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觀后感2019
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的建設祖國的生力軍,如果今天他們的心理出了問題,毫無疑問,祖國的前途和未來就令人擔憂,下面是關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觀后感一
觀看完于丹老師《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講座,對自己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我懂得了如何提高自己,以下是我自己目前所遇到的問題:
(一)學習類問題
因?qū)W習而產(chǎn)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其問題有: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jīng)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厭學是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出現(xiàn)厭學情緒。 大多是因為作業(yè)多、上課拖堂等……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
(二)人際關系問題
人際關系問題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chǎn)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抑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xiàn)是趨于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xiàn)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nèi)心活動并存于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
2.情緒情感激蕩、表露而又內(nèi)隱。青春發(fā)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蕩。這種動蕩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nèi)隱。
3.早戀。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特別是高中生,正值青春發(fā)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fā)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
面對這類問題,我們應該教育青少年,青春期的困惑——與異性交往,要健康,有所自我控制。這樣的話,異性之間的交往會帶給雙方很大的好處。比如思維互補、能力互補、性格互補、互相激勵。
(四)挫折適應問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系方面的、興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huán)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類心理活動正常、關系協(xié)調(diào)、內(nèi)容與現(xiàn)實一致和人格處在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說得通俗點,心理健康的標志是: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良好,能適應環(huán)境,有幸福感,在學習、工作中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水平的標準,有以下十項:心理活動強度、心理活動耐受力、周期節(jié)律性、意識水平、暗示性、康復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會交往、環(huán)境適應能力。
于丹《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觀后感二
昨天,我和孩子一起觀看了于丹教授主講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感覺受益良多。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成長關系著每個家庭的喜怒哀樂。我們都希望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但是好像很多時候都好像力不從心,在為人父母的路上我們還是初學者。
在我家,自從孩子上了小學后,我就變得很焦慮,總是擔心孩子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以至于亂發(fā)脾氣,一看到孩子的毛病就火冒三丈,大聲訓斥。可是這并沒有改變孩子的某些壞習慣,學習和生活上也并沒有出現(xiàn)我期望的效果,反而是孩子越來越反感我的嘮叨,叛逆得和我頂嘴,我真是十分苦惱?戳酥v座后,我似乎尋到了一些方向,鄭教授說孩子接受不同事物的能力是有差異的,要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并加以培養(yǎng),樹立孩子學習的自信。我家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是數(shù)學好,語文差,我從不管的數(shù)學總是考八九十分,可是我每天盯著輔導的語文確是總不及格,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從我自身看急躁沒耐心是很大的原因,孩子總被批評自然就會自卑反感,另外有時候我和孩子爸爸在教育孩子方面會有不同意見會吵架也影響到了孩子的心理。這些方面以前我也意識到了,但沒有想到對孩子會有這么大的影響。教授說輔導孩子應該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的目標,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要把孩子前面沒有掌握牢固的重點難點先復習一遍,同時每天讓孩子預習新知識。想想我輔導孩子時總是沒有計劃的逼著孩子看書,耗時間,真是事倍功半。
關于孩子的壞習慣方面,我也學到了兩個好方法,一是從日常生活做起,讓孩子自己收拾房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二就是用練字和修改病句訓練孩子的馬虎習慣。還要讓孩子每次寫完作業(yè)好好檢查,不要再替孩子檢查作業(yè)。
學習效率是孩子提高成績的關鍵,放手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這一點我的孩子寒假里表現(xiàn)得很好,在放假的第一天,我就讓他自己把所有的作業(yè)和假期任務統(tǒng)計好,自己分配好假期里每天要做的事,他從第一天開始就嚴格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雖然其中也有幾天有變動但是最終還是在開學前一天完成了所有的作業(yè)。孩子總是說“媽媽,請你相信我!”。我也大膽的放開了手不去干涉他,只是在必要的時候提醒他,哪一天會有重要的事可能會影響他的計劃。一次成功的體驗對孩子產(chǎn)生的影響是我暫時看不到的,但是我想這對于他一定是個好的開始。好的學習方法會讓學習事半功倍,講座中一些大學生說到了自己的學習方法,比如說錯題歸類法,圖表歸類法等等,還重點介紹了發(fā)展右腦的擴散思維法,我和孩子看后還專門用“鼠標”做了練習,的確是很有意思的新方法。
通過這次觀看講座,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了新的認識。針對自己孩子的現(xiàn)狀和特點,我認清了自己的教育問題和努力方向,在今后我會關注更多教育方面的節(jié)目,提高自己的能力做一個合格的家長,為孩子的未來開創(chuàng)一條陽關大道。
延伸閱讀“
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的建設祖國的生力軍,如果今天他們的心理出了問題,毫無疑問,祖國的前途和未來就令人擔憂。因此,要深刻認識加強學生心里健康教育的緊迫性、必要性和重要型,并提高到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的高度認識。從實際出發(fā),必須抓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確定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里需求的主要內(nèi)容。學生的心里需求是什么?教育學家諾爾特的一席話發(fā)人深省: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李,他將學會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政變里,他將學會暴力;如果孩子生活在嘲諷里,他將學會含羞;如果孩子生活在羞恥里,他將會學到罪惡感;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將學會辦事公正;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里,他將學會愛這個世界…”從中可以看出消極責難可以使人落后、消沉、壓抑、精神不振;積極肯定、鼓勵、贊美、友誼可以使人積極進取,心里資源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環(huán)境對心里品質(zhì)的形成起到巨大的作用。
如何滿足學生的心里需求,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呢?東北從事多年教育工作的宋慶錄老師結(jié)合實踐總結(jié)得好。歸納出12字口訣:1,愛、重、信;2,理、導、寬;3、溝、激、鼓;4,示、合、體。即1,關愛、尊重、信任;2,理解、引導、寬容;3,溝通、激勵、鼓勵;4,示范、合作、集體。這些內(nèi)容完全符合孩子成長過程中伴隨的心里需求。
另一方面,選好培養(yǎng)學生心里品質(zhì)的途徑
1、開設心里健康教育課程,并把它列入日常教育內(nèi)容體系內(nèi),是進行心里健康鑒于的主要途徑。
2、轉(zhuǎn)變觀念、創(chuàng)新教法。
(1)、情感教育:情感溝通是學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礎合橋梁,情感溝通是教育者合受教育者維系的催化劑。目前,不懂情感溝通的家長、教師仍不乏其人,動輒訓人、體罰。懲處讓學生害怕、心存戒備、心扉緊閉,甚至產(chǎn)生逆反心里,墮落自流。情感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導之以行。
(2)、揚長教育:即是成功教育,站在科學發(fā)展觀的視角傷觀察了解每個學生長處,完決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積極因素予以肯定,既能調(diào)整學生良好的心態(tài)、保持樂觀情緒,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合進取心、自信心,使他們感受一次次成功的喜悅,形成成功習慣,形成思維定式。
3、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huán)境。加強心里健康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諸方面形成合力,共同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長營造寬容、平等、愉快、自主、積極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一要發(fā)揮學校在學生心里健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二是不忽視家庭教育在學生心里健康教育上具有的特殊重要作用,提高家長的心里科學教育知識。三是重視社會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保證。形成尊重、關心,幫助未成年人的社會氛圍,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一位教師曾說過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我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成才,但我努力使他們都成人。成為正常的社會人。"他所說的正常的社會人,應該就是指學生要有健康的心理。應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還是一個新生事物,但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輔導和疏導已成為學校、社會、家庭義不容辭的責任,變得刻不容緩。只有三方面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才能逐步解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才能促進青少年的德智體和身心的和諧發(fā)展。說到底,這也應該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應有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