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沉思 學(xué)案
②樹木是圣物。誰能同它們交談,誰能傾聽它們的語言,誰就能獲悉真理。它們不宣講學(xué)說,它們不注意細(xì)枝末節(jié),只宣講生命的原始法則。
③一棵樹說:在我身上隱藏著一個核心,一個火,一個念頭,我是來自永恒生命的生命。永恒的母親只生我一次,這是一次性的嘗試,我的形態(tài)和我的肌膚上的脈絡(luò)是一次性的,我的樹梢葉子的最微小的動靜,我的樹干上,最微小的疤痕,都是一次性的。我的職責(zé)是,賦予永恒以顯著的一次性的形態(tài),并從這形態(tài)中顯示永恒。
④一棵樹說:我的力量是信任。我對我的父親也一無所知,我對每年從我身上產(chǎn)生的成千上萬的孩子們也一無所知。我一生除了為這傳種的秘密以外,再無別的操心事。我相信上帝在我心中。我相信我的使命是神圣的。出于這種信任我活著。
⑤當(dāng)我們不幸的時候,不能再好生忍受這生活的時候,一棵樹會同我們說:平靜!平靜!瞧著我!生活不容易,生活不艱苦。這是孩子的想法。讓你心中的上帝說話,它們就會緘默。你害怕,因為你走的路引你離開了母親和家鄉(xiāng)。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引你重新向母親走去。家鄉(xiāng)不是在這里或者那里,家鄉(xiāng)在你心中,或者說,無處不是家鄉(xiāng)。
⑥當(dāng)我傾聽樹木在晚風(fēng)中沙沙作響的時候,對流浪的眷念撕著我的心。你如果靜靜地、久久地傾聽,對流浪的眷念也會顯示出它的核心和含義,它不是從表面上看去那樣,是一種要逃離痛苦的愿望。它是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對母親、對新的生活的思念。它令你回答:每條道路都是回家的路,每一步都是誕生,每一步都是死亡,每一座墳?zāi)苟际悄赣H。
9.第①段說“當(dāng)它們只身獨立時,我更尊敬它們”的理由是什么?第②段提到樹木“只宣講生命的原始法則”,聯(lián)系下文看,這一法則包括的內(nèi)容有哪些?
10.對第⑤段畫線部分“你走的路引你離開了母親和家鄉(xiāng)。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引你重新向母親走去”的理解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ā 。?br>a.流浪使你在空間上離開了母親和家鄉(xiāng),但又使你在感情上更加眷念母親。
b.你走的路使你離開了母親和家鄉(xiāng),傾聽樹木的聲音,使你又想回到母親身邊。
c.你走的路先引導(dǎo)你離開了母親和家鄉(xiāng),然后,又引導(dǎo)你重新回到母親的身邊。
d.流浪使你在空間上離開了母親和家鄉(xiāng),后來又返回家鄉(xiāng),回到母親的身邊。
11.對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ā 。?br>a.親近自然,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b.歌頌自己的流浪生活,抒發(fā)對母親的眷念之情。
c.謳歌樹木偉大而落落寡合,表示對它們的尊敬。
d.探索艱難的人生道路,主張心靈的自我完善。
12.對本文的鑒賞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先總后分,線索分明,條理清晰。
b.文章以時間為順序,層層遞進(jìn),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
c.本文是詠物言志之作,巧妙地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d.本文緊扣樹木展開描寫,由樹及人,樹木的描寫和人物的感情融為一體。
答案:(三)9.答案:(1)以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為獨一無二的自我;(2)一次性永恒、信任、平靜。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b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
我的世界觀(節(jié)選)
(德國)愛因斯坦
、傥覀冞@些總有一死的人的命運是多么奇特呀!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只作一個短暫的逗留;目的何在,卻無所知,盡管有的自以為對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從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那樣一些人,他們的喜悅和健康關(guān)系著我們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為許多我們所不認(rèn)識的人,他們的命運通過同情的紐帶同我們密切結(jié)合在一起。我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zhì)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活著或死去的)的勞動,我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lǐng)受了的和至今還領(lǐng)受著的東西。我強烈地向往著儉樸的生活,并且時常為發(fā)覺自己占有了同胞過多的勞動而難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