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看完《朝花夕拾》的最后一篇《范愛農(nóng)》,我的心情十分沉重。
那時的政府怎么這么腐朽!
夜晚,我慢慢看著《朝花夕拾》,《父親的病》講述了:魯迅的父親患水腫希望很快康復(fù),請了兩位診金高昂的人來看病,但還是無一見效。
當時的社會就像魯迅的父親一樣病重了,社會到處都被金錢所蒙蔽了。黑暗的社會,貪婪的人心,很難看到人的善良。魯迅站在自己的角度將自己的憤怒都隱藏在自己的文字中,逐字逐句都揭示了當時的人情面貌,社會風情。外國人給中國人安上“東亞病夫”的稱號。外國人欺辱中國,侵犯中國,在中國草菅人命。但是不服輸?shù)闹袊爽F(xiàn)在站起來了,于是有了“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對舊社會舊思想宣戰(zhàn)。中國共產(chǎn)黨為積極向上的中國人指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朝花夕拾》這本書明顯能看出魯迅內(nèi)心的清醒,能感受到他身上戰(zhàn)斗的光輝。
細細品讀《朝花夕拾》,就能發(fā)現(xiàn)魯迅內(nèi)心的一片凈土,在那片凈土上撒滿了人性的光輝,讓他的文章充滿了濃濃的暖意。
“只要我被黑暗沉沒,那世界全屬于我。”魯迅不忘初心,堅持自己的信念。在那段黑暗腐朽的世界中,只讓自己的肉體受到摧殘,自己的心里卻完好無損,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力量啊。
從文字到內(nèi)涵,從精神到靈魂,它閃耀著不朽的民族光輝,隨時光流逝而成“夕拾”,但這“朝花”永不失其絢麗馥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