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陜西著名景點概況的導游詞(精選3篇)
介紹陜西著名景點概況的導游詞 篇1
景帝在位20_年,陵墓修了共20_年,剛即位平定七國之亂,沒有修陵墓,后來自己修了20_年,剩下20_年的工程是由其兒子武帝為其所修。
這邊是考古陳列館,首先我們看一下這個沙盤圖,按千分之一縮小的。在右手邊,這個區(qū)域就是陽陵弋,皇帝會把天下的巨富、豪俠、文士全部聚集于此,行程一個新的商業(yè)重鎮(zhèn),環(huán)節(jié)巨富的盤踞勢力,能夠更好地統(tǒng)治中央集權。
這邊主要展示的是建筑材料,這件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路牌,脊獸,建筑物末端的裝飾品,是為了驅(qū)鬼、避兇的。瓦當,分為文字瓦當,例如一些吉祥話“與天長久”“長樂未央”等,云紋瓦當,祥云、云彩,漢代崇尚道家思想,神仙踏祥云而來,瓦當做在自家房子四周,云霧繚繞,蓬蓽生輝。門前踏步臺階,空心的花紋方磚,這樣的設計減輕建筑物自重,減少石料,隔音、防潮,
同時表面的花紋防滑。這件是圍棋盤,雕刻凌亂,質(zhì)地是一塊鋪地用的方磚,推測不是給皇帝陪葬的,有可能是守陵人閑暇之余的娛樂活動。出土于刑徒墓地,手銬、腳鐐。這邊是祭祀的禮器,圓形為玉璧,用來祭天,長方形的是玉圭也用于祭祀,同時古時臣子上朝所持之物,大小則代表著級別。這個白虎、玄武磚是代表4個方位的空心方磚。這個是計時的,功用類似于沙漏,不過里邊裝的不是沙子,而是水,水通過滴水口滴出,水位會下降,而水上浮著一只船,船上有一只帶刻度的箭,隨水位的下沉,刻度變化,根據(jù)刻度變化來計時。旁邊是陶罐,用于盛放糧食用,銅缽是吃飯的碗,陜西八大怪,泡饃大碗賣。這邊的俑發(fā)髻在上,方便帶冠。印章,“太官之印”就是御膳房的印章。玉璧,是哪里的?皇帝陵墓多建于此,建都在此,就地取材,藍田玉。弩機,是西漢時期最先進的遠射程兵器。鐵鐳,人們使用的秤砣;㈩^鎏金飾品,鎏金把黃金磨成粉末狀,粉末放于
水銀之中,混合涂于物體的表面,加熱,水銀蒸發(fā),留下的則是鎏金了。顏色較為亮麗的是修復過了的,2個沒有修復。金餅是皇帝賞賜有功大臣的禮物,不可以流通。高顴骨騎兵馬,咋一看像我們關中地區(qū)的老太太,其實西漢時期不可能有老太太當騎兵的,通過一點可以證明,沒有馬鐙子,人們靠臂力支撐上馬,推測是內(nèi)蒙古地區(qū)一些胡人,羌人的形象,工匠用于一種夸張藝術手法,展現(xiàn)出他的驍勇善戰(zhàn)。此處為叢葬坑的部分復原,當初都是整齊排列放于棺材里邊,棺材腐朽后,上邊的土砸下來,就是旁邊零落不堪的形象了。這里是動態(tài)的一個展示,彎腰負重、行走的士兵,旁邊這個俑腰帶是用貝殼所制,纏于腰間保平安,是平民所有,官家、皇家則使用的是玉腰帶,身份等級的象征,亂世藏金,盛世藏玉,還有腰纏萬貫的意思。持劍武士,腰間插著鐵劍,鎧甲是熟牛皮所制,無法剝離,整體切割下來。下來塑衣式陶俑給王公大臣陪葬,穿著真實衣服的是給皇
帝陪葬所用。因為衣服是陶土所塑造出來的,保存下來,使得藝術價值較高,展示了漢代人的服飾,此陶俑雙手抄于前胸,就是一個掃地的宮女了。拱手忌坐粉彩女俑,是鎮(zhèn)館之寶,首先觀其色,顏色比之前我們看的的任何一件都要鮮艷完好,關中地區(qū)氣候干燥,顏料很容易揮發(fā),這件能夠保存下來實屬不易。其次,觀其形,這是一個女子拱手作揖的形象,坐法和跪是不一樣的,叫做忌坐,臀部壓在腳踝之上,身體向左傾斜,拱手作揖跟像是掩嘴偷笑,面容精致,柳葉眉,丹鳳眼,櫻桃小口,全都是漢代標志美女的形象,而且漢代講究以白以瘦為美,做出了纖細的腰身,白皙的皮膚,整個漢陽陵的陶俑中,我們發(fā)現(xiàn)的都是非常正式的形象,唯獨這一件顯得略微調(diào)皮,可能不是一個正式場合,所以是鎮(zhèn)館之寶。她的發(fā)型也很講究,就做墮馬髻,就是從馬上摔下來的造型,以女子下垂的頭發(fā)代表嫵媚之感,當時很多的官家小姐,為了追求下垂的嫵媚之感,甚至給自己買一些
假發(fā)系上。這邊看一下漢代的服飾,起舞偏偏的樂妓俑,身段像水蛇一樣,特別顯瘦,但是把裙擺做的特別寬大,其一展示女子舞姿的飄逸,其二可以使這件陶俑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恼居诖颂,衣服層次感很鮮明,里外共有3層,一般是非常正式的場合會穿,比如是大臣上朝、表演、宮廷宴會、接待貴賓。在漢昭帝劉弗陵之前的衣服是一個筒形筒下來的,里邊是不穿任何東西,不穿內(nèi)衣的,但在劉弗陵之后是上衣下裳,中間裹了一層,女孩子必須下邊穿褲子,因為劉弗陵比較年輕,霍光想讓自己的女兒當上皇后,一直懷不上孩子,害怕劉弗陵在后宮見女孩子太多,亂出事,將衣服改了。
兵器都是按照3分之1縮小了的。西漢時期人們沒有生產(chǎn)車間、車床,更沒有很精致的打磨工具,打磨全部靠手工,能將物品打磨到如此圓潤、精致,實屬不易的工程。銅帶鉤,男子的皮帶扣。冥錢,漢代是沒有軍餉的,人們服役出征,家人都會給帶一些零花錢,雖然
是陶俑,也做了出來。水囊,水壺。銅斗量、銅斗,兩個要結合在一起用,人們把糧食放在銅斗之中,把銅斗量在上邊一轉,分糧食時,多余的就撥出來了,比較公平。權衡利弊,什么是權,就是這個,小砝碼,用如此精細小巧的砝碼去稱量自己的厲害關系。銅鑒,用來接水的,還可以當鏡子用,以人為鑒由此而來。陶井、連鍋灶,關中地區(qū)的農(nóng)村依然使用,灶左邊少飯,右邊用余溫來把水燒熟,環(huán)保、二次利用。人們的生產(chǎn)力已經(jīng)是很先進了。中間的牛,體型很大,種牛,西漢時期人們注重培養(yǎng)金鷹品種,木質(zhì)的樂器、工具。
此俑外展了,神的側面可以佩劍,佩劍上朝,因為西漢崇尚武力。
烤肉的烤架。西漢人們多數(shù)飲食以蒸煮為主,這就是偶爾改善飲食所有的了。
葬玉。玉含、玉塞、玉敷眼、玉劍閣。您看這個比較透,那么這種玉就是藍田玉的活玉。
介紹陜西著名景點概況的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看見的是陜西的兵馬俑,兵馬俑是當代最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兵馬俑坑在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里半,先后發(fā)一、二、三號三個坑。一號坑是當?shù)剞r(nóng)民打井時發(fā)現(xiàn)的,后經(jīng)鉆探先后發(fā)現(xiàn)二、三號坑。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寬612米總面積達14260平方米。在這個坑內(nèi)埋有約6000個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個。咱們走進博物館的大廳,只見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齊地排列著上千個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銅色,高1.8至1.97米,一個個威武雄壯,真是氣象森嚴,令人望而生畏。還有如真馬大小的陶馬 32匹。陶馬4匹一組,拖著木質(zhì)戰(zhàn)車。
兵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東的橫隊,每列有武士俑70個,共210個,似為軍陣的前鋒。后面緊接著是步兵與戰(zhàn)車是的38路縱隊,每路長約180 米,似為軍陣主體。左右兩側各有一列分雖為面南和面北的橫隊,每隊約有武士俑180個,似是軍陣的兩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為軍陣的后衛(wèi)。武士俑朋的身穿戰(zhàn)袍,有的身披鎧甲,手里拿的青銅兵器,都是實物。組織嚴密,隊伍整肅。幾十匹戰(zhàn)馬昂首嘶鳴,攢蹄欲行。整個軍處于整裝待發(fā)之勢,怎么樣,壯觀把。
兵馬俑坑內(nèi)出土的青銅兵器有劍、矛、戟、彎刀以及大量的弩機、箭頭等。據(jù)化驗數(shù)據(jù)表明,這些銅錫合金兵器經(jīng)過鉻化處理,雖然埋在埋土里兩千多年,依然刃鋒銳利,閃閃發(fā)光,表明當時已經(jīng)有了很高的冶金技術,可以視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跡。今天我們就參觀到這,歡迎下次在來。
介紹陜西著名景點概況的導游詞 篇3
大家好!今天我?guī)ьI大家游覽的是黃河壺口瀑布。我叫楊雨奇,擔任今天的導游,你們就叫我楊導吧!大家都曾從90版的50元人民幣上一睹過了壺口瀑布的風采了,那身臨其境時感覺又是如何呢?
大家請隨我一起看左手邊,這是黃河的主流,因為現(xiàn)在的水量不夠豐沛,所以只有主流有水,支流幾乎干涸了。壺口瀑布最佳觀賞期分為兩段,一是春季4至5月份,正值農(nóng)歷三月間,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盛開,岸邊凍結的冰崖消融,稱為“三月桃花汛”;二是秋季9至11月份雨季剛過去時,河邊眾多山泉小溪,匯集大量清流,陣陣秋風吹過,常有彩虹出現(xiàn),被稱為“壺口秋風”。這兩個時期,水大而穩(wěn),瀑布寬度可達千米左右。
大家隨我一起往前走,看左前方,那是一個觀景臺,聽,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聽到隱隱約約的瀑布聲了。馬上,大家就能看到以前只能在圖片中見到的黃河壺口瀑布了。
請大家隨我繼續(xù)往前走,這就是黃河壺口瀑布,看,河水的上游很寬,到中間突然變得狹窄起來,水流也變得湍急起來,當遇到幾十米的斷崖時,它們便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下,好像我們腳下的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由于壺口瀑布的落差很大,水流落下的瞬間被激起了一層如煙似霧的水珠,使我們都沉浸在如夢似幻的快樂中。之后,河水繼續(xù)向下游流去,河道逐漸變得開闊起來,水流也變得平緩了許多。
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進入龍洞。傳說,這是大禹治水時修建的,我們將穿過大約兩三層樓高度的石梯,一會兒大家就會看到更壯觀的場面。(帶領大家穿過石梯)
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來到了龍洞下方,大家隨我一起看右前方,在我們這個位置看,水好像從天上砸下來一樣,也就不難想象李白當年暢游后寫下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的詩句了。
今天的壺口瀑布之旅就結束了,希望以后有機會我們再合作,也希望大家不要忘記我—楊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