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長江三峽教案
(3)從寫法上分析可以指出以下幾點:
a.運用大量的比喻。(讓學生自己畫出比喻句,指出本體和喻體。)
b.點面結(jié)合。
c.按時間和航行的順序安排文章結(jié)構(gòu)。
(八)分析第四部分。
1.用一句話概括這部分內(nèi)容。
參考答案:這部分寫的是船在險惡的西陵峽上航進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2.西陵峽的特點是什么?(要求用原句回答。)
“西陵峽比較寬闊、但是江流至此變得特別兇惡,處處是急流,處處是險灘。”這是總寫西陵峽特點。
“最著名的三個險灘是:泄灘、青灘和崆嶺灘。”下面是分述各灘的特點:
泄灘:“萬馬奔騰的江水,到這里突然變成千萬個漩渦。你會感到江水簡直是在旋轉(zhuǎn)不前!
青灘:“江面陡然下降,波濤洶涌,浪花四濺……江水像滾沸了一樣,到處是泡沫,到處是浪花!
崆嶺灘:“泄灘青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guān)!弊髡咄ㄟ^引用來寫出其兇險。
3.作者除了這樣直接描摹西陵峽的自然景視以外,還用什么方法來寫出西陵峽的兇險?
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總結(jié):
通過作者乘船的感受突出西陵峽流急和灘險。如:“船一下像流星隨著怒濤沖去,一下又繞著險灘迂回浮進!薄啊蛱枴瘎×业卣饎悠饋怼!薄啊蛱枴帽M全副精力,戰(zhàn)抖著、震顫著前進。”“船已像箭一樣迅速飛下!薄翱雌饋磉@青灘的聲勢十分嚇人,”“我們簡直不像在浩蕩的長江上,而是在蒼莽的叢林中尋找小徑跋涉前進了!
4.這部分著重介紹了“秭歸”和“香溪”兩個縣城,并引用有關(guān)屈原的傳說和杜甫的詩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把讀者帶進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麗的三峽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
(2)告訴人們,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流”,長江養(yǎng)育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
(3)使行文更富于起伏變化。
5.關(guān)于第八段結(jié)尾“人們只要從洶涌浪濤中掌握了一條前進的途徑,也就戰(zhàn)勝大自然了!币痪渌N含的生活哲理的處理。
(1)提出此句引起學生注意。
(2)結(jié)合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生活中的風浪并不可怕,要勇于在風浪中鍛煉自己,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
(九)總結(jié)。
1.歸納中心:課文描寫了作者在長江三峽航行時看到的氣象萬千的瑰麗景象,抒發(fā)了自己對祖國山河的深情摯愛,同時通過航程艱險的記敘,啟示人們認識:生活和革命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險灘中開拓前進。
2.提示游記散文的寫法:
(1)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熟悉被記敘和描寫的事物,還要準備大量的有關(guān)材料。
(2)描寫景物要注意自己的立足點和視察角度。
(3)文章結(jié)構(gòu)安排一般以游程或時間為序。
(4)根據(jù)表達需要安排詳略,可用“廣角鏡”描繪場面,也可用“長焦鏡”展示“特寫”,有遠有近,有面有點,使文章錯落有致。
(5)選取準確、鮮明的語言,善用各種修辭方法突出景物的特征,使讀者也如身臨其境。
(注:教師還可根據(jù)學生平日習作問題提出若干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