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作文(二)學(xué)會分析例文及指導(dǎo)
一、讀三篇文章,研究三種結(jié)構(gòu)形式:
1,《陌生人,你好》
“不要對陌生人說話”一直以來都是疼愛子女的父母掛在嘴邊的教誨而那部同名電視劇更是在風(fēng)靡全國的同時,也讓人們見識到人性的陰暗面。然而,我卻依舊固執(zhí)地堅持,向陌生人道一聲“你好”。
我愿對陌生人微笑。一個人只要是生活在社會中,必然每天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有些會因為公事或者私事產(chǎn)生交集,而更多的只是擦肩而過,下一秒則各奔東西。我愿向他們微笑,道一聲“你好”。在遇見的時候,一個微笑便是一點溫度,對方回報的微笑又是一點溫度,這樣的溫度一點一點聚積起來,整個社會便隨之溫暖。而這點不經(jīng)意的溫暖,或許恰是希望與勇氣的源頭,是關(guān)愛的傳播。如同梵高所說:“愛之花盛開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
我愿為陌生人哭泣。詩人高洪波在奧斯威辛參觀,站在狂怒的風(fēng)中,他感到“指尖開始流淚,為人類在那一年代的無助與悲傷”。莫斯科紅場有一座紀念二戰(zhàn)時為保衛(wèi)國家而獻身的人的“無名英雄紀念碑”,上面刻有兩行字:“你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你們的功績與世長存!蔽也徽J識死于納粹殘害的猶太人,不知道二戰(zhàn)中為維護正義犧牲的勇士們各自姓甚名誰,但我為他們哭泣。這些眼淚不是控訴不是同情也不是追憶,而是一種信念,我愿傾盡所有來避免悲劇的重演。盡管我的身份微不足道,但我想,倘若人人都能這樣為陌生人哭泣,那么便是種全社會性的洗滌,是以全社會的名義在承諾:我們將有勇氣盡一切力量來阻止邪惡的卷土重來。海明威寫道:“每個消逝的生命都是我的損傷,因為我與整個人類相通;莫問鐘聲為誰而鳴,它為你而鳴!
我愿為陌生人立命。左宗棠年少有大志,“身無半畝,心憂天下”;張載的人生理想第二層便是“為生民立命”。緣何他們愿為陌生人立命?古代的圣哲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便是教導(dǎo)我們在生活中便要將別人的事當做自己的事,然而要使自己的人生奮斗超越自己本身,則應(yīng)著力于對陌生人的幫助。功成名就后,有些人沉溺于燈紅酒綠,有些人熱衷于欲望的滿足,還有些人卻選擇回饋社會。商業(yè)巨子霍英東說:“有錢,是給我一個機會,能對國家作自己的貢獻!钡拇_,能力越大,責(zé)任越大。我愿盡全力承擔(dān)自己的義務(wù),扮演好我在社會中的角色,我愿在未來的某一天,以某種方式,為陌生人立命。
人生路上,我愿向某個拐角邊上的陌生人微笑,我愿為記憶中的某個瞬間里的陌生人哭泣,我愿替走向下一段旅途的陌生人請命,向你們道一聲:“你好,陌生人! (劉夕希)
2,《五谷雜糧》
……經(jīng)典是五谷雜糧。中國人的精神谷物是一本本經(jīng)歷了幾千年風(fēng)吹雨打仍微笑著注視著我們的經(jīng)典。從牙牙學(xué)語時讀的唐詩宋詞,到《詩經(jīng)》、《論語》再到一篇篇才子散文,我們的祖先將智慧與才思浸潤在一篇篇美文里,跨越千年的風(fēng)霜為我們啟迪思想。我們從“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中懂得擔(dān)當與責(zé)任;從“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學(xué)會堅強與奮斗;從“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身上了解做人的底線與堅持;從讓貴妃倒酒、力士脫靴的李太白身上明白做人的瀟灑與不羈。中華民族的文化從來就是特立獨行、卓爾不群的。大不列顛的莎士比亞借戲劇提出“生存還是毀滅”的終極命題,而我國的屈平與史遷卻分別用生命為“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和“默然忍受命運暴虐的毒箭”作了最好的詮釋。這樣的精神早已根植于每個中華兒女的靈魂深處。如同五谷雜糧對身體沉默的滋養(yǎng)——看不出什么特別的功效,可一旦失去,人就會從內(nèi)而外徹底垮掉。
令人痛心的是,在西方文化大量侵入的今天,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文化的傳承面臨斷代的危險,民間藝術(shù)大量失傳,就連幾十年前還輝煌一時的國粹京劇也面臨大量經(jīng)典曲目失傳的危機。再看看支撐起幾千年來中國文人精神大廈的儒家經(jīng)典吧。一位學(xué)者痛心地說:“我只是把兒時應(yīng)該熟讀的‘四書五經(jīng)’移到三十八九歲才來了解!苯陙,經(jīng)典借助電視的傳播平臺漸漸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內(nèi),但這也恰是經(jīng)典傳承的一種悲哀——本應(yīng)耳熟能詳?shù)木裨搭^,本應(yīng)每日攝取的精神五谷雜糧,卻要借助一種既娛樂又商業(yè)的手段才能提起人們的興趣。失去了精神家園的人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失去了精神家園的民族,無法立足于世界。 (吉 翔)
3.《安》
……如今的人們,過多地被物質(zhì)迷惑了雙眼,越發(fā)不安分起來了,追功、逐名、謀祿,哪一個不是充滿誘惑力? 世人只有擦亮雙眼,看清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安于現(xiàn)狀,方可獲得想要的一切!∪绾巫龅桨灿诂F(xiàn)狀?子貢和孔子有這樣的對話,子貢問日:“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孔子的話精辟地闡述了如何安于現(xiàn)狀,不論貧富,都對現(xiàn)有的一切感到滿足,沒有過分的追求,并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這便是真正意義上的“安”!Q句話說,便是人格上無休止的追求,在物質(zhì)上適時滿足,“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安”是一種人生的智慧,是一種更高境界的生活方式!
二、怎樣多角度分析材料:
1,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在“文革”中,一位老音樂家被下放到農(nóng)村為牲口鍘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來,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沒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會老呢?每天鍘草我都是按4/4拍鍘的。而另一位音樂家——杰出的女鋼琴家顧圣嬰,在“文革”初期便自殺了。隱身在音樂的象牙塔中,當風(fēng)暴襲來,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東西被踐踏時,她選擇了用死亡來抗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cè)面、一個角度構(gòu)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
這是一個材料作文題,談的是兩位音樂家在“文革”的逆境之中,面對厄運作出的不同人生抉擇,一個是以生踐志,一個是以死明志。選擇不同,但都表現(xiàn)了他們對理想、信念、人格等的堅守和追求。
本題審題有三個基本角度。
第一個角度:
第二個角度:
第三個角度:
2,“寫作實踐”第2題
第一個角度:
第二個角度:
第三個角度:
3,XX年全國高考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lǐng)該多好啊!于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xí)。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撲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jié)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只什么鳥,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焙⒆用鵀貘f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本題有三個立意角度:
三、寫作訓(xùn)練:(p,90)
四、附錄:作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