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
人性本善
——讀《比良知柔軟,比金錢堅硬》有感
從物理角度來看,一個物體的軟硬是相對的。判斷兩個物體的軟硬,需要兩個物體對劃,有劃痕的物體是比較軟的。比如用塑料與玻璃比,玻璃可在塑料上留下劃痕,證明塑料比較軟,玻璃硬;用玻璃與金剛石比,金剛石能割開玻璃,這時金剛石比較硬。
從文學角度來看,軟的物體有時也很硬。比如水,水是一種形狀易于改變的物體,說明它很軟。水雖軟,但能水滴石穿。
題目中良知與金錢,抽象與形象的物體相比較。感性上良知是軟的,金錢是硬的。比一個軟的物體要軟,硬的物體要硬,這是什么物體?數學上,比大的數要大,比小的數要小,這樣的數是沒有的。說不定上述物體也沒有。
通讀全文后,表面上才知道這個物體是一雙粗糙的手。文中的德洛克是一個黑人,在歧視與暴力中長大。在被白人小女孩感化后,重新做人,成為了當地唯一一位黑人警察。
本文真實記敘了一個人性由蘇醒到閃耀著光輝的成長歷程,鮮明地告訴人們: 比良知柔軟,比金錢堅硬的不是表面上的一雙粗糙的大手,而是德洛克重新拾回的美麗心靈。只要有了這樣的心靈,便可堅破千難,柔納萬物。
人之初,性本善。我一直信奉堅持這一觀點。也有的人說人之初,性本惡。兩個相對立的觀點左右著人們的心靈。在93年的辯論大賽中,中國臺灣大學與復旦大學展開了一場關于人性的大戰(zhàn)。最終復旦大學成功問鼎。在德洛克的身上,性本善得到充分體現。但在他18歲以前,他是一個惡人。為什么?很簡單。因為他是黒人,飽受白人的歧視,心中的不滿都從自己的拳頭里發(fā)泄出來了。他保護小女孩的行為更加體現他性本善。如果他性本惡,他根本不會去保護小女孩,一個白人小女孩。他完全有理由去與那幾個青年一起欺負小女孩。但他沒有那么去做,他性本善。當小女孩說他手軟時,他沉睡已久的善性蘇醒了,并發(fā)出了耀眼的光輝。
在社會中,像德洛克這樣的人數不勝數。但像18歲以前的德洛克的人也有很多。對于這些人,我們要勸誡一句:“人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