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倒是拜風臺的風。拜風臺右側有一“東風閣”。登上閣頂,尚未座定,便覺陣陣風來。我們這次專程來赤壁,正值初夏,頓感涼意。這赤壁山上:腳下是長江寬闊的江面,江對面是沃野千里的江漢平原。由于郵票《草船借箭》與風有關,所以在這里我便有種與風對話的沖動。我真希望在這拜風臺上把酒臨風,問一問這風兒,你當年與孔明到底有何瓜葛,幫此大忙。當下這陣陣不息的東南風莫非也是臥龍先生幫我們借來的么?遙想當年,那隆冬時節(jié)的東南風,就不僅僅是為了給他送暖,給他一番“快哉”,而是給了他一次難得的機遇。倘若沒有這個機遇,歷史又將是怎樣一個面貌。“東風不與周朗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僅是設想中的一種?磥恚诖笄澜缋,冥冥之中的機遇,它不僅可以成就一個人,還可以創(chuàng)造一番歷史。
《橫槊賦詩》說的是曹操率軍南下,在赤壁安營扎寨時,一日酒醉,操槊立于船頭,疇鑄滿志,豪情滿懷。然而,這位胸懷縱橫天下之志的大丈夫,卻說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話語。
赤壁景區(qū)對曹操可沒有記載,這就遠不如諸葛孔明,劉、關、張、周朗等人,無論如何,赤壁之戰(zhàn)是三國混戰(zhàn)的結果,歷史的本來面目既如此,后人亦要尊重歷史。
對于赤壁大戰(zhàn),人們由借東風的孔明與火燒曹營的周瑜,很自然就會聯(lián)想到巧授連環(huán)計的龐統(tǒng)。就是這龐統(tǒng)“獻計”,讓曹操的戰(zhàn)船首尾相連,使得大火燒來,曹營軍士逃之不得,在赤壁大戰(zhàn)中立了頭功。龐統(tǒng)后來的隱居之地就在赤壁南屏東邊的金鸞山上。人們?yōu)辇嫿y(tǒng)修筑了一座“鳳雛庵”,龐統(tǒng)字鳳雛故名。這鳳雛庵青色布瓦,雪白粉墻,幾無雕飾,簡樸異常。庵前有;“赤壁古風”四字的大牌樓。中國歷史上或民間對龐統(tǒng)的評價歷來并非一致,風雛庵內有一副對聯(lián):
造物多忌才龍鳳豈容歸一室
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許三分
對聯(lián)既對龐統(tǒng)英年早逝無限惋惜,而又過高評價了龐統(tǒng)的才干和力量。但我們從《三國演義》的電視劇中看到的龐統(tǒng)又是一個急功近利,心胸狹隘的人。由此,我聯(lián)想到要了解一段歷史或一個歷史人物,讀小說,看影視劇,可能還不行,最好深入一步,去讀讀歷史,再將二者進行對照,這樣既可體味文藝的奧妙,又能洞察歷史的本相,倘不然,就容易誤把文藝看成歷史。
循著郵票的足跡,通過郵票圖所表現的歷史橫斷面,到郵票所反映歷史的實地進行憑吊、考察,可以更好地了解郵票設計思想,了解歷史,而提高郵票收藏興趣和收藏郵票的知識性、趣味性。
※本文作者:黃天浩※