伴關(guān)系等。這些條件和關(guān)系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例如,校風學風不振、學習負擔過重、教育方法不當、師生情感對立、同學關(guān)系不和諧等,都會使學生的心理壓抑,從而精神緊張、焦慮,如不及時調(diào)適,就會造成心理失調(diào),導致心理障礙。
三、社會環(huán)境因素
社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社會關(guān)系等,這些因素對一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起著決定作用。其中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嚴重地毒害著學生的心靈。特別在當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日益廣泛,各種社會傳媒的作用越來越大,生活緊張事件增多,矛盾、沖突、競爭加劇。所有這些現(xiàn)象都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內(nèi)心矛盾,影響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隨筆篇2:淺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健康,不久前有人預言,心理疾病將是21世紀之患。小學生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心理健康將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昌盛、民族的振興,讓孩子們掌握文化知識的同時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們的神圣職責。
小學階段是個體自我概念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由于孩子們?nèi)狈ι罱?jīng)驗,對生活沒有正確的認識,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模糊,缺乏處理問題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極容易走心理“彎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意味著,老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任務,還應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作為一名小學一線教師,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與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師自身要擁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思想、言行、舉止都會給學生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要求教師不但要擁有較高業(yè)務知識,還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同時,教師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在教育教學中時刻以“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的身份深入學生的心靈進行教育。當學生需要關(guān)心、幫助時,教師只有無私地對學生傾灑愛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凈化學生的心靈。學生只有在教師真心、真情、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
二、關(guān)注學生心理,營造一個良好課堂心理環(huán)境
作為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還必須關(guān)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雖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學知識,但還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心理,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小學生心理問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迎刃而解。其實,小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他們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師遇到“問題兒童”時,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問題移交給家長,而不是蹲下身子與學生進行直接交流,這樣往往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自信,變得沉默、孤僻,從而直接導致學生心理出現(xiàn)問題。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不但是高質(zhì)量教學的有力保證,還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xié)作者的角色,創(chuàng)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思想得到認同,心靈得到溝通,情緒得到調(diào)節(jié),行為得到規(guī)范,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得懂、學得好。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協(xié)作、共同探究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只有學生主動走近老師,和老師成為朋友,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 轉(zhuǎn)貼于 中國,
三、滿足學生合理需要,從小樹立正確人生觀念
合理滿足學生正當需要,是小學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條件。小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需的物質(zhì)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小學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適當?shù)臐M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教育的功能,盡可能地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需要,在小學生滿足需要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基本能對事物的善惡、美丑、是非進行判斷、甄別。小學生由于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滿足需要的沖動驅(qū)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當誘因的影響,采取不恰當?shù)姆椒ê屯緩角蟮脻M足,從而導致錯誤行為,這就要求我們從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都能根據(jù)有關(guān)方面的知識,善于識別,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有效地給予調(diào)節(jié)、治療和引導,讓學生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長。
四、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多層次、全方位追蹤學生心理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檔案的內(nèi)容可依據(jù)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涉及的內(nèi)容包括學生的性格、智力、學習適應性、學習能力、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家庭情況、師生關(guān)系、同學關(guān)系等。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可以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jù),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并可預防各種心理問題的發(fā)生。學生自己也可通過心理檔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潛能,揚長補短。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但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們付出真心、真情、真愛,一切“從心”做起,我們就能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隨筆篇3:小學一年級心理健康教育隨筆
張紅梅
剛?cè)雽W的孩子天真爛漫,有強烈的求知欲和上進心。但是由于年齡小,正在成長時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幼小的心靈易受影響。有的因某些原因,導致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出現(xiàn)厭學等心理問題。因此,作為班主任,必須十分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始終擁有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這是教育成敗的關(guān)鍵。怎樣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尊重和賞識每一個孩子,使孩子樹立自信的心理。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特別是老師的尊重和賞識。因此,教師必須十分注意尊重和賞識每一個孩子,這是激發(fā)孩子上進心最重要的方面。要做好這一點,教師在對待孩子的教育觀念上,應該是沒有“差生”,只有差別。每個孩子都有值得贊賞的方面。每個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礎(chǔ)上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即使他們的成績不合格,也可以說他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知識,也是進步了。學習的進步、優(yōu)良的言行、好人好事等等,教師如果都能及時地給孩子肯定、夸獎,在孩子的心靈中會起著積極的作用。孩子們由于得到老師的賞識,而受到巨大鼓舞。我常常獎給孩子們“小紅花”、“小紅旗”、“小五星”,孩子們都視為“珍寶”。興高采烈地向家長匯報。許多家長對我說:“崔老師,我那孩子,你給他‘三分顏料’,他就開起了‘染房’。”這雖是打趣的話,卻揭示了兒童在得到老師賞識后,心靈碰出的火花:教師對我這么賞識,覺得特別幸福。他們越來越喜歡上學,越來越自信,越學越有勁。
二、激發(fā)快樂的心理,使之樂學。
孔子一生強調(diào)“樂學”,他認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因此,我在教學中盡量挖掘教材中知識的有趣性,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孩子們“樂學”。如:低年級教學內(nèi)容中識字是教學的重點。一年級的教材中識字占教學內(nèi)容的大部分。如果上課時單純地講解字音、字形、字義,學生聽起來就會覺得枯燥無味,學的生字也記不牢。為了調(diào)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快速牢記所學的生字。在上識字課時,我除了讓學生讀準字音,理解字義,還想了許多好辦法幫助孩子牢記字形。一是通過猜字謎的游戲活動來記住生字。二是編口訣來識記容易混淆的生字。比一比,賽一賽看誰的口訣編得好。三是編講與字形有關(guān)的小故事……這樣學生所學的生字不僅記得快而且記得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激發(fā)了學生快樂的心理,學生始終感到有趣、輕松愉快,沒有壓力。這樣孩子們越學越愛學,學習積極性越來越高。
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使孩子們有一個穩(wěn)定的健康心理。
啟蒙教育階段的孩子,他們一切都處于起步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顯得更加重要。在這一階段,習慣養(yǎng)成得好壞,關(guān)系到他們長時期的學習和成長,甚至能影響一生。所以,我接教每一屆一年級新生,在各方面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我現(xiàn)在所教的班,剛?cè)雽W時,很多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愛講閑話,做小動作,不積極思考問題,舉手發(fā)言的孩子不多。我便采取多種形式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給孩子們講了許多科學家小時候愛學習的故事,讓孩子們懂得從小愛學習,學得本領(lǐng),將來才能為祖國作奉獻,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同時我還組織孩子們進行各種有趣的比賽。如:男女生比賽爬山奪紅旗,哪方守紀律,認真聽講,哪方就先到達山頂奪得紅旗,還有男女生比賽“摘果子”,每組同學比一比看哪組的紅五星多,全班同學比一比看誰的紅花多……這一個個比賽提高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使孩子們逐漸養(yǎng)成了上課守紀律,專心聽講,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四、教育孩子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
現(xiàn)在,多數(shù)孩子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爺爺、奶奶的溺愛呵護下,聽好話多,受夸獎多,滋生了不少嬌驕二氣,這是不良心理反映。因此教育孩子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顯得十分重要。
如何教育孩子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呢?首先,要教育孩子明確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對的要鼓勵、堅持、發(fā)揚;錯的要反對、糾正。其次,要明確三點認識。一是認識到每個人都會有優(yōu)點和缺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二是每個人要進步,就要勇于不斷地克服缺點,糾正錯誤。所以批評、檢討自己的缺點錯誤,不是不光彩的事,是件好事。三是有缺點錯誤,改了就好。承認缺點錯誤是勇敢的表現(xiàn),改正則是進步的開始,應當鼓勵。再次,積極開展互相尊重,互相鼓勵,互幫互學活動,使班集體始終充滿其樂融融,奮發(fā)向上的氣氛。
五、積極做好有心理障礙的孩子的疏導工作。
低年級也有少數(shù)孩子有心理障礙,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必須十分細致地找出原因,積極爭取家長配合,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要特別注意尊重他們,不要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要以愛心去感悟、啟迪孩子的心靈,樹立自信心。生活上多關(guān)心,學習上多個別輔導、多表揚他們的進步等。只要有耐心,堅持不懈,沒有消除不掉的心理障礙。
教育教學實踐使我充分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小抓起。要以高尚的師愛之心去撫育幼小而純潔的心靈,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有了健康的心理,他們才能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