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吃怪之魚鱗殼一道菜
如今大理著名的“一魚三吃”,即“砂鍋魚”、“凍魚”、“豆腐煮魚”很受食客的喜愛。在大理市(下關)洱河南路及蝴蝶泉有活水煮活魚一條街 另外還有沙壩魚、洱海“魚人碗”也都聞名遐邇,這其中,“炸魚鱗殼” 十分獨特,成了“云南吃怪,魚鱗殼是道菜”。
1993年春,云南省社會科學院與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在大理聯(lián)合召開“中國西南山地文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時,會議安排代表們到大理市海東鄉(xiāng)海島村,考查南沼避暑宮遺址和島上漁民的生活習俗。海島鄉(xiāng)老年協(xié)會的會長張文新熱情地為代表們介紹情況,還為會議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在鄉(xiāng)公所“三方一照壁”的大院內(nèi),松毛鋪地,清一色的紅漆桌子、黑漆板凳,給人一股清新的感覺。開餐后,白族姑娘用托盤將,“八菜一湯”一次就端上桌了。所謂“魚八碗”即酸辣魚、清蒸魚、粉蒸魚、炒魚片、脆皮魚、烤魚及涼拌螺獅、海菜湯之類,雖有特色,但吃時還未引起人們注意,而外加的一道菜稱為“炸魚鱗殼”的下酒菜,卻引起轟動。盤里有銅錢大小的油炸魚鱗殼20多片,另配一碟“蘸水”。每人吃上二三片就沒有了。開始時,大家只是抱著吃吃看的態(tài)度,嘗上一片試試。哪知魚鱗殼香脆適口,奇妙無比,愈吃愈香。筆者在大理工作30多年,熱心于飲食文化研究,說起白族的飲食來,如數(shù)家珍,但對這道“炸魚鱗殼”也感到很新奇。會后,我找到張會長咨詢“炸魚鱗殼”的烹制法。張會長說 做“魚鱗殼”這道菜的主料,并不是一般的魚鱗殼都可做的,今天餐桌上的“炸魚鱗殼”,是我村的漁民在海里捕撈到的一條“大青魚”,重達100多斤,不然那有這么大的魚鱗殼呢。我問他具體做法時,他說:我們將大青魚的魚鱗殼刮下,洗凈曬干后,備用。在烹調(diào)上這可是費了一翻腦子,我們?yōu)榱俗龊眠@道菜,通過反復試制才成功呢?現(xiàn)將其介紹“炸魚鱗殼”的制作方法簡述如下:
主料:大青魚魚鱗殼。
調(diào)料:番茄、香蔥、大蒜、青辣、花椒粉、味精、麻油及薄荷等。
制法:
l、將刮下的魚鱗殼洗凈,晾曬干。
2、用清淡鹽水洗掏魚鱗殼后,放入蒸籠或飯甑中蒸透,取了晾干。
3、在鍋中放兩合油(豬油與香油),用微火煎,魚鱗殼炸泡時,即可撈出濾去余油裝盤。
4、番茄,撕皮剁碎與*述調(diào)料成為“蘸水”。吃時,用炸魚鱗殼“打蘸水吃”。
操作要領:
魚鱗殼要大厚一些為好,小了容易炸焦炸時火不宜大,油要寬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