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日》作文指導(2016年南京市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作文題)
記敘文和議論文是我們高中作文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中學生寫作教程的基礎。作為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我們可以有自己喜歡的文體,但不可偏廢另一種文體。再者,解題雖然應該先易后難,但不應該趨易避難。尤其是應試作文想要在千篇一律的作文中脫穎而出,就應該注重作文的獨特性。有鑒于此,我選取了這篇議論文——《紀念日》。
【題目展示】
請以“紀念日”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審題分析】
《紀念日》是XX年南京市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的作文題。我想命題人是有感于時下兩部熱門電影《貝拉日記》、《南京!南京》而出了這個題目。因而命題意圖可想而知,即讓我們當今的中學生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當然,我想這僅僅是命題者的初衷,應試者在審題過程中可以有更廣泛的理解和更深入的解讀。例如:紀念的對象可以不局限于歷史題材,只要對自己而言有特殊價值和意義值得紀念的人、事、物都可以作為材料運用到作文中去。
【思路突破】
關于文體的選擇和文章的構思,根據(jù)以上對題目的分析,我認為本次作文最便于操作的是記敘文。記敘文的構思有兩種:一是敘述在某一天發(fā)生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情,而這件事情值得自己永遠紀念,因此這一天就是紀念日。這類文章通常適合用回憶式的倒敘方法。第二種就是將紀念日具體到某一特定的日子,例如:國慶日、端午節(jié)、父母的結婚紀念日……只要寫當天發(fā)生的事情即可。然而,仔細想來,本次題目雖然議論文難寫,但亦不是不可寫。只要我們能準確找到題目的切入口,議論文實際還是可以寫好的。例如:時下很多青年人對中國的節(jié)日很冷淡,反而熱衷于過洋節(jié)。這是為什么?又如,很多人覺得節(jié)日的氣氛越來越淡薄,這又說明了什么?再如,社會上有部分人每逢過節(jié),節(jié)日內(nèi)容非但不豐富,甚至于惡俗腐朽,這些人到底缺失了什么?此外,我們也可以從自身思考。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以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看待紀念日,以及怎樣去過紀念日和如何才能真真正正地過好紀念日?凡此種種,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可寫的還是很多的。
【考場佳作】
紀念日
紀念日,顧名思義就是值得紀念的日子。在我們?nèi)粘I钪杏性S多形形色色的紀念日,除了國際組織、國家法定的紀念日外,那些對我們個人而言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也屬于這類范疇。(首段解題準確,分類恰當。語言簡潔明快,絲毫不拖泥帶水。)
法定紀念日的設定,大致歸納起來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記住過去,二是為了創(chuàng)建未來。前者,例如我國近幾年新近通過立法而設定的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我國自古就講求孝道,清明祭祖是上古遺存的傳統(tǒng)。當今我國通過立法將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設定為法定的紀念日,實則是對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而端午節(jié)眾所周知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的愛國精神光照千古,至今仍值得大家學習。端午節(jié)的法定,對后人了解和學習屈原精神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后者,例如植樹節(jié)、節(jié)水日、世界環(huán)保日……這些節(jié)日的設定都是在目前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下提出的。如今,有些國家和地區(qū)為了高效益、高增長,發(fā)當今財,短子孫路,無視環(huán)保,生態(tài)破壞日趨嚴重。不過,值得可喜的是,從這些節(jié)日的設定可以看出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已經(jīng)增強,恢復以往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世界僅僅是時間問題。(本段概念清楚,層次分明。對為什么設定法定紀念日尋根探究,追本溯源。雖為個人見解,卻體現(xiàn)了作者對過去和將來的思考,充滿著時代氣息,使文章的內(nèi)涵更加豐富。在論述傳統(tǒng)節(jié)日時,作者分而述之,詳略得當。而在論述植樹節(jié)、節(jié)水日、世界環(huán)保日等節(jié)日時,又凝練概括,絲毫不拖沓冗長。然而不足之處在于行文些呆板,缺少變化。)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關乎個人的紀念日更是屢見不鮮。最為時下年輕人追捧的就是結婚紀念日,甚至于連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也十分熱衷。前不久,有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叫《金婚》,而金婚就屬于典型的結婚紀念日。每年的結婚紀念日總是廣大情侶最為渴慕的日子,也是這年之中最為閃光的一天。每年的結婚紀念日就如同茫茫人海之中的滄海明珠,而人們的婚姻歷程就是由這些明珠連綴而成的一條光彩奪目的項鏈。然而,社會上有一部分人只重形式,不重內(nèi)容。他們往往只注重于結婚紀念日奢侈的排場、昂貴的禮物。殊不知,結婚紀念日的真正意義在于上人們銘記心中那份最真最純的愛情,從而傳達情感,維系家庭。(第三段與第二段的論述方法不盡相同,第二段重在介紹概念、整體把握,而第三段重在具體解讀,深入分析。作者將日常生活中的材料運用到作文中,更能促發(fā)讀者對于結婚紀念日的思考。而最值得肯定的是,作者能透過當下社會中的現(xiàn)象,從反面推理,揭示出結婚紀念日的價值和意義。此外,本段語言也頗具特色,比喻的運用讓語言更具韻味也切合結婚紀念日這一浪漫的主題。)
面對眾多的紀念日,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該如何過好紀念日呢?孔子說,祭神如神在。我想,我們應該形式與內(nèi)容并舉,多了解紀念日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真真正正地過好每一個紀念日。(最后一段緊承二、三兩段。實則第二段、第三段的共同之處,就是二者都討論了為什么要設定紀念日,即紀念日有什么樣的文化內(nèi)涵這個問題。因而,結尾緊接著談“如何過好紀念日”,也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
【點評】本文簡潔明快,概念清楚,層次分明,說理透徹。作者能將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化用到作文之中,有助于打開自己的寫作思路,引起讀者的思考,使文章富有生活氣息。在當下許多學生不會思考、不會說理的情況下,作者卻能在文章中體現(xiàn)自己思考的結晶實屬最難能可貴。因而綜合評定本文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