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考,應屆畢業(yè)生們都已做了許多的練習題,然而每次考核結果總是不盡如人意。是否因為“沒有學習的天分”或“運氣不好”還是“都是粗心惹的禍”?很明顯,這樣的理由太過牽強,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學得太浮躁、激進,急于求成。凡是做錯的題目都應該拿來仔細研究,抓住考點,并能舉一反三。而不是單純記住題目與答案就草草了事,忽略了最為重要的解題過程。
如何抓住考點?必須有理解正確,掌握牢固的基本知識點作為后盾。這就要求考生對在最后階段較為枯燥的語法梳理課程予以重視,把自己當作一只倒空的瓶子,耐心、虛心地聽講。因為基本的語言點才是解題的法寶,有了它們,所有的陷阱題與難題都難逃過你的火眼金睛。請看以下考題:
以上題目對于那些平時只注重答案與分數(shù)的考生來說幾乎是沒有勝算的:題1的答案應為a,而平時學習不塌實的考生就會選b,因為一知半解,受到thegirls’teacher的誤導。怎樣的考生會答對該題呢?只要知道“在-s或-es結尾的復數(shù)名詞后加(’)來表示所有格”這項有關名詞所有格知識點的同學都能給出正確答案。選擇b的同學就是因為概念不清而出錯。題2的答案應為b,而概念不清的同學會選a,此時譯為:愛迪生用兩千美元買下了政府。大家都知道這明顯不合情理,此題應選b,譯為:付給政府兩千美元。題3的答案應為a,理由是該句雖然有個表示否定意思的impossible,但它并不是否定詞,因而該句仍為肯定句,那么反意疑問部分應為否定。題4的答案應為a,干擾項為c,因為考生們曾做過很多由for+一段時間作時間狀語的句子用現(xiàn)在完成時。試問,既然tom已經(jīng)回美國了,一直呆在上海有三年之久的人又是誰?這類考生就是在學習時態(tài)時沒弄清楚“什么是現(xiàn)在完成時”這個基本概念,“完成時”是用來表示從過去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的一個時態(tài),可以表示一個動作從過去延續(xù)到現(xiàn)在,也可表示已在過去結束的動作所產(chǎn)生的影響從過去一直延續(xù)至今。所以本題選擇a就表示在過去的時間段里,某個動作曾持續(xù)多久。題5應選b,干擾項為a,因為考生會認為車站肯定有好多個,根據(jù)“兩者之間用between,三者或以上用among”就會選a,但該類考生為何沒有想到無論有多少個車站。地鐵總也要從一個車站開往另一個,那么范圍仍為兩個。故應選b。
類似的考題是不勝枚舉的,題目也是做不完的,而基本的語言點卻只那么些,所有的題目都是根據(jù)這些基礎知識所出的,萬變不離其宗。做錯題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錯了之后,并不及時糾錯,訂正也只是敷衍了事,而后一錯再錯。這樣的題海戰(zhàn)術又有何用?
因此,筆者認為腳踏實地的學習態(tài)度、扎實而又正確地掌握基本知識點、注重解題過程、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這才是考得高分的必勝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