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提升高考寫作能力系列之九
XX屆提升高考寫作能力系列之九
立論角度設置策略
要點:
·考慮論域(思考討論的范圍)、論題(思考討論的問題)、論點(思考討論的結果)
·考慮作文的可寫性與可發(fā)揮性
·考慮讀者閱讀的接受度
·選擇角度由“合適”到“最佳”。
·事物的多義性決定思維的廣泛性:“一樹梅花萬首詩”
·多角度思維:從6w入手,即何人、何時、何地、何事、為什么、怎么辦。
例1:話題:規(guī)則
肯定角度:“規(guī)則成就方圓”
否定角度:“規(guī)則鎖住了我們前進的腳步”
中間角度:“規(guī)則需要完善,需要進步”
從主體出發(fā):誰制定了規(guī)則,誰破壞著規(guī)則,誰在玩規(guī)則,誰來規(guī)范制定規(guī)則者……
從客體出發(fā):規(guī)則束縛了誰、誰在規(guī)則下匍匐,規(guī)則解放了誰、誰在規(guī)則里自由穿行……
從時間角度:古代的規(guī)則(唐代的規(guī)則、清代的規(guī)則),現代的規(guī)則……
從空間角度:以西方的規(guī)則、東方的規(guī)則,校園里的規(guī)則,商場里的規(guī)則……
從身份角度:當官的規(guī)則,商人的規(guī)則,藝人的規(guī)則……
從事情的角度:游戲規(guī)則,球賽規(guī)則……
例2:話題“忙”
官員:好官:忙百姓憂患,忙國家興亡,忙集體利益,忙人類未來:孔繁森的忙
貪官:忙錢忙權忙名利忙地位,忙丟了百姓忙丟了性命:胡長青的忙
庸官:忙上司忙人緣忙報表忙統(tǒng)計忙匯報忙總結忙拆東墻補西墻
商人:儒商:忙企業(yè)形象?忙企業(yè)文化?
奸商:忙制假售假?忙假冒偽劣?忙坑蒙拐騙?
官商:忙權錢交易?忙行賄受賄?忙定購傾銷?
醫(yī)生:忙病人?忙紅包?(正反)
教師:忙課堂?忙家教?
學生:忙學業(yè)?忙游戲?
藝人:忙賺錢?忙扶貧?
軍人:
…… ……
什么時候的忙:遠古、唐宋、明清、現代;上班時、下班時;童年的忙、青年的忙、中年的忙、老年的忙;……
什么地方的忙:中、外;校園、社會;工廠、商場、戰(zhàn)場;城市、鄉(xiāng)村;……
忙什么事情:種田、打工、作業(yè);旅游、聊天;做生意,演戲,作報告,……
為什么忙:生存,前途,命運,權勢,國家,民族,未來,……
怎么忙:有序地忙,無序地忙;快樂地忙,痛苦地忙;大刀闊斧地忙,雞毛蒜皮地忙……
(注:有多少種人就有多少種忙,如果再細到個人,那就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種忙,李白有李白的忙,乾隆有乾隆的忙。這么想下去我們的角度便豐富多彩了,如果我們再從地點、時間、事件、原因切分,角度更是無窮無盡。)
正反角度
贊成 忙: 忙好,忙出了前途,忙出了未來,忙出了充實人生;
不贊成忙:忙不好,忙丟了健康,忙丟了親情,忙丟了寧靜的心。
例3:話題:半與全
褒“全”貶“半”:
所得為半、行程為半、美貌為半、成就為半;學業(yè)為半、分數為半;生為半、業(yè)為半;家為半、友為半;吃半、睡半、喜半、夢半……
——半為人生常態(tài),但能因為身在半中,就放棄全、放棄完美了嗎?
——人在途中,就能忘卻遠方的家園嗎?
——命途多舛,就能拋棄美好的理想嗎?
——屢戰(zhàn)屢敗,就能折戟而返嗎?
——一遭受挫,就能半途而廢嗎?
不歌頌半,不停步于半,不沉湎于半,不汲汲于半:
——看歲半后的春天,
——看月半后的十五,
——看家半后的破鏡重圓,
——看情半后的終成眷屬
——看銀河上鵲橋連接的“全”
——看梁;箅p飛的“全”
——看蘇軾竹杖芒鞋走過黃州惠州儋州的“全”
…… ……
褒“半”貶“全”:
審美觀:
——朦朧美
——缺陷美
——距離美
——對比美
——映襯美
——悲劇美……
文學觀
繪畫觀
建筑觀
園藝觀
……
朋友觀
家庭觀
娛樂觀
……
生活觀
生命觀
自然觀
歷史觀
價值觀
……
——不強求、不夸飾、不逾越、不滿不漫
——閑適、恬淡、溫和……)
——中庸之道,中和之美,……
——不滿不全,滿則溢,盈則虧,
——酒半酣正妙,花開半為俏
——猶抱琵琶半遮面
——半江瑟瑟半江紅
……)
“半”“全”合一相生(無所謂褒貶):
——半乃全的一部分
——半乃全的過程
——半乃全的伏筆
——半乃全的積淀
——全乃半的結晶
——全乃半的終點
——全乃半的指向
——全乃半的明天
——半中有全,全中有半
——半即全,全即半
——半為虛,全亦為虛(人生只是一個圓,既然可以一死生,齊彭殤,為何不能等全半?
例4“楊麗娟事件”(從材料中提煉觀點)
楊麗娟:
——盲目追星的悲劇
——家庭縱容的惡果
——心理扭曲的追星一族
——極端事件與偏執(zhí)人格
媒體:
——媒體造星的弊病
——被媒體誘導(改造)的生活
——信息時代的眼球經濟
——媒體的包裝渲染與炒作
——媒體的良知與道德底線
——娛樂時代,誰在娛樂誰?
——誰吊起了大眾娛樂的胃口?
——被媒體娛樂掉的真情與良知
社會:
——社會教育的缺席
——鋪天蓋地的漫罵與詛咒,是誰冰冷了這個世界?
——看客的憤怒與興奮
——信仰缺失的時代
——精神病與社會病
——社會干預機制與救助機制
——誰有資格對死亡(生命)說三道四?
——他們還有沒有未來,誰給他們未來?
——如果這真是一場失敗的策劃
——不可理喻的事件主角和不可理喻的旁觀者
劉德華:……
例5:霍英東(從小吃過不少苦的霍英東聚財有道,但也熱心公益,散財有道。多年來他對社會的各類捐助金額接近200億元,單是在家鄉(xiāng)番禺的捐助就超過40億元,有報道稱他是港澳地區(qū)為家鄉(xiāng)捐贈最多的富豪。“生于憂患,以自強不息成就人生傳奇。逝于安樂,用赤誠贏得生前身后名。他有這樣的財富觀:民族大義高于金錢,赤子之心勝于財富。他有這樣的境界:達則兼濟天下。”)
提煉角度:
——聚散
——財富:錢的意義
有錢的生命價值
財富是社會的什么符號
仇富的背后
中國的富人們
財富的入口與出口
財富與人生
——道:財富之道
人生之道
社會之道
因果之道
和諧之道
……
——傳奇
——窮與達
——憂患與安樂
——善行與善心
——中國的慈善事業(yè)
例5:季羨林:(最難時也不丟掉良知——心在東方: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fā)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提煉角度:
——智者、仁者與長者
——知識分子的良知
——仁愛與恕道,獨立與平等,中西文化的交融
——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大家的“大”字
例6:林秀貞(30年來贍養(yǎng)了6位孤寡老人!坝30載愛心讓一村之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這等事是圣賢,官員做這等事是本分,農民做這等事是偉人。這位農婦讓九州動容!
——溫暖世道
——閑事與難事(閑心與愛心)
——公益是誰的事?
——一個農婦的活法
——在樸素教誨中成長的樸素人
——做一時的好人與做一世的好人
——做一件好事與做萬千好事
——一個農婦的目光
——精神救助與物質救助
——美德與胸懷
例7:黃舸:(行程1.3萬多公里,當面感謝恩人的陽光少年。黃舸的生命也許就要走到盡頭,但是為了能面對幫助過他的人說聲謝謝,XX年,15歲的黃舸和父親用一輛三輪摩托車踏上了“感恩之旅”,開始在全國尋訪素未謀面的恩人。如今,父子倆已經走過了82個城市,行程1.3萬多公里,向30多位當年給他們寄過錢的恩人當面道了謝。父子倆一路上感受著感動,也傳播著感動。)
提煉角度:
——被命運丟棄的蠟燭
——和死神賽跑的孩子
——在悲哀中歡快地燃燒
——被善良點亮的生命
——被別人點亮與點亮別人
——揣著夢想前行
——生命之旅,感恩之旅
例8:微塵(“微塵”起初是青島一位數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來,擴散成一個愛心群體,再后來,擴展成一個關愛他人的愛心符號。以“微塵”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進青島的大街小巷,成為青島一個體現愛心的公益品牌)
提煉角度:
——“微塵”大愛
——渺小與偉大
——城市的良心
——微塵匯聚,細水成流
——來自身邊的“微塵”
——一個愛心符號的背后(社會道義、慈善、公益、奉獻、公民素質、社會風氣、幫助、城市救助、機制……)
——與名利無關
提示1:
一、學習在同一個觀點下、在同一個層面上找到合適的切分角度。
如責任可切分為這樣并列的三個層次:對待社會、對待歷史、對待自然;還可切分:對社會的、對父母的、對自己的;還可切分:撫養(yǎng)責任、教育責任、愛的責任等等。
二、學習給切分好的角度擬成相互照應的幾句話,即分論點。以上面切分為例,可擬為:1、責任是我們對待社會的一種態(tài)度;責任是我們對待歷史的一種態(tài)度;責任是我們對待自然的一種態(tài)度。2、責任是我們對社會的擔當,對父母的承諾,對自己的交代。3、給他溫飽,是撫養(yǎng)的責任;讓他明理,是教育的責任;使他有情,是愛的責任。等等。
三、在每一個分論點后,有足以證明的材料,形成穩(wěn)穩(wěn)實實的本論。框架如下:論點一,證明;論點二,證明;論點三,證明……
四、并列展開的前后有總領和總結,構成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或者說序論(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提出問題;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說;明確主張;預示論點等)、本論、結論(綜合論點;對論點反復強調等)
提示2:可以操作的一些小技巧:
一、擬小標題,使并列的角度更清晰。
二、注意過渡段、提示語的寫作。
三、分說與分說之間形成呼應。
四、可以對照方式展開。
提示3:考生最常見錯誤:
一、 論證的角度不在一個平面上。
二、 論證的角度雖有不同,但有交叉的關系。
三、 角度重疊。
四、 角度提領語平板,少概括力。
五、 此角度與彼角度之間缺少呼應。
年高考作文壓軸經典訓練實例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聞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張沒價值的白紙,自從綠給了我發(fā)展,紅給了我情熱,黃教我以忠義,藍教我以高潔,粉紅賜我以希望,灰白贈我以悲哀;……從此以后,我便溺愛于我的生命,因為我愛他的色彩!
人生的色彩無不從一張白紙開始,用心中七彩的筆,描繪出屬于自己的色彩。
請以“為生命著色”為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不得抄襲或套作;(4)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寫作提示]:“色”即顏色,顏色是豐富多彩的,顏色是有其象征含義的,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調出色彩、調出健康、調出好心情、調出自我的認識!盀樯,就是讓生命豐富多彩,就是希望擁有自己的生命色彩,就是渴望自己有對生命的個性化感悟。
色彩的象征含義,有熱情的,有快樂的,有青春的,有理智的,有高貴的……生命里可以有一種顏色,也可以有多種顏色。有的人生命里缺少色澤,一生毫無生機和美感可言;有的人生命的色調單一,或平淡,或單純;有的人生命里五彩繽紛,有紅,有藍,有綠……
審題立意的角度有:為什么著色,著什么色彩,著色(不著色)會怎樣?梢詫懽约荷锏纳,為什么會擁有這種色彩;可以寫他人生命里色彩,他(她)為其奮斗思想、歷程、結局等;可以抒發(fā)生命充滿生機、色彩斑斕的情感;可以記敘、描寫自我為著色的經歷,可以議論為什么要讓生命有色彩等;可以寫正面積極的方面,可以寫反面消極的內容?梢越梃b教材里素材,屈原為生命涂抹上汨羅江一般的顏色,司馬遷為生命涂抹上黃土地一般的顏色,陶淵明為生命涂抹上秋菊一般的顏色等。
記敘文,議論文,散文,小說都可寫。
【例文展示】 1、為生命著色
生命是自己的畫板,為什么要要依賴別人著色
――題記
人一出生,便如白紙,生機盎然,傲對來世.隨著歲月流逝,光陰輪轉,白紙上會留下點點痕跡,紅的,黃的,藍的,白的抑或是春的萬紫千紅夏的濃蔭綠樹秋的金黃世界還是冬的潔白剔透
人生,恰似一幅畫,畫的色彩全由你自己掌握.如白色淡泊,如灰色沉郁,也如紅色燦爛明艷……
白,如東坡."把盞臨風,牽黃擎蒼嘆英雄,一蓑風雨平生任,踏雪飛鴻".東坡的一生極為坎坷,仕途的偃蹇,愛情的曲折,輾轉的勞累與奔波.多少次,他的心里矛盾重重:放棄仕途,怎能報效祖國放棄文學,怎能躋身文壇最終,他將功名利祿換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掛疏桐之夜感"人生到處之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之淡泊,他不為"蠅頭微利,蝸角虛名"所觸動,只愿"滄海寄余生".
東坡從政治的窄門中走出,為自己的生命涂上一筆潔白的白色,純美,高潔……
灰,如中國歷代文人泥土般的樸素.他們以不羈的筆墨,內斂的性情勾勒出自己生命灰色的空間,似懷才不遇的陳子昂,似報國無門的陸放翁,似一貶再貶的杜工部,也如借酒澆愁的李太白.他們用那一抹濃重的灰色,讓歷史為之嘆息,讓文化在后人的眼里變得厚重起來,他們,在灰色的空間里成為風中飄搖的朵朵青蓮!
紅,如陸幼青,每當看到他強忍著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寫下的文字時,每當看到他那株笑魘為面的向日葵時,我都會有一種欲哭無淚的酸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選擇了一種落葉的方式――用拼盡全力的翩舞來托起生命的輝煌像流星一般在最后一瞬間劃出一道貌岸然最亮麗的光弧!他的生命因此而燦爛!
人生的境界在于將自己的潛能發(fā)揮到極致!
生命的畫板,讓我們自己著色!
活著,總會有一個位置,讓你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也許我們并不卓越,但平凡并非沒有自豪的理由,喧囂之后,我們總能找到自己的目標,詮釋自己的精彩!是小草就裝飾大地,是參天大樹就成為棟梁之材!
不要問什么是低,什么是高,在生命的藍天中飛到你的極致,這便是最好!
蒙娜麗莎向你發(fā)出永恒的微笑,惠特曼的詩篇在召喚,施特勞斯的圓舞曲在為你的青春伴奏!
讓我們拿起畫筆,傾聽心聲,為自己的生命著色!
【點評】在眾多的文章中,這篇自己站了起來,令人過目不忘.作者的高明之處在于,一有材料,二懂材料,三懂用材."白色――東坡,灰色――陳子昂,陸放翁,杜工部,李太白,紅色――陸幼青",色之性,人之性在淡泊,沉郁,燦爛中交融,這絕非是"妙手偶得",而是得益于長期的閱讀與冷靜的思考.
2、為生命著色
生命薄如蟬翼,脆如蘆葦.讓生命存在,而且是多彩的存在,這是我們全人類的責任.
――題記
紡衣車間的女工用單針走線來衡量她們的生命,所以她們生活的色彩是單調的;田間辛苦勞作而仍入不敷出的農民用耕耘的田的塊數來衡量自己的生命,所以他們生活的色彩是黯淡而痛苦的;一個文藝工作者用還有多少期《泰晤士報》未讀來衡量自己的生命,所以他的生活的色彩是充滿憧憬的;……
每個人的生命都涂著一種屬于自己的顏色,無人能取代與更改,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棵平凡的草一樣,卻有著各自驕傲的理由.是的,我們是幸福的,比起他們:當肆虐的海嘯襲擊那片土地時,那些驚惶而不知所措的受災人民,他們的生命是什么顏色;當那些饑民由于長期沒有進食,無力站立,匍匐在干涸的土地上.看到那雙似鷹爪的小手又能讓我們用何種顏色描述他們的生命;當求知的眼神通過那純凈而充滿期待的眼神而展現我們面前時,我們是否讀懂了他們生命的顏色;當井礦下塌,看到親人被活埋于井下,老母或妻兒哭的死去活來,我們一定領悟得到他們生命的色彩.
于是在痛定思痛中,我們明白:為生命著色,不僅為自己,如果有余力,也應想到那些無力為自己著色的人們.德雷莎放棄了自己優(yōu)越德的生活條件,走出高墻,走入貧民窟,將愛帶到了世界上最黑暗的角落."一顆平凡的心,自由的給,自由的愛,直到它受到傷害……"比起她,我們大可不必這么傷感,只需付出力所能及的一份.陀思妥耶夫斯基說過:我們恐懼死亡,那是因為珍愛生命的緣故.是的,生命薄如蟬翼,脆如蘆葦.不僅讓生命存在,而且讓它存在的多彩,這是我們全人類共同的責任!
很喜歡泰戈爾的這樣一句詩:
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于是,我給自己的生命涂上了夏花和秋葉的顏色――而明白行動就是這支涂色筆才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點評】套用一位扶貧大學生的話: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副擔子,那就是讓生命多彩的存在,不僅為自己,更為全人類.從這里我們看到了小作者那顆堅強博愛的心,不禁被他感動,為他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