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對小學生愛心培養(yǎng)的研究
2005-7-17 字數(shù):3471收藏此頁到都市網(wǎng)摘 一、課題的提出: 愛心是人性中最基礎的東西,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zhì),是素質(zhì)教育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博愛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當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內(nèi)容。古今中外,大學者無不視愛為社會的靈魂。孔子說"仁者愛人",孟子講"王道",都以愛為核心。費爾巴哈要建立的新哲學也是以愛為基礎的,他說:"新哲學建立在愛的真理上,感覺的真理上。在愛中,在一般感覺中--人人都承認新哲學的真理","愛是存在的標準--真理和現(xiàn)實的標準,客觀上如此,主觀上也是如此。沒有愛,也就沒有真理"! ∪欢F(xiàn)今的孩子卻普遍缺乏愛心:孩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卻不懂得對別人付出一點點愛;父親千里迢迢送錢到學校給在高校就讀的兒子時,兒子卻因父親穿著破舊,居然在同學面前介紹說:"他不是我爹,他是我老鄉(xiāng)。"劉海洋用硫酸傷熊的事例也早已鬧得沸沸揚揚。任性、亂發(fā)脾氣、不知體貼大人、對父母長輩指來揮去等現(xiàn)象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特別是在小學生中尤為明顯! 坌氖侨祟愃豢苫蛉钡臉O為重要的基本素質(zhì)。從小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已成為當前教育的重要任務! ⌒W階段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班主任是學生接觸最多的師長,也是學生心中的權威形象之一。班主任的教育、言行對學生品德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班主任被喻為是孩子的"第二任母親"。班主任對學生的愛心培養(yǎng),將直接而深刻地影響學生的一生! ¤b于以上分析,我們特提出本課題,希望從班主任工作入手,尋求一種培養(yǎng)學生愛心的科學、合理、高效的教育方法,以促進學生人格的進一步完善! 《、國內(nèi)外同類課題綜述: 小學生愛心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視,開始有不少人對此課題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善的成績。有從家庭教育入手進行研究,如:在學校建立"家長園地"、"家長學校"等,溝通家校聯(lián)系,指導家長家教知識,促進家校共育等;有從美育入手,進行美育與愛心培養(yǎng)結合的研究;有通過培養(yǎng)誠孝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K聯(lián)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一書中寫道:"一個人只有在他去愛人們的時候才能成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愛,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發(fā)展,也就不可能逐漸地進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他還從"怎樣教孩子懂得奉獻的思想、教會孩子善于理解人的悲痛、教會孩子熱愛自己的父母、培養(yǎng)尊敬爺爺奶奶的情感、培養(yǎng)良心感、培養(yǎng)善意感、自覺地去追求善良"等方面去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由此可見,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對孩子愛的教育,也為后人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把"具有同情心和對一切生命或事物的愛"作為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 ∫陨系难芯繛楸菊n題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經(jīng)驗和理論基礎,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從班主任工作的角度出發(fā),對小學生的愛心培養(yǎng)進行探索與研究! ∪、課題研究內(nèi)容: 據(jù)兒童學家研究,孩子天生就具備愛心,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嬰兒一歲前就有對別人的情感反應,如果旁邊有孩子哭,他會隨之一起哭;一兩歲時,孩子看到別人哭,就會拿自己喜歡的東西去安慰,這表明他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并有了試圖減輕別人痛苦的本能,但不知道該怎樣做才好;到了五六歲時,孩子開始進入認知反應階段,他知道什么時候該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同伴,什么時候該讓他獨處。這些都是孩子愛心的自然表現(xiàn)。而當孩子上學之后,他們的愛心卻越來越缺乏! 』谝陨系囊恍┱J識,我們認為,要想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心,首先要找出造成孩子愛心缺乏的原因,再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采取有效的對策! 。ㄒ唬┰蚍治觥 ∧7率侨祟愖罨镜膶W習手段之一。小學階段的孩子,模仿力特別強,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在大力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當今社會中,對智育的重視大大超過德育,德育工作中存在著問題。因此,從以下幾方面深入調(diào)查造成學生缺乏愛心的原因! 1、社會環(huán)境 社會環(huán)境主要指家庭和學校以外的一些關系,如朋友、鄰居、非正式團體及各種社會活動場所。在經(jīng)濟浪潮的沖擊下,社會上各種丑惡現(xiàn)象屢見不鮮! 。1)社會風氣和文化生活形式的調(diào)查 。2)社會交往類型的調(diào)查 2、家庭方面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的好壞、家庭的環(huán)境、家庭教育的方式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都將直接影響著孩子品德的好壞。 。1)家長因素 、 家長的教育觀念 ② 家長的教育方法 無暇顧及型、棍棒型、"團團轉(zhuǎn)"型、放縱型、朋友型 ③ 家長的品德行為 、 家長的文化程度 。2)家庭的風氣 、 家成員的關系 ② 家庭的環(huán)境 。3)家庭結構 、 特殊家庭(離異家庭、單親家庭) 、 獨生子女家庭 。4)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 3、學校方面 學校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發(fā)揮著主要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校風、班風、教師行為、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上等! 。1)校風、班風 。2)學校內(nèi)的人際關系 、 師生關系 、 同學關系 。3)學校教育觀念 (4)教師的行為 。5)教育方法 4、學生自身因素 。1)辨別是非能力 。2)性格特征的差異 (二)培養(yǎng)措施研究 1、加強學校與社會的緊密聯(lián)系、密切合作。 社會教育是學校德育的補充和延伸,是形成德育合力的必須重視的重要力量! 。1)學校要主動爭取社會教育力量的支持,如公安機關、企業(yè);村委會、敬老院;影劇院、書店等! 。2)組織學生接觸實際、外出參觀,讓學生了解勞動人民、熱愛勞動人民。利用春游、秋游組織學生參觀,激發(fā)學生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3)聘請校外有關人士到學校作報告,豐富學校與社會教育內(nèi)容! 2、加強學校家庭的合力教育。 。1)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家訪、校訪、電話聯(lián)系、家長會)主動與家長聯(lián)系! 。2)加強對家長的指導! 。3)加強對班主任人際交往能力的鍛煉。由于家長形形色色,性格各異,因此,提高班主任的人際交往能力對于協(xié)調(diào)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 要求班主任擺正自己的地位,不凌駕于學生和家長上! 、 引導班主任學會與家長交往的技巧! 、 讓班主任幫助某些家長改進教育方法。 。4)為家長分憂解難! 3、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 。1)轉(zhuǎn)化教育觀念,全面落實德育 。2)樹立良好的校風、班風 。3)營造和諧、民主、團結、融洽的人際關系 。4)改變教育方法 。5)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4、健全學生的心理特征,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和目標 1、研究的方法 實驗法、觀察法、調(diào)查法、個案追蹤 2、預期目標 通過一年的探索與研究,得出一些有利于班主任在工作中培養(yǎng)學生愛心的具體的教育措施! ∑毡樘岣弑拘W生的愛心,營造一個充滿愛心的校園大家庭! ∥、研究對象和時間 研究對象:本校全體學生 研究時間:一學年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2002.10--2002.12 ㈠ 選題申報,撰寫實驗方案 、 當前情況調(diào)查,收集數(shù)據(jù) 、 整理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分析成因 第二階段:2003.1--2003.7 、 確定典型研究對象 、 設計教育措施,制定實施計劃,開始具體實施 、 小結階段性成果 、 調(diào)整研究方向 第三階段:2003.8--2003.10 、 深入研究,培養(yǎng)學生愛心 ㈡ 整理研究材料,各成員完成工作報告 ㈢ 構思主體報告 第四階段: 、 撰寫修改,結題報告 ㈡ 提交成果 七、課題成員及分工情況: 組 長:林 紅負責課題全面工作,撰寫課題報告; 副組長:盧麗丹負責課題理論研究、實驗設計; 成 員:梁嬌輝負責課題理論研究、實驗設計; 成 員:張彩云負責學生數(shù)據(jù)收集、分析! “恕⒄n題研究條件分析: 盧麗丹老師參加過溫嶺市課題《影響小學生學習成績的歸因分析及對策研究》的研究,積累了一些課題研究、學生管理方面的知識,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林紅、張彩云、梁嬌輝三位是教學經(jīng)驗豐富且富有愛心、耐心、恒心的教師,均有多篇論文在各級刊物上發(fā)表,他們將為本課題研究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