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后感700字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本雜文集。作者以回憶的筆調(diào)淡淡地書寫著自己的童年和青年。《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jīng)〉》是寫的魯迅的兒時,而《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則是青年時期赴日本留學(xué)的回憶。我最喜歡的文章是《阿長與〈山海經(jīng)〉》。
這篇文章描寫的是魯迅回憶家里保姆長媽媽的往日瑣事。文章里語氣波瀾不驚,平平淡淡,卻又在我們心中刻畫出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長媽媽,這就是大文豪魯迅的文章耐人尋味之處。
幼時魯迅并不大喜歡長媽媽,她說話時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語什么事,還豎起第二根手指,在空中上下?lián)u動,或者點著對方或自己的鼻尖”。嘰嘰喳喳,低聲絮語,用手指指指點點等動作,讓人不禁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個多管閑事,嘴碎又小心眼兒的中年婦女形象。這樣的神態(tài)讓魯迅懷疑,家里的小風(fēng)波由阿長而起。
文中說,阿長睡覺時總在床中間擺一個“大”字,擠得魯迅沒法翻身。這樣的睡相,讓我覺得阿長是一個有些粗俗的人。閱讀后面的文字,一個有點迷信的長媽媽躍然紙上,“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里,不應(yīng)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吃下去……”種種“道理”,看了啼笑皆非。
上面的種種,讓你我和兒時的魯迅厭惡,但讓魯迅改變想法的,還是那四本小小的《山海經(jīng)》。
魯迅對那幾本繪圖的《山海經(jīng)》念念不忘,阿長知曉后,給他買來了。這件事那魯迅難忘“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做成功”。為什么長媽媽做成功?因為她對魯迅有慈愛,也許就像他的親生兒子一般。
那幾本《山海經(jīng)》的模樣并不好,刻印粗拙,紙張很黃,圖像也很壞,但卻是魯迅最初得到,最心愛的寶貝。因為書里,都飽含著長媽媽對兒時魯迅的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