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評講隨筆
小學生寫了作文,當然還需要老師進行評講。那老師如何講評的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小學作文評講隨筆,一起來看看。
小學作文評講隨筆篇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最耗時費力的莫過于作文教學,學生最怕寫作文,教師最頭疼的是批閱作文。那么,如何來解決這個“最頭疼”與“最怕”的問題呢?在教學中,我嘗試改革了作文的評改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下面,就是我個人在教學中引導小學生進行作文評改的詳細作法。
一、小學生作文評改現狀分析:
長期以來,小學生因年齡小又是初學寫作文,所以作文教學一直呈現這樣的格局: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批閱。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直占據統(tǒng)治地位。學生寫作后,交上作文便覺萬事大吉,只等教師這唯一的讀者與批家給自己作文打分了。學生交了作文本,修改的任務便全由教師擔負。教師“批改作文如愚公移山”般辛苦,但學生拿到批改后的作文本,只是簡單的“瞥一下分數”,便匆匆合上了自己的作文本,教師繁重的批改工作成了“無用功”。教師像老黃牛一樣負重前行,卻做著事倍功半的低效率工作。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顯然不利于學生主體意識的確立,更不利于學生獨立自主人格的培養(yǎng),與當前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也是背道而馳的。 “文不厭改”,這是古今中外經典作家異口同聲強調的。小學生的作文更需反復修改,從修改中悟出“不應該那么寫”的道理,才能不斷提高寫作能力;谝陨险J識,有感于當前作文教學的狀況,我們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思考,在作文批改這一環(huán)節(jié)作了一些探索。概括起來說,就是把作文評改的權力交給學生,通過這一形式激發(fā)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通過作文評改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能力,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求知精神和獨立自主的人格。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葉圣陶先生在論及語文教學方法時曾指出:“關鍵在于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瑒毡貑l(fā)學生自覺性、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而達到讓“學生自能讀書,不待教師講,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改”的境界。
二、我的作文評改五步曲:
第一步: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修改作文的技能,我首先教給學生具體的修改作文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我的實施步驟是:
四年級時:①教學生學會使用常見的修改符號:如調整號、刪除號、替換號。 ②會修改作文中的錯別字。③能指出意思表達不清楚的句子,并幫助同學修改。④能找出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在旁邊標注自己認為好在那里。⑤能指出用錯或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⑥會寫簡單的評語。(著重寫出作文中的優(yōu)點,自己真實的閱讀感受)
五年級:①能恰當規(guī)范的使用修改符號。②能把用詞不準確的地方改準確。③能修改意思表達不清楚的句子。④能增添一些詞句,使句子表達清楚、完整。⑤能改正用錯或是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⑥能寫出比較全面的評語。(根據自己的感受,指出文章的優(yōu)點和不足)
六年級:①能熟練使用修改符號。②能修改一些詞句,使文章內容更加生動、具體。③能寫出恰當的評語。(根據習作要求,給出恰當的評價)
第二步:教師示范批改、典型引路。每次習作我都布置學生先打好草稿,老師進行粗略瀏覽批閱,從學生的作文草稿中找出質量不同的作文各一篇,讓學生在全班朗讀,總體感知文章內容,然后讓大家口頭評論,看文章的內容是否真實,結構是否完整,層次是否清晰,用詞造句是否恰當,文題是否相符。找出典型習作抄寫在黑板上,由老師運用修改符號用紅粉筆對文章作增、刪、改、調的示范批改,對學生的好作文可以“雞蛋里挑骨頭”,對較差的作文則力求找出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也給予充分的肯定,增強學生寫好作文的信心,激勵他們尋找新的成功。在示范批改的過程中,學生從作文實例的具體指導中明確了修改標準,掌握了一整套修改文章的統(tǒng)一符號和修改方法,為自己修改做好了準備。
第三步:分組修改、集思廣益。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六人批改小組,每組中有好、中、差三類寫作水平的同學。為了增強學生批改效果,可以根據不同年級、不同作文的要求將批改步驟寫在黑板上:比如⑴改錯字;⑵改錯詞;⑶找出錯的語句;⑷找出不好的或欠缺的內容;⑸討論寫出評語草稿。批改時,修改小組成員可以輕聲交談、切磋研究、討論修改。老師巡回指導,了解批改情況,幫助解決批改中的疑難問題,幫助有困難的小組或同學,只作提示,決不包辦修改。批改后各組代表談意見,推薦在評改中發(fā)現的優(yōu)秀作品和精彩片斷,在班上讀給學生聽,供大家欣賞品味,這樣做對好的同學是個鞭策,對差的學生是個促進。每篇習作批改后,我都通過全班討論評出最佳“批改小組”,在評比欄里授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以示表揚。
第四步:自我修改,深化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最難的,也是自能作文的最終實現,即變“他人改自己的”為“自己改自己的”。當大部分同學明確了修改重點,掌握了修改方法后,逐步放手自改。學生自改時要求反復吟誦,通過慢速閱讀、快速默讀等形式發(fā)現問題、分析修改。再把修改后的習作讀給其他同學或家里人聽,請他們提意見,再進一步修改。學生自批改后,還可以讓學生談作文修改的好處,談自己在修改中的體會,讓他們知道怎樣修改,提高他們的自能作文水平。這樣做,教師可以從繁重的批改中解脫出來,考慮學生作文中更重要的問題,加強指導,使學生逐步具備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的本領。
第五步:總結評改作文的原則及注意事項。改革后的作文評改,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的生寫師改的習作模式,調整為生寫自改,生生互改, 生師交流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真正的寫作和評改的主人,當然這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它要求教師統(tǒng)觀全局,把握重點,象指揮家一樣指揮改的全過程,從瀏覽、分析、記錄到指導修改,再到總結。但老師只起引導作用,絕不包辦代替。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修改的全過程。評改方法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或側重自評自改或互評互改,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積極參與,樂意修改。修改作文時應注意:修改符號要規(guī)范;添加的內容要清楚;字體要工整不要改變別人的文章的原意。寫評語時,不要面面俱到,應針對這篇文章的具體內容寫評語。寫評語,語言可以幽默一些,因為文明得體的幽默能愉悅身心,激起爽朗的笑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寫評語,可以多一點鼓勵,因為學生在學習中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希望別人能發(fā)現自己的閃光點,并且得到鼓勵。所以寫評語要由衷的為別人的優(yōu)點“喝彩”,哪怕是一個用得生動的詞,一個用得形象的句子,或者用得正確的標點,也要為其叫好! 寫評語,也可以用一點情感,學生之間評改作文,實際上也是內心情感的交流,尤其當對方寫出真情實感時,都希望得到對方心靈的呼應。因此,學生寫評語,用上真情,注意語言的感情色彩,使對方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動情悟理,學到如何寫作的方法。在這里,學生之間心拉得更近、更近…… 學生自改,小組改,好朋友互改,寫好評語交了作文本后,教師最后的批閱既看習作更看評改,對寫的準確誠懇的評語同樣進行鼓勵,每篇作文結束,我都既給寫的好的習作授星并在班級宣讀,還特別關注寫的好的評語,這樣一些自己寫不好作文的同學評語受到了老師的肯定,同樣在作文課上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這樣的作文評改方法,學生在作文本發(fā)下去后,他們急于看同伴的修改還愿意拿著作文本再次和同學交流,自己給同學寫了評語發(fā)本子后還要看看自己的評語老師是怎么評價的。一篇習作從頭至尾學生是真正的學習主人,學生盼望上作文課,樂此不疲 。也有利于全班學生作文整體水平的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小學作文評講隨筆篇2
很多小學生的習作水平不高,提起作文就頭痛。如何激發(fā)學生的習作的興趣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關鍵。就此,我從小學生作文評改方面來談談如何來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
小學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是一種內化的過程,即使是表達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對學生一次極好的思維訓練。因此,教師對學生的習作過程,都要給以積極的鼓勵、激發(fā),建立一個發(fā)展性評改模式和評價標準,一定要改變以往評改作文時間過長,教師單方面參與的狀況。
在評改作文的過程中,必須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來改變作文評改的現狀。
一、學生方面:葉圣陶明確指出“‘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yōu)先權應該是屬于作文的本人,體現了作文教學的改革精神,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的表現。”然而在以往作文評改中只注重教師的單向評價,而忽略了學生自己的評價,學生才是習作的主人在學習中發(fā)揮著主體的作用。在評改學生作文時,教師可以采取兩種方式①自主評改和②交互評改。
1、自主評改:學生寫完作文后的第一讀者應是自己,習作初稿一般存在著一些較為明顯的不足,特別是初學寫作的小學生,他們在習作時尚未考慮到詞語的錘煉、修辭的應用,但通過推敲,自己還是可以修改的。我們應該讓學生意識到自主評改的意義,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使他們樂于、善于評改自己的習作。
2、交互評改:學生在小組中通過合作相互評改,同年人之間,學生無拘無束,樂于交流,敢于闡述自己的見解。哪怕是一個小問題,他們也會爭的面紅耳赤。他人評價時,無疑能讓自己大受啟發(fā),以廣闊的視野對習作進一步修改;評價他人時,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鑒,吸取他人的閃光點。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既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又使學生在自改作文過程中嘗到了“自改成果”,產生了濃厚的寫作興趣,學生就愿去鉆,樂去研,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活”起來。
二、教師方面:當前作文教學“費力多,收效少”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在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批改和評價上。
1、評價的隨意性大,不夠客觀公正。許多老師在批閱作文時并沒有客觀的作出評價,只是憑借對學生的大體印象確定作文的好壞。因此有些作文能力較差的學生即使偶爾寫了一篇好文章也往往會被老師所忽略,難得好評。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堅持精批、面批的原則。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都進行認真地批改,尤其對作文能力偏差的學生更要實行精心地面批,主要批出字、詞、句段、篇及標點存在的問題,同時又要批改出學生習作中的好詞好句和優(yōu)美片段,寫出眉批、段批和總批,使學生知道自己作文好在哪里,差在何處。只要堅持這條批改原則一定會收到明顯的教學效果。
2、教師給學生的作文評語太老套無激勵性和新意。“什么內容具體、中心突出、語句通順”這樣的評語缺乏指導性和啟發(fā)性,失去了批改的意義。還有的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基于“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支配,寫出尖刻,過于偏激的評語,如“亂七八糟”“話都說不清”來打擊學生的自尊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當同學看到這些評語時,當然隨便把作文本扔到書桌上,因為學生看夠了這些話,有的甚至厭惡這些話。如果教師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的作文,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歡愉,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明白自己的文章好在哪里,差在哪里,應怎樣努力,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因此我們在平時作文批改中一定要寫好學生作文的評價,對于不同情況的學生寫出不一樣的評語。對于優(yōu)等生,首先要肯定他所取得的成就,在取得成績的基礎上,提出使文章譴詞造句更加準確、生動,布局謀篇更加嚴謹的高標準的指導意見。對于中等生要著重在其文章的各個方面能否達到習作要求上加以批改指導并多用商量討論式的評語。如,一位學生在寫春天的景色時,寫了這樣一句話,“春天是萬物蓬松的季節(jié),大自然顯得生機勃勃。”在這句話中,“蓬松”一詞用得不恰當,我先在旁邊給他寫出了“蓬松”的意思是:形容草、葉子、頭發(fā)、絨毛等松散開。然后寫出了評語,“你推敲一下,‘蓬松’在這里用得合適嗎?換一個什么詞更恰當呢?”當這個學生看到評語時,拿著作文本找到我,告訴我他知道了“蓬松”這個詞用的不當,應改為“復蘇”,我給予了肯定。商量式的評語能達到一種和諧的民主氣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在以后作文遣詞造句時注意推敲,做到用詞準確。對于差生,也要及時的發(fā)現表揚其作文中的閃光處,如發(fā)現一字、一詞或一段寫得精彩,要畫上記號,進行評點。凡是有一點一滴進步,就大大贊賞,“,你的作文在大踏步前進!”相信在進行一番鼓勵后了學生寫好作文的信心一定會增強。
總之,教師不能簡單地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要多用激勵性的評語,使他們嘗到寫作的甜頭,這樣不但充分調動學生寫好作文的積極性,也能提高學生的認識,從而達到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小學作文評講隨筆篇3
上作文講評課,心里忐忑不安,但在三年級組已接受了這個任務,就應該精心備課。三個晚上,備課、做課件、查閱資料,忙得挺充實,心想,借這次機會,與語文組老師一起討論,也能得到張七中老師的指點,對以后的作文教學會有一定的影響力。上完后,張老師是這樣評價的:
一、上作文講評課——有勇氣
這學期,作文教學主要圍繞課本中的習作研究,周老師和陳老師都上過習作,特級教師李潔銀上的也是習作。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愿望,作前指導很細致,但我感覺到很多學生的作文水平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我認為,有的作文可以淡化作前指導,把精力花在作文講評中,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讓學生摸索到寫作的規(guī)律。于是,這次作文課,我以小作文《第一次……》讓學生寫喜歡的內容,簡單地進行作前指導。在批閱中,我發(fā)現學生的作文,如果經過老師的再次點撥,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于是,我選擇了一題多材的作文進行講評。張老師看到我上這樣的課,說我有勇氣挑戰(zhàn)。
二、“放慢鏡頭”指導寫具體——有新意
每一位老師都知道,要讓學生把重點描寫具體,就要從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寫詳細。如何把這些寫作方法滲透進文章中呢?我注意了教學的“深入淺出”,讓學生回憶自己平時看到過哪些鏡頭是慢鏡頭,有什么好處?學生打開了話匣子,有的說在《動物世界》中把動物吃其他獵物的鏡頭放得很慢,有的說跳水比賽,把鏡頭回放時很慢。這樣,觀眾不僅看得仔細,而且回味無窮。接著,我引導學生寫作文也要“放鏡頭”,越慢越有滋味,越慢越能打動讀者的心靈。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講評時,我讓學生品味佳作語言,感受語言文字的妙處,讓學生逐步體會出“放慢鏡頭”使文章細膩有畫面感。這樣的教學語言很形象,學生容易接受,久久不會忘記這種寫作方式。
三、豐富學習形式——有生活氣息
“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讓生活與課堂緊密相連。”是新課程的基本特征。作文教學應回歸生活,學生才會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教學三個部分的內容,我采用了三種不同的方式。第一種是對比教學,第二種是補充語言,第三種是情景表演教學。當講到《第一次炒菜》的片段時,我用投影出示了兩幅照片,學生在家里炒番茄炒雞蛋和炒青菜。然后,我把自己在家里燒飯的圍裙給學生系上,學生一邊表演炒菜,一邊進行口頭作文,通過表演,喚起學生的生活記憶,課堂上充滿了生機,當這位學生的語言表達不夠豐富時,我又請下面的同學幫忙,把油鍋冒青煙,開煤氣灶的害怕,炒時的緊張,父母的稱贊補充進文章,學生在富有情趣的氛圍中,表達的語言越來越自然、豐富。
教后思考
對于炒菜、游泳和上領獎臺,這些材料看起來很熟悉,可是,要提升學生的書面語言,教師應該思考得很全面,如炒菜我指導學生心理描寫很細致,卻忽略了香味和聲音,由于自己思考不夠全面,學生描述的語言也不夠詳盡。對學生可能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